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林萍家樓下,我手裡提着一大袋年貨,心裏卻翻湧着難以言說的滋味。樓道的燈光昏暗,寒風像刀子一樣割在臉上,穿透了厚厚的棉衣,直往骨頭裡鑽。
我抬頭望着樓上那扇透出暖黃色燈光的窗戶,耳邊彷彿能聽見歡聲笑語,那是我的女兒林萍和她的丈夫一家正在屋裡說笑的聲音。
門就在眼前,可我卻遲遲沒有敲響。我在心裏反覆想着林萍接我時會露出的笑臉,想着她小時候撲進我懷裡撒嬌的模樣,想着她在電話里答應我「媽,過年來家裡住吧,我一定把房間收拾好」的話語。可是,現在站在門口的我,卻突然覺得心裏沒底了。
我深吸了一口氣,抬手輕輕敲了敲門。
門開了,林萍站在門口。她看到我,立刻笑着接過我手裡的東西:「媽,你來了,帶這麼多東西幹嘛呀?」她的語氣輕快,臉上的笑意一如往常。可接下來的話,卻讓我愣在了原地。
「媽,今年過年……您還是回家吧,家裡房間不夠住。」林萍話音低了下來,語氣裡帶着幾分為難。
我怔住了,握着門框的手微微發抖,聲音也帶上了幾分不安:「不是……不是說好了讓我來你家過年嗎?你爸不在了,我一個人在家過年,屋裡冷清得很……你家不是還有房間嗎?」
林萍的表情有些尷尬,她低着頭,輕聲說道:「媽,真不是我不讓您住。家裡房間確實不夠。他爸媽也來了,他們一人一個房間。要是您來了,就只能睡沙發了。沙發太小,睡着不舒服……」
她的每一個字像是針一樣扎在我心上。我張了張嘴,卻沒辦法說出任何話來。林萍是我唯一的女兒,我含辛茹苦把她拉扯大,供她上學,供她結婚成家。
甚至現在,她的小家日子過得緊緊巴巴,我每個月還要從自己的退休金里拿出五千塊錢補貼她。可如今,她的家裡竟然沒有一張床是為我這個媽準備的。
「媽,您別生氣,我真不是不想讓您住……」林萍還在解釋,可我已經聽不下去了。我努力擠出一抹笑:「沒事,你忙,我回去就行。」說完,我轉身下了樓。
剛走到單元門口,就聽見屋子裡傳來女婿的聲音:「你和媽好好解釋嘛,家裡房間確實不夠。」他的聲音不大不小,卻清晰地鑽進了我的耳朵里,更像一根針扎進了我的心裏。
那一刻,單元門外的寒風吹得我發抖,提着的年貨變得無比沉重。我想起林萍小時候總是黏着我,說:「媽,我長大後一定對你好,一定讓你過上好日子。」她小時候的聲音還在耳邊,可如今,她卻連一張床都不願意騰給我這個媽。
回家的路上,我忍不住想起這些年為了林萍付出的點點滴滴。林萍是我的獨生女兒,從小到大,我和她爸對她只有一個要求:一定要好好讀書,要走出農村,過上比我們更好的日子。
為了支持她讀書,我和她爸省吃儉用,甚至賣掉了家裡那塊種了十幾年的承包地。她考上大學後,我們高興得整夜睡不着覺,覺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後來,林萍畢業了,在城裡找了工作,嫁了人。她結婚那一天,我看着她穿着婚紗站在我面前,心裏百感交集。她對我說:「媽,您放心,我嫁人了還是您女兒,以後一定常接您來城裡住。」她的承諾讓我感到欣慰,總覺得我的女兒比別人家的孩子更有良心。
可是,現實和她的承諾卻相差太遠了。
林萍結婚的第二年,生了孩子。我想着她一個人帶孩子肯定忙不過來,就主動去城裡幫她照顧月子。剛開始,她看見我很高興,我也覺得心裏踏實,畢竟能幫上女兒的忙。可時間一長,我發現,和女兒之間的距離似乎越來越遠了。
「媽,這個奶瓶得用奶瓶消毒器,不能直接拿熱水燙。」
「媽,寶寶太小,不能喝梨水。」
每次我想幫忙,總是被她或她丈夫挑出毛病。我知道他們是為了孩子好,可心裏還是忍不住覺得難受:我一片好心,卻總被嫌棄。沒多久,我便找了個借口回了老家。從那以後,林萍再也沒主動提過讓我去她家住的事。
今年元旦前,我提前給林萍打了電話,試探着說:「過年我想去你家住幾天,家裡太冷清了。」林萍沒有拒絕,還說會提前準備房間讓我住。我聽了,高興得不得了,提前買了幾樣她愛吃的土特產,還特意轉了五千塊錢給她,說是「過年費」。
可沒想到,我帶着滿心歡喜登門,卻被拒之門外。
回到老家後,我把門反鎖,一個人坐在沙發上發獃。屋外的煙花升起又散落,映照在窗戶玻璃上。我想起這些年為了林萍付出的一切,心裏一陣酸楚。我不是在乎她有沒有讓我住下,而是失望於她的態度。
她小時候總說:「媽,我長大了一定對你好。」可如今,她的家裡卻沒有留給我這個媽的地方。我徹夜未眠,坐在窗前,看着外面的煙花一點點散開,心裏像是空了一塊。
那一晚,我想了很久,終於明白了一件事:林萍有她自己的家和生活,而我,也應該有自己的生活。作為母親,我為她付出了太多,可她早已不是那個需要我付出一切的小女孩了。我的愛,是不是也該有一個分寸?
從第二天開始,我決定重新規劃自己的生活。我報了村裡的書法班,和鄰居們一起學習跳廣場舞,還報名了一個手工藝製作班。雖然我的生活不算熱鬧,但在忙碌中,我逐漸感到了一種久違的充實感。
最重要的是,我做了一個決定:以後不再補貼林萍。她有自己的家庭和責任,我的幫助對她來說已經夠多了。餘下的日子,我要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留給自己。
距離過年還有一個月,我已經不再期待去林萍家了。這個春節,我打算在老家過,自己包餃子,守着電視,或者和村裡的朋友一起熱熱鬧鬧地過年。
我依然愛我的女兒,但這份愛,不再是無條件的付出,而是適度而有分寸的關懷。我希望她過得好,但也希望自己過得更好。
人這一生,最難的不是愛別人,而是學會愛自己。而我,終於明白了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