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過年,姑媽家揭不開鍋,我父親背着奶奶悄悄地給姑媽送肉送糧

2024年03月30日20:25:13 情感 1884

講述人:江明 整理:紫花地丁

文章來源:作者身邊的生活


那年過年,姑媽家揭不開鍋,我父親背着奶奶悄悄地給姑媽送肉送糧 - 天天要聞

我父親剛滿4歲,姑媽剛滿7歲那年,我爺爺就病逝了。我奶奶沒有改嫁,她帶着兩個年幼的孩子跟着公婆一起生活。

我爺爺是祖父祖母唯一的兒子,白髮人送黑髮的痛是最悲哀的事,外人是無法感同身受的。祖父和伯母把全部的希望都放在我父親這個孫子身上,他們恨不得把全部的愛都給了我父親。

俗話說得好,皇帝愛長子,百姓愛幺兒。

在那個年代的農村長輩們普遍都重男輕女,我的祖父和祖母,還有我奶奶都偏心我父親,有啥好吃的好玩的都先緊着我父親。

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我姑媽作為家中長女,小小年紀的她已經學會洗衣做飯了。

姑媽比村裡的同齡孩子都懂事,但她乖巧懂事的她並沒有得到長輩們的喜愛。平日里,姑媽稍微犯點小錯誤都會挨長輩們罵。

村裡的同齡孩子們紛紛都去上學後,我姑媽卻還得留在家裡照顧我父親這個弟弟。一旦我父親哭了,姑媽就會被祖父或祖母罵。

「我孫子將來可是要延續香火,傳宗接代的,你這個當姐姐的可要照顧好他了。如果我孫子有啥閃失,我定饒不了你的。」

「女娃兒讀啥書?簡直就是浪費錢!將來還不是潑出去的水,還不如留在家裡幹活哩!」

不管我姑媽做什麼,如何做,都不如祖父和祖母的意。而我奶奶每天早出晚歸,忙得腳不沾地,根本也顧不上我姑媽這個女兒。

這些事情都是我父親和姑媽後來告訴我,我才曉得的。

原生家庭對一個孩子的傷害真的很大,成年後的姑媽變叛逆了,得不到家庭溫暖的她極度渴望被關懷和被愛。剛滿19歲的姑媽和鄰村的一個男孩好上了,而且還懷有身孕了。

姑媽和同姓男子未婚先孕,簡直像一個「炸彈」一樣在村裡引爆了。大家議論紛紛,說啥的都說。

「哎呀媽呀!未婚先孕,簡直丟死人了!那妮子平日里看她着悶不吭聲的,咋就能幹出這種事來呢?唉!造孽啊!」

「按傳統習俗,同姓之間是不可以結婚的,否則就是自討苦吃。那妮子簡直就不知天高地厚,大逆不道啊!」

「女不教,母之過。那妮子是有錯,但她母親也有錯,對女兒不管不顧,眼裡只有寶貝兒子。」

早在70年代初的小山村裡,人們的思想普遍都封建落後。對於我姑媽和同姓男子未婚先孕,他們肯定是無法接受的,一片倒地批判我姑媽,而且專挑最刺耳最難聽的話來說。

我祖父和祖母,還有我奶奶他們不僅沒有反思,反而還覺得姑媽讓他們顏面盡失,丟人現眼了。長輩們一怒之下就把我姑媽給趕出家門了,並揚言要和她斷絕一切關係。

姑媽賭氣去了男友家,算是和男友有情人終成眷屬了。可我姑父家並不富裕,他父親已經病逝,母親體弱多病,幹不了農活重活兒。

姑媽是個苦命的女人,即使為人妻,為人母也逃不過命運的捉弄,婚後的她還是得繼續熬苦日子。

但值得慶幸的是,姑父對我姑媽很好,婆婆把她當親生女兒,讓她感受到家庭的溫暖。

姑媽骨子裡本就是一個善良感恩的人,她和姑父領着孩子回娘家。可我的祖父祖母,還有奶奶都是「老頑固」,死活不肯讓他們進門。

樹葉不是一天黃的,人心不是一天涼的。

姑媽之後再也沒有回來過了,而我父親則偷偷跑去看姑媽,可他不敢讓我奶奶和祖父祖母知道。我父親是姑媽拉扯長大的,他對這個姐姐是有感情的,心裏惦記姐姐。

接下來,祖父和祖母分別病逝,我姑媽和姑父都主動回來奔喪。可我奶奶還是頑固不化,還是不肯原諒我姑媽。不管我父母如何勸說,她老人家就是油鹽不進。

但凡誰提出我姑媽,奶奶準是大發雷霆。

姑媽的婆婆患重病,為了湊錢給婆婆治病,姑媽和姑父把家裡能賣的都賣了。以前家家戶戶都貧窮,一場大病足以壓垮一個本就貧窮的家庭,姑媽家就是典型的例子。

那年臘月二十八,我父親背着我奶奶悄悄給姑媽家送糧和肉。姑媽家窮得揭不開鍋,我父母生怕他們家沒肉沒糧過年。

但讓人萬萬沒想到的是,我奶奶竟然曉得此事。

奶奶對我父親說:「你去喊你姐年初二帶着家人一起回來過年吧!咱一家人熱熱鬧鬧一起迎接新年。我一天比一天老了,不想帶着遺憾離開……」

我奶奶終於開竅了,我父親激動落淚。

年初二那天,姑媽一家早早就回來了。我奶奶看到姑媽的那一瞬間就落淚了,她握住我姑媽的手哽咽道:「大妮啊!娘錯了,你一定要原諒娘啊!娘錯得太離譜了……」

奶奶的話音才剛落,姑媽就大聲地喊了聲「娘」,眼淚跟着就啪嗒啪嗒掉下來了。

隨後,我奶奶和姑媽抱在一起哭。

我們也跟着哭了,但我們流的可是開心的眼淚。

現如今,我奶奶還健在,姑媽常常回來陪她老人家嘮嗑。

家和萬才能事興,我們一大家子人的日子越過越紅火了,長輩們也可以好好安享晚年生活了。

為人父母的一定要對自己的孩子一碗水端平,畢竟手心手背都是肉,千萬千萬不要去傷害自己的孩子,一定要做合格的父母。

本文是@紫花地丁喲​​在頭條獨發首發,已開通全網維權,搬運抄襲必究。最後感謝各位的閱讀,點贊和評論,還有轉發。

情感分類資訊推薦

楊少華離世當天,兒子給他吃澱粉腸,抬手說話被打斷,網友炸鍋 - 天天要聞

楊少華離世當天,兒子給他吃澱粉腸,抬手說話被打斷,網友炸鍋

前兩天刷視頻的時候,還看到相聲大師楊少華跟兒子拍段子,吃肉吃菜嘛嘛香,海鮮牛肉豆腐一塊來,心想着這老人家身體挺好,94歲還能有這胃口,實在是好福氣。可沒想到一轉眼,今天下午就傳來了楊少華離世的消息,簡直讓人不敢相信。因為懷念老人家,很多網友跑去楊少華的社交賬號,想回看他生前的視頻,但誰知卻發現了問題,...
在法律上,沉默是認可還是拒絕? - 天天要聞

在法律上,沉默是認可還是拒絕?

根據民法典相關規定,沉默應該是拒絕的意思,如果要續費,應當要取得消費者認可才符合法律精神。 消費者維權可以訴訟,而人民法院律師服務平台和上海法院訴訟服務網在功能定位、使用對象以及服務內容等....
中年夫妻禁慾生活真相:原來床上無戰事,根源不在兩腿間! - 天天要聞

中年夫妻禁慾生活真相:原來床上無戰事,根源不在兩腿間!

多少中年夫妻的夜晚,早就失去了身體的溫度?躺一張床,各玩各的手機,彷彿合租十幾年、連吵架都嫌浪費口水的室友?要我說,這事兒跟那方面"行不行"關係還真不大。孩子?純純的第三者! 沒孩子前是你儂我儂,孩子出生立馬變身"三陪爸媽":陪吃陪玩陪讀到
當下男性擇偶標準已然改變 - 天天要聞

當下男性擇偶標準已然改變

文:wm會飛的魚(原創)圖:網絡大家好,我是會飛的魚,感恩網絡讓我們相遇,願你能在我的字裡行間,找到自己的內心共鳴。在傳統婚戀觀里,男性擇偶的標準往往被簡單概括為「年輕漂亮、溫柔賢惠、會持家」。然而,隨着社會結構、經濟環境以及性別觀念的演變
活到一定年紀會明白,無論人再有能耐也必須活出4種人生意義 - 天天要聞

活到一定年紀會明白,無論人再有能耐也必須活出4種人生意義

文/李子聊人生的意義,到底是什麼?這是很多人都想弄清楚的。或許很多人完全就沒有答案,以及不想探究。 叔本華雖然說,人生並無意義,但其實他作為哲學家,也是儘力的為他自己的一生賦予意義,至少他留下了一個哲學體系。現在,大多數的老年人,究竟是活在
你以為的「不多」,其實重如千斤 - 天天要聞

你以為的「不多」,其實重如千斤

一、數字背後的分量總有人說,三十萬、五十萬不算啥,張口就是一兩百萬,聽着好像稀鬆平常。可真要把這些現金實實在在擺在眼前,你才會懂,這串數字背後藏着多少個日夜的積攢。 每個月存三千,整整熬三年,才能勉強摸到十萬的邊兒。
他承認婚內出軌,發文道歉 - 天天要聞

他承認婚內出軌,發文道歉

7月8日,萬歲山景區NPC藍狐狸發佈致歉聲明,稱:我懷着無比愧疚與悔恨的心情,鄭重向我的妻子、家人,以及悉心栽培我的萬歲山景區領導和一直陪伴支持我的粉絲們作出深刻道歉。在婚姻存續期間,我違背了對家庭的忠誠與責任,犯下嚴重錯誤。這不僅深深傷害了一直信任、支持我的妻子,也讓關心愛護我的家人承受痛苦,令始終支...
女人的下一任永遠都不如前任,男人的下一任永遠都比前一任好 - 天天要聞

女人的下一任永遠都不如前任,男人的下一任永遠都比前一任好

「男人的下一任總比前任好,女人的下一任總不如前任」——這話像句流傳很久的情感總結,帶着點過來人的篤定,又透着說不清的模糊。它像給感情貼了張標籤,彷彿愛與不愛早有定數,可往深了想,這標籤底下裹着的,其實是不同的情感視角,而非什麼必然規律。 男
97年我大學畢業,家裡張羅相親,女同學連夜上門:馬上娶我 - 天天要聞

97年我大學畢業,家裡張羅相親,女同學連夜上門:馬上娶我

1997年畢業季分配製突然叫停,縣城教師李建國和銀行職員王曉燕相親現場變成談判桌,女同學抱着鋪蓋半夜砸門逼婚。那年夏天的婚戀市場是場赤裸裸的生存競賽。分配文件作廢的油墨還沒幹透,相親茶桌就擺上了砝碼。銀行櫃檯制服比教師編製重三斤,三代貧農的
一個女人敢把這三件事告訴你,是真的很愛你! - 天天要聞

一個女人敢把這三件事告訴你,是真的很愛你!

一個女人敢把這三件事告訴你,是真的很愛你!也應該說:女人敢說這三件事,是把心掏給你了 感情里最珍貴的,從不是花前月下的甜言蜜語,而是一個人敢於對你暴露軟肋的勇氣。尤其是女人,若她肯對你坦白這三件事,其實早已愛到了骨子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