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暮歲
十點讀書會出品
相親這個標籤,曾與奇葩經歷、焦慮吐槽等內容緊密綁定。
無數年輕的單身男女,或是迫於家裡的壓力,或是無法拒絕熟人的介紹,紛紛踏上了相親之路。
有的關係止步於微信尬聊的那一刻,有的關係結束於見面看不對眼的那一天,這種講究「門當戶對」,強調「速戰速決」的傳統相親方式,曾讓很多年輕人叫苦不迭,甚至無比抗拒。
然而有這麼一群來自五湖四海的年輕人聚集在直播間里,開發出了一種相親新模式——賽博相親。
無需精緻打扮,沒有強行匹配,在線人數輕鬆突破10萬+,這個相親直播間正在成為無數年輕人的精神自留地。
這屆年輕人,開始直播相親
看到@文藝說媒直播間第一眼,其實很難與相親搭上邊。
小小的九宮格里,簇擁了幾張年輕的男女面龐,鏡頭背景都多以自家卧室為主。
男生有的就戴個耳機,頭髮都沒抓就連麥了,女生有的就素顏,對着鏡頭就開始聊天,主打一個簡單隨性。
相較於特定場合的聊天局,年輕人的相親直播間沒有那麼多套路。
在「紅娘」文藝進行開場白後,提前報名審核過的男女嘉賓就可以上麥,每個人先簡單做一番自我介紹。
如果有嘉賓想要進行才藝展示,更是隨時歡迎,全看個人意願。
在這裡,經濟狀況與學歷不再是交流的必要前置條件,想說話時就發言,不想說話時可以自行閉麥,幹些自己的事情。
「紅娘」文藝不會強行配對,也沒有各種讓人腳趾發麻的打分滅燈環節,大家圍在一起聊聊成長經歷,玩玩遊戲,看看才藝。
這種以娛樂性為主的聊天局消解了傳統相親流程的嚴肅感,整體氛圍格外舒緩。
如果有看對眼的嘉賓,文藝就會發揮職業精神,鼓勵男生大膽爭取,充當氛圍組。
再充當女生的嘴替,問出一些是否異地等關鍵信息,最後適時起鬨,順水推舟讓兩人線下多交流。
有時候在屏幕外觀看直播的網友有看上的嘉賓,也可以申請上線,爭取牽手成功。
比起以往被長輩推着走的相親流程,這種「低壓力」與「高參與感」的直播場景,基於共同話題與興趣相識的接觸渠道,無疑改變了很多人對於相親的看法。
@活不膩來相親的直播間氣氛,相較之下則多了一絲抽象。
這個直播間原本是用來考研學習交流的,後來應研友的意見,爆改成了相親直播間。
正如她在主頁所介紹的那樣,這個直播間主打的就是「不嚴肅」,指不定什麼時候就有人來「整活」了。
男嘉賓直球表達,在線表白,已經算不上什麼新鮮橋段了。
外面相親強調有車有房有實力,包裝得越厲害越有優勢,可在這裡當有男嘉賓試圖展示自己的財力優勢,只會獲得大家「油膩」「快點下麥」的善意調侃。
直播間里更多的時候,更像是一個大型聊天室。
紅娘@活不膩來相親由於性格跳脫,在直播間格外放得開,總能輕鬆調動氣氛,因此也被戲稱為「活老師」。
在如此基調奠定下,嘉賓也被深深感染,各种放飛自我。
你能看到「抽象姐」畫風清奇的徵婚宣言,要有老婆的,要有孩子的,更要家徒四壁的。
能隔着屏幕近距離欣賞男嘉賓各種秀腹肌、大跳鬼步舞的才藝展示。
更能看到聲優小姐姐在線配音,輕鬆切換各種角色。
音樂劇出身的男嘉賓帶來專業級表演,靠實力征服所有網友。
相親是否成功,儼然並不是唯一的主基調。
相較於別的婚戀目的明確的相親直播間,這屆年輕人的直播間充斥着「反套路」,甚至是荒誕的「無厘頭」意味。
他們都在試圖用一種很新的方式,去重新定義相親的概念。
傳統相親,正在被拋棄?
婚戀問題一直以來都是社會的痛點問題,相關的相親節目可謂是層出不窮。
曾經風靡全國,也是極具代表性的節目,莫過於孟非主持的《非誠勿擾》。
節目以「女選男」或「男選女」為核心,強調嘉賓的素人身份和真實互動。
環節設定上,會設置一定的衝突性增加看點,主要以「愛之初體驗」「愛之再判斷」「愛之終決選」三階段逐步揭示嘉賓信息。
如果這一期是女生專場,那麼男嘉賓初亮相進行自我介紹,24位女嘉賓可以憑藉初步印象進行亮燈滅燈。
隨着男嘉賓介紹自己成長經歷和職業背景的VCR播放完畢,有感興趣的女嘉賓可以選擇提問,進行交流互動。
若有想要進一步爭取的,就可以提前爆燈,由男嘉賓進行反選。
不過這檔節目開播十五年來,引爆全網討論的並非節目流程設計或嘉賓表現,而是層出不窮的爭議言論。
女嘉賓馬諾那一句極具爭議的「寧願坐在寶馬車裡哭,也不願坐在單車上笑」,將節目推上了風口浪尖,卻也直白揭露了部分群體對於婚姻物質基礎的重視。
男嘉賓徐春春在節目上公開喊話,「我的愛情過程,首先是一見鍾情,然後迅速墜入愛河,快速地走近婚姻的殿堂」,這類閃婚言論反映了年輕人對於婚姻高效率的追求。
某種程度上來說,這檔節目算是見證了一代又一代年輕人婚戀觀念的變遷。
如果說《非誠勿擾》凸顯了個人選擇與現實考量的衝突,那麼《新相親大會》通過父母參與的機制,則更強化了傳統婚姻中家庭深度參與的特性。
這一次男女嘉賓,不再是面對面進行接觸,而是由父母家屬進行把關,通過與後台的兒女電話溝通後再決定是否亮燈,實時互動。
只有大家意見一致,才會有最後的彼此會面並進入選擇的環節。
這種「代際相親」模式帶來的矛盾與衝動,自然是不可避免。
媽媽看中的男嘉賓,女兒沒有看上,或是兒子想要滅燈,家長堅持還要再看看的抓馬名場面,時常在節目中上演。
觀眾也能更直觀感受到,老一輩與年輕人不同婚姻價值觀的激烈碰撞。
在這些節目里,有太多不同的婚戀樣本,也讓傳統相親模式下的典型特徵暴露無遺。
比起自由戀愛的水到渠成,大家都多了一絲心照不宣的默契,即以結婚為目的的明確導向,注重條件匹配與效率的過程,以及理性往往大於情感的現實層面考慮。
只是這些早期的相親節目,面對群體終究是有限,也大多延續着傳統情感敘事的底層邏輯。
隨着Z世代成為婚戀市場主力,催生出了更為複雜的婚戀問題。
據《中國人口和就業統計年鑒2023》最新數據顯示,當前我國年輕人群體中的25-29歲年齡段,未婚率已達到51.3%,而在30-34歲的群體中,這一比例同樣高達18.4%,晚婚趨勢明顯。
與此同時,年輕人也面臨「社交匱乏」與「婚戀焦慮」的雙重困境,快節奏、高壓力的生活,讓他們更依賴於線上社交,社交圈子狹小。
可傳統相親的「高門檻」,如同沉重枷鎖在不斷加劇年輕人的婚戀壓力,他們因現實與婚姻期待的巨大鴻溝畏縮不前,更因無法徹底擺脫社會婚俗的標準體系而迷茫彷徨。
一邊渴望愛,一邊又不敢談愛。
「王婆說媒」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闖入大眾的視野。
這是一檔位於河南開封萬歲山武俠城景區的相親節目,結合了相親與文旅的創新模式,由演員趙梅扮演的紅娘「王婆」現場撮合,只要台下有想要交友的年輕人,統統可以上台。
不同於線上婚戀平台各種高收費的標準,王婆說媒這裡沒有設置什麼高門檻,強調相親過程的真實性,每一個參加的年輕人都是現場挑選。
沒有找托,沒有做局,一旦發現混入了一些打着炒作名頭的網紅,王婆就會毫不客氣將他們請下台。
如果發現年輕人之間有火花,王婆也會隨時會活躍氣氛,現場牽線,為兩人製造即時互動。
這種高效率的形式,能夠讓參與者在短時間內表達訴求,為年輕人提供了一種新的交友渠道,也成功帶火了河南當地的文旅。
當婚戀市場與如今追求真實和情感共鳴的婚戀需求形成衝突,傳統相親模式難免會被無數年輕人所拋棄。
從這些相親模式的更新迭代,其實也能窺見年輕人正在完成從被動入場到掌握婚戀主導權的位置轉換,也在不斷嘗試改寫「生存剛需」向「自我表達」的婚姻價值。
婚戀敘事,正在被重構
相親直播間里的這些年輕人,就正在以實際行動重新詮釋他們對婚戀的看法。
在@文藝說媒直播間里,就成功撮合了一對有着三小時時差的跨國情侶。
網友@cookie在韓國讀書,@Tmoretz則在斯里蘭卡工作,雙方相隔十萬八千里。
就是如此機緣巧合之下,兩人因為一場直播產生了鏈接。
當女生介紹自己在韓國的經歷時,男生恰好正在學習韓文,再加上他對安靜擼貓的@cookie本就有淡淡的好感,於是鼓起勇氣在後台主動私信了她。
沒想到這麼一聊,就一發不可收拾,兩人的人生軌跡,興趣愛好都有着驚人的重合,更有着說不完的共同話題。
兩個孤單的個體找到了契合的另一半,男生勇敢來到女生的城市奔現,將虛擬網絡牽引而來的緣分牢牢抓住,延伸到了現實。
對於身處「個體化社會」的年輕人來說,婚戀早已經成為自我認同的延伸。
比起經濟利益等因素,他們更注重的是情感共鳴,期待剝離世俗附加,讓婚戀回歸最原始的情感本質。
有趣的是,脫離婚戀敘事,沒有相親成功的這些年輕人並沒有離開直播間。
他們當中的很多人對於婚姻的態度並不強求,卻依舊渴望擁有一場「情感探索」。
這種探索可以不只關於愛情,也可以是友情,也可以是與陌生人在某一刻建立起的情感聯結。
在這個小小的直播間里,每個人彼此互不相識,卻都不約而同保留了最純粹的善意。
有女生分享自己異國戀的煩惱,向大家求助時,有的網友會根據自己的過往經歷給出中肯建議,有的網友也會送上暖心的安慰。
通過直播間相識的網友們,也因為共同的話題成為了線下的朋友,大家會一起相約過生日,一起旅遊,一起干很多看似瘋癲的事情。
或許像@活不膩來相親說的那樣,這便是這個直播間最大的意義。
它就像一座賽博停靠站,接納每個在現實生活疲憊不堪的年輕人,讓他們在短暫停留的時間裏汲取到溫暖,感受到難得的放鬆。
有人在此收穫了不一樣的緣分,有人學會欣賞具象的美好,更有人在這些互動中重燃對生活的熱愛。
這看似荒誕的賽博相親,實則是年輕一代對傳統婚戀敘事的溫柔反叛。
《尋夢環遊記》告訴我們,我們會傾盡所有,只為活一場值得的人生。
結婚對於每個人來說,可以不是必須完成的世俗設定劇本,相親建立起來的關係可以不是愛情,親密關係的建立也可以回歸最純粹本真的底色。
賽博相親這場勇敢的向外探索,終極意義或許不是牽手了多少對戀人,而是在這個既定規則的時代里,總有人勇敢跳出並打破這個框架,用獨特的方式去書寫他們的故事。
參考資料:
新周刊-社恐單身男女,擠爆了相親直播間
北京青年報-直播間連麥相親年輕人的新型社交模式
三聯生活實驗室-2025年最猛的相親方式:直播間群面
「王婆說媒」:憑啥出圈?為何爭議?_騰訊新聞
小紅書@活膩了來相親 @文藝說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