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變了為什麼找對象越來越難

2023年11月01日13:53:06 情感 1630

昨晚看了一個訪談節目《和陌生人說話》,第二季第四集《老年人無處安放的性與愛》。那些老人,每天準時準點去相親公園,像上下班打卡一樣風雨無阻。他們言辭犀利,直奔主題,哪怕遇不到愛情,也要滿足其他的需求——身體需求或心靈需求。


《和陌生人說話》劇照

節目里出現一句話:「生命就在愛欲中交替」,我很受觸動。愛是瞬間之物,是天上的星星和白月光,如火在眼,需要運氣;而欲是無數考量,衣食住行,明碼標價,需要實力。

尚未擁抱愛情的年輕人們說自己就準備孤獨終老啦,但通過這期節目,我意識到了孤獨終老或許沒有想像中那麼容易。年輕人身體相對健康,擁有工作,對外界保有更多新鮮感。但退休後的老人沒地兒打卡上班了,無人無事交流,只有空房間和自己。


很多人會需要婚姻和小孩。結婚像人類在社會中的一種慣性,到了那個年紀,別人不逼迫,自己也會渴望。畢竟對於大多數普通人來說,生活其實是很空白的,婚姻、孩子,是最好的填充劑——並非只為填補寂寞,也有一點感情、也有一點嚮往,沒有任何一種社會生活方式是純粹的。

但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如果說愛情是一種自我實現,那麼大城市裡的年輕人們更迫切的需求是尊重需求。不難理解,這是很普適的價值觀,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人首先有被尊重的需求,再然後是追求自我實現。(這裡的尊重存在一定門檻,並非社會規範下的尊老愛幼,而更多在被社會認可和關注。)

黃永玉老先生寫的一句話,被很多人奉為人生準則:「明確的愛,直接的厭惡,真誠的喜歡,站在太陽下的坦蕩,大聲、無愧地稱讚自己。」我想這些很多人都可以做得到,這些並不難,但得到尊重卻不是一件那麼容易的事情。就像《幸福之路》里說的,動物只要不患疾病,食物充足,就會快樂滿足。人也應該如此,然而現實並非這樣,至少在大多數情況下並非這樣。


倫敦生活》劇照

英國作家德波頓在《身份的焦慮》中為此做了進一步的闡釋:「只要不覺得羞辱,人完全可以過着艱苦的生活而毫無怨言,如士兵和探險家們,他們願意過着一種極其艱苦的生活。一些非常富足的人在積累財富的同時也在贏取他人的尊重......社會身份完全取決於個人成就——主要指經濟方面的成就。社會身份現在很少取決於恆定不變的世襲頭銜,而往往取決於一個人在發展迅速、變化莫測的經濟體系中的表現。」

插翅難逃》里豪哥的那段話被無數網友轉發:我現在不想聽他們什麼狗屁浪漫愛情故事,我現在就想搞錢!光羨慕人家有什麼用啊?我們要行動起來,變得比他們更有錢。後來這段話催生出了一個新的網絡詞條「深圳女孩」:搞錢上癮,人間清醒——說我沒人要可以,但不能說我搞不到錢。


《插翅難逃》劇照

晶報前幾天發了一條微博:都知道深圳男多女少,但你知道差距究竟有多大嗎?近日,《2019年深圳市社會性別統計報告》發佈,報告顯示,深圳常住人口男性比女性多了117.88萬人。不過非常有意思的反差是,深圳戶籍人口中女性卻比男性多,女性房產戶主比男性多,且女性遷入深戶的更多。這項數據令人唏噓:「深圳女孩」果然名不虛傳。

這種情況像陳可辛1996年導演的經典電影《甜蜜蜜》,兩個從大陸去到香港討生活的年輕人,黎明張曼玉,因為都喜歡鄧麗君而成為深交。黎明愛上了張曼玉,時刻想要陪在她身邊,但她只關心自己銀行卡里數字的變化,她說「我來香港,總不能嫁個大陸人吧。」炒股失敗以後,張曼玉終於把自己的困惑說出口:「我和我媽說明天我就要發財了,可是我現在一分錢都沒有,還欠了一屁股債……黎小軍,你來香港不是為了我,我來香港也不是為了你!」 其實也不是不想談戀愛,很想談的。但不敢。對象是不確定的,他可能會劈腿,可能突然看破紅塵不求上進,但金錢是確定的,能提升生活品質。於是在搞對象和搞錢之間,大家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後者。每個人的現實狀況,就像一條河流,愛情,只是從水中漂來的禮物。

找對象越來越難,是因為人和人的匹配在變難、對匹配的要求在變高。一方面是因為社會發展,人們有了單身的意識和選擇;但另一方面,是因為社會生態在某種程度上變差了,「年輕人加班猝死」等聳人新聞層出不窮,做一個普通人也越來越難。對象不一定要幫助自己實現階級躍升,但一定不能給自己再帶來負擔和壓力。


東京女子圖鑑》劇照

而即便學歷收入容貌這些可量化的條件不作為第一考慮標準,首先看是否聊得來,找到一個投契的人也非常困難。譬如微信聊天對錶情包的選擇就會影響一個人的形象,是可愛的還是油膩的。除此,虛擬世界是圓潤的,現實世界是粗糙的,在照片上你甚至看不到他的毛孔,但在日常交往中他會打嗝放屁可能還有狐臭腳臭.....更重要的一點是,信息時代熱點話題層出不窮,大家匆忙站隊。我說喜歡吃香菜,不喜歡吃榴槤,這種跟你口味相反的或許你還可以接受,但三觀不同,往後就很難再去正眼看待對方了。

哪怕,以上要求都滿足,「感覺」也是一個不可逾越的門檻。馮小剛導演的《芳華》,劉峰一輩子也不愛何小萍,意外斷臂之後,想的不是往後的生活磨難,而是有機會被他所愛的林丁丁作為英雄來歌頌,就算一生只有一次機會。愛情這種東西,說不清,道不明。

大城市裡人煙滾滾,兩個人的相遇相知相戀卻是如此地困難。因為人人都在經營自己的生活,無暇顧及他人了。就像《紐約客》記者亞當 · 戈普尼克說的:在紐約,一個秘密裹着一個秘密又裹着一個秘密,一個世界疊在一個世界上又疊在另一個世界上......在這裡我們都是牡蠣,被鎖在我們的貝殼中,我們每個人都在撫育自己的珍珠。


摩登情愛》劇照

一個大學好友,本同我一樣常年單身,卻在去年底迅速步入婚姻、孕育小孩。她說,有時候把人拿顯微鏡來看,所以很容易覺得不滿意。要相處只能看大體,就是你看中的部分,其他部分就忽略吧。不然沒有一個人你能全心全意託付的,因為你總是覺得不滿意。前面都把「我」這個字放太大了,後來去習慣「我們」。所以談戀愛和同居,再到結婚,需要最開始的衝動,到最後的經營。

但現實情況往往是,我們都覺得自己的生活尚且經營不好,還要如何再為第二個人甚至第二個家庭着想呢?‬

時代變了為什麼找對象越來越難 - 天天要聞


時代變了為什麼找對象越來越難 - 天天要聞


時代變了為什麼找對象越來越難 - 天天要聞


時代變了為什麼找對象越來越難 - 天天要聞


時代變了為什麼找對象越來越難 - 天天要聞

情感分類資訊推薦

我對朋友吝嗇消費觀的鄙視,藏着自己內心深處的秘密 - 天天要聞

我對朋友吝嗇消費觀的鄙視,藏着自己內心深處的秘密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感受:看到身邊朋友在消費時斤斤計較,買瓶水都要貨比三家,心裏就忍不住泛起一絲不屑,覺得他們太「小家子氣」,而自己似乎在消費上要更豁達、更有格局?但你有沒有想過,這種對他人吝嗇消費觀的鄙視,背後可能藏着自己內心深處的真實想法呢
前男友去世,姑娘替其照顧家人、還債60萬元:我不能讓他背負着失信的罵名離開 - 天天要聞

前男友去世,姑娘替其照顧家人、還債60萬元:我不能讓他背負着失信的罵名離開

4月11日湖南衡陽縣金蘭鎮金家村曾家組來了一位時髦的90後美女沿途不斷有鄉親與她打招呼只見她熟門熟路地走進曾祥再老人的家送上牛奶等禮品,並掏出300元錢然後陪老人聊天拉家常,其樂融融……▲王婷與曾志的伯父。這位90後美女名叫王婷,是曾祥再老人已故侄兒曾志的前女友,因他兒子患有精神疾病,生活無法自理,王婷每年都...
人老了,走不動了,有三件事最好守口如瓶,這才是真聰明 - 天天要聞

人老了,走不動了,有三件事最好守口如瓶,這才是真聰明

在人的一生旅途中,當我們步入一定的年紀,就會被過往的記憶所包圍,如同海浪不斷拍打着心靈的岸礁。這便是我們逐漸變得柔軟和寬和的奧秘所在。正如阿根廷作家博爾赫斯所言:「歲月的流轉中,每個人都不可避免地肩負起越來越沉重的記憶重擔。」這種記憶,尤其
55歲大媽喪偶後頻繁相親,並開出4個條件,大叔直呼:無法滿足 - 天天要聞

55歲大媽喪偶後頻繁相親,並開出4個條件,大叔直呼:無法滿足

閱讀此文之前,請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每天給您帶來不一樣的故事,感謝您的支持,這廂有禮了~01我姑媽也是喪偶後開始相親,要求男方有房有車無貸款,還得會跳廣場舞,結果遇到一個大爺說房子車子都有,就是跳廣場舞會踩腳,最後
想用愛感化「治癒」NPD?別多想了!這是上帝才能完成的任務 - 天天要聞

想用愛感化「治癒」NPD?別多想了!這是上帝才能完成的任務

面對NPD的各種精神打壓和情感虐待,有些朋友「心胸寬廣、內心強大」,認為自己可以「包容」。另外,還有聖母拯救者心態,總認為她的本質是好的,相信「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愛能治癒一切」等,希望自己能用愛感化、療愈NPD。不過,「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NPD是一種人格障礙,她們的大腦部分結構異於常人(請參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