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否》中,明蘭身上的故事線主要圍繞着她的感情、婚姻,在她身邊先後出現過三個男人,不管在任何時候,明蘭那成熟睿智的婚姻觀都令人嘆服,甚至比當代女人都要超前,簡直是遙遙領先。
今天,我們就結合劇情,一起看看明蘭的婚姻觀,或許能為我們自己的婚姻生活帶來一些啟發。
01 婚姻里,比愛更重要的是合適
相比賀弘文與顧廷燁,明蘭對小公爺的愛最純粹,也最刻骨銘心,但是自始至終,明蘭都明白一點,她和小公爺並不合適。
無論是家世還是地位,他們之間都存在太多的差距,門不當戶不對的婚姻,背負着太多家族的桎梏,自然得不到認可和祝福。
明蘭深知,愛可以任性,但婚姻需要理性。在婚姻里,比愛更重要的是合適。
02 抬起頭往前走,永遠別往後看
後來,小公爺中舉,平寧郡主也同意了替他去向明蘭求親,雖然那時候明蘭還未答應嫁給顧廷燁,但她也是下定決心不再回頭與小公爺重歸於好。
當初明蘭自知兩人不可能,面對小公爺的多番表白和撩撥,一再拒絕,好不容易鼓起勇氣要為他豁出去一把,誰知轉眼就被小公爺辜負。
被深深傷過,她更加清醒地認識到,任憑他們多麼愛彼此,面對諸多挑戰,終究是不堪一擊。
所以,當小公爺想要重新挽回明蘭的時候,縱使她心中不舍,非常難過,可依然勸着自己永遠別往後看。
03 寧缺毋濫,不為了結婚而結婚
明蘭和賀弘文相處一段時間後,兩人本來到了談婚論嫁的地步,可曹表妹的出現打破了這份來之不易的和諧。
面對曹表妹的哭訴,賀弘文的優柔寡斷,明蘭明確表態,如果自己要嫁的郎君心裏頭最要緊的不是自己,那麼她寧可不嫁。
可見,明蘭對待婚姻是寧缺毋濫,不會為了結婚而結婚,如果明知道繼續走下去是源源不斷的糟心事,她就會當斷則斷。
04 選擇終生伴侶,看品性最低處
盛老太太得知曹表妹的事情後很是生氣,明蘭卻勸慰祖母再等等,明蘭在等什麼呢?
她在等賀弘文的一個態度,她說看人要看最低處,品性的最低處。她已經知曉賀弘文的缺點是太心軟,但這終歸不是什麼大毛病。
在曹表妹的事上,她靜觀其變,就是想要通過這件事來深入了解賀弘文的品性短板。
談情說愛的時候滿眼都是對方的優點,可真到了結婚過日子,那麼多夫妻走着走着就散了,就是因為忍不了那些曾經被自己忽視的缺點。
05 保持理智,不能輕易相信誓言
賀弘文得知盛老太太和明蘭改變心意,決心不嫁,很是懊惱,為了挽回明蘭的心,他立誓不會納曹表妹為妾。
可明蘭知道,賀弘文的誓言根本算不得什麼,只要他的母親再向他哭訴一番,他自然是頂不住壓力的。
在愛情和婚姻里,很多人都聽過各種各樣的海誓山盟,誓言代表着一種決心和願景,但那畢竟是看不見摸不着抓不住的。
女人對待男人的誓言,還需保持理智,冷靜分析誓言的可信度,才不會頭腦一熱就輕易被人哄了去。
06 女人要獨立,不能太指望男人
明蘭和顧廷燁婚後,一直兢兢業業,竭盡所能做一個稱職的大娘子。
她說女人不能指望男人太多,指望越多,失望就會越多,然後夫妻之間就會生出怨懟和仇恨。
她還說,要把男人當成東家一樣,新婚燕爾,顧廷燁對她百般寵愛,明蘭雖然高興,但也沒有得意忘形,因為她清楚,婚姻絕不只是這充滿新鮮感的頭幾個月,還有後面的幾十年,如果一味指着他,靠着他,對方自然會覺得厭倦和疲累。
所以明蘭雖然成為令人艷羨的侯府大娘子,飛上枝頭變鳳凰,但她並沒有就此躺平,而是愈加勤奮地磨礪自己。
只有自己撐得住,才能應對這人生數十載的種種坎坷和考驗。
07 直面婚姻挑戰,不退縮不逃避
誰也不敢保證自己的婚姻生活可以一直和和睦睦,順心如意,人這一輩子,總會遇到一些坎兒。
明蘭的一生,最不缺少的就是坎坷和磨難,所以不管遇到什麼事,她都不會自己先慌了神,亂了分寸,總是非常坦然地去直面婚姻里的挑戰,不退縮也不逃避。
她說哭着是一輩子,笑着也是一輩子,那為什麼不笑着過日子呢?
困頓在婚姻生活中的很多人,就是因為鑽了數不清的牛角尖,將自己困在婚姻的圍城裡,熬成了令人生厭也讓自己討厭的瘋婆子。
如果每個人都能擁有明蘭的這份勇氣和清醒,婚姻之路必然會順暢的多。
08 不自輕懂自重,正視婚姻突變
自從顧廷燁聽到明蘭勸誡齊小公爺的那些話後,就一直心裏不悅,他認為明蘭一心為小公爺着想,卻不知道珍惜自己。
其實說白了他就是覺得明蘭在他面前過的太明白,太理智,根本不愛自己,所以就一直吃醋,最後還導致了夫妻二人的冷戰。
顧廷燁藉著和明蘭談論別人家妻妾爭寵的事情,想要套明蘭的話,就是想聽到明蘭吃醋,想看到明蘭想要霸佔自己不想和別的女人一起分享自己的心思。
可明蘭從來沒想到要將自己徹底依附於一個男人,她知道自己雖然眼下是靠着顧廷燁過日子,但假若顧廷燁當真想要變心,任憑她又哭又鬧也阻擋不了什麼,所以她絕不允許因為別人的過錯而輕賤自己。
或許,很多人覺得明蘭活的太通透,太明白,這樣很難體會到婚姻中的純粹的幸福。可是感情這種事情誰又說的准呢,與其抓着一時的甜蜜不放,還不如讓心裏清澈明亮,這樣才能持久,免受更多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