呵護「一老一小」,托住穩穩幸福

2025年03月08日09:40:15 情感 6848

呵護「一老一小」,托住穩穩幸福 - 天天要聞

數據來源:政府工作報告、國家統計局

「一老一小」關乎民生、連着民心。2019年—2024年,全國財政用於養老服務和老年人福利方面的支出超過5600億元,年均增長11%。目前,全國提供托育服務的機構已近10萬個,托位約480萬個。「一老一小」服務網織密織牢,托住穩穩幸福。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完善發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政策機制」「大力發展托幼一體服務,增加普惠托育服務供給」。如何更好關愛「一老」、呵護「一小」,實現老有所養、幼有所育,代表委員們展開熱議。

——編 者

一問:硬件設施咋完善?

鏡頭

一張乒乓球桌,這邊,孩子身姿靈敏;那側,老人笑聲爽朗。你推我擋,乒乓球來回跳動。

在江西省鷹潭市貴溪市樟坪畲族鄉西排村「一老一小」幸福園的運動場上,66歲的村民劉土生手握球拍,笑容燦爛,「來來來,玩車輪戰!」

村裡的「一老一小」幸福園由閑置校舍改造而成,上下兩層,總面積2000多平方米,活動室、圖書室、老年食堂、運動場等一應俱全。「孩子們在外地生活,我每天來這裡,樂和樂和。」劉土生說,幸福園的老年食堂,每餐四菜一湯,葷素搭配,味道挺不錯。

連線

「老幼共托」是一站式解決居民養老、幼兒托育的新模式。「老幼共托」將托老與托幼服務結合起來,讓老人和孩子共享同一空間,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增進代際互動。

「老幼共托」,基礎設施是關鍵。「農村地區可以充分利用閑置場地,建設配套設施齊全、服務功能完備的『一老一小』活動場所,讓老人們有地方去、孩子們有人管。」樟坪畲族鄉黨委書記雷燕琴代表建議,接下來,還應繼續完善醫療保健、文化娛樂等硬件設施,滿足「一老一小」多樣需求。

「城市更新和老舊小區改造應按照『存量更新』和『全齡友好』的理念,一體規劃空間布局,為養老、托育預留好功能區。」華東師範大學老齡研究院執行院長吳瑞君委員建議,各地在老舊小區改造中,應因地制宜,建設老年食堂、日間照料站、兒童遊戲區、共享書屋、多功能活動廳等。

全國婦聯副主席張曉蘭委員建議,應根據人口規模等,在居民小區、自然村配備不同面積的兒童活動區域,滿足不同年齡段兒童的基本活動需求。比如,建設兒童友好社區「口袋公園」與「小微兒童樂園」,滿足居民在家門口遛娃的需求。

二問:優質服務咋提供?

鏡頭

練書法、做剪紙、讀畫本……在遼寧省瀋陽市皇姑區北塔街道武功山社區,讀書聲、歡笑聲從「幸福課堂」傳出。

環境寬敞、後廚乾淨、菜品可口……每到飯點,新建成的武功山社區食堂人氣都很旺。食堂採取「政府主導、企業主營、微利普惠」的運營模式,90歲以上老人可免費就餐。

武功山社區把每周二、每周三設定為「幸福敲門日」,工作人員上門服務,了解高齡老人需求,提供助浴、理髮、代購等服務。社區開發「一鍵養老」綜合監管平台,不僅有健康監測、緊急呼叫等功能,還提供24小時人工服務。

連線

社區是「一老一小」的主要生活空間,要把生活圈打造成幸福圈。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進社區支持的居家養老」「擴大普惠養老服務」。

「社區可通過多種方式提供全方位、多層次的社區養老服務,使居家老人享受到與社區養老的同質服務。」江西省贛州市興國縣方太鄉井口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溫善連代表建議。

「調研中發現,年輕父母對優質的托育服務需求強烈。」瀋陽市政協主席於學利委員建議,大力發展社區托育、企業托育等模式,加強托育人才培養,推動更多資源向社區集聚。

溫善連代表建議,聚焦群眾托育現實需求,大力發展多種形式的普惠服務,增加嵌入式托育點,提供小型化、便利化、融合化托育服務。同時,要建立嚴格監管機制,保障嬰幼兒安全與健康。

「人工智能賦能『一老一小』服務,可提高效率和質量。」吳瑞君委員建議,利用社區服務熱力圖,通過大數據實時分析老人助餐、兒童託管等需求的分佈,提升服務響應效率;開發人工智能語音陪伴機械人,緩解老年群體心理健康問題。

三問:還有啥新期盼?

鏡頭

「手勢變化,幕布上顯出不同圖案,這就是手影,我們一起來試試吧……」跟隨保育員蔣華的示範,孩子們躍躍欲試。

一大早,在山東省濟南高新區舜華路街道玉蘭誠園小區家庭托育點內,蔣華為孩子們上手影講解課程。

「一小」得到照看,「一老」生活也有保障。玉蘭誠園小區東門附近,是舜華路街道綜合養老服務中心。中心的健身房、棋牌室、理療室,向周邊小區老年居民免費開放。截至目前,綜合養老服務中心月服務超過2500人次。

連線

近年來,我國在養老、托育領域加大投入力度,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促進相關服務規範和發展。但與群眾的期待相比,還有一些短板弱項需要補齊。

「我在走訪家庭和托育機構後發現,普惠托育是不少家庭的期盼。」濟南陽光大姐服務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卓長立代表建議,各地可立足實際,探索社區辦托、單位辦托、幼兒園辦托、家庭托育點等多元供給模式,滿足多樣化需求。

如何補上養老、托育服務人才短板?溫善連代表建議,強化專業人才培養,鼓勵大專院校開設相關專業,做好專業人才隊伍擴容。此外,要完善職稱評定製度,健全從業人員的職業標準,提高職業吸引力。

「設定不同類型機構准入條件,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形成合力。」雷燕琴代表建議,比如,探索政府補一點、社會力量幫一點、大學生志願服務等方法,不斷優化「一老一小」服務。

(本報記者申少鐵、齊志明、劉溫馨、辛陽、周歡、楊彥帆、王者、易舒冉)

《 人民日報 》( 2025年03月08日 07 版)

情感分類資訊推薦

婚姻的扎心真相:誰講理,誰就輸了 - 天天要聞

婚姻的扎心真相:誰講理,誰就輸了

「魚要講水,人要講理。」很早的時候,我們就被這樣的心靈雞湯餵養——「講理走遍天下,不講理寸步難行。」於是,與陌生人講道理,與朋友講道理。然而,當我們踏入婚姻的殿堂時,卻發現,那些條條框框的「道理」似乎失靈了。環視身邊,很多失敗的婚姻就是敗給
大齡單身男女,開始在直播間連麥相親 - 天天要聞

大齡單身男女,開始在直播間連麥相親

#頭條創作挑戰賽#☉作者 | 暮歲十點讀書會出品相親這個標籤,曾與奇葩經歷、焦慮吐槽等內容緊密綁定。無數年輕的單身男女,或是迫於家裡的壓力,或是無法拒絕熟人的介紹,紛紛踏上了相親之路。
年紀越大,桃花運越好的男人,身上有「三氣」 - 天天要聞

年紀越大,桃花運越好的男人,身上有「三氣」

有人認為,男人的魅力如流星,隨着年華老去便會黯淡。我卻認為,真正有魅力的男人,越到中年,越顯現出獨特的吸引力和成熟魅力。他不是靠外表博得好感,而是憑藉底氣、才氣與和氣,把歲月沉澱為自己的財富。年紀越大,越像一本值得反覆閱讀的書,每翻一頁都令
人到中年想通過婚姻來改變命運,現實嗎? - 天天要聞

人到中年想通過婚姻來改變命運,現實嗎?

有位作家曾說過:無論男女如果沒有獨自生活的能力,沒有人會成為你生命中的避風港,只有你自己才是最終的庇護所。女人要明白,真正的幸福是靠自己完成的,與他人無關,有一個愛你的人是福氣,能夠愛自己則是能力!深以為然,發現了嗎?
父母死了不報喪,更不通知親朋好友,不大操大辦,對嗎? - 天天要聞

父母死了不報喪,更不通知親朋好友,不大操大辦,對嗎?

家中長輩死了不報喪,更不通知親朋好友,不大操大辦,這做法對嗎?生活往往充滿了無法預料的複雜與衝突,尤其是家中長輩離世,親情,責任,習慣和現實之間的拉鋸,往往讓人無法喘息。現在的年輕人真的無情無義,太可怕了,父母死了也不報喪,不通知親朋好友,
帶外孫10年,女婿說養老不關我事,我收回房,讓女婿全家睡大街 - 天天要聞

帶外孫10年,女婿說養老不關我事,我收回房,讓女婿全家睡大街

十年辛勞換寒心晨光透過紗窗灑進廚房,陳玉蘭揉了揉發酸的肩膀,將剛蒸好的小籠包端上餐桌。案板上,剁碎的豬肉還帶着新鮮的涼意,那是她今早五點就去菜市場挑的前腿肉,為的就是讓小宇吃上一口熱乎的鮮肉包。「媽,小宇校服找不着了!」 蘇曉雯的喊聲從卧室
痛心!18歲女孩溺水而亡,遺書提到4人,最後一句話讓人淚奔 - 天天要聞

痛心!18歲女孩溺水而亡,遺書提到4人,最後一句話讓人淚奔

18歲的女孩,本應該坐在教室里好好地學習,在父母面前撒撒嬌,好好享受地生活,享受大好青春,可花兒一般的年齡,她的生活卻沒有那麼美好。李艷君,18歲,來自廣西,在當地的一所民族商業學校讀中專,5月1日這天學校放假,很多孩子都迫不及待地回到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