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作為男孩和女孩給父母似乎完全不一樣的感覺,在多數情況下,男孩基本上會一直陪在父母身邊,哪怕是在結婚有了自己的家之後,父母的家也永遠是自己的家。
但是作為女孩卻不一樣,在沒有出嫁之前,與父母之間的聯繫可以說是密不可分,然而隨着嫁到別的家庭,女兒與父母之間的聯繫會逐漸減少許多,甚至在多年之後,女兒與娘家除了父母之外,其餘的都變成了親戚關係。
這或許也是「重男輕女」思想的由來。
然而凡事都不是絕對,有着父母會比較珍惜與女兒相處的短暫時光,會把自身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女兒的身上,從而對家庭中的其他孩子有了較多的忽略。
然而作為孩子來說,不管是哪種情況,在面對父母偏心這件事上,總歸是有着難以釋然。
01偏心的家庭
由於小麗是家裡唯一的孩子,因此小麗在遇到丈夫之前,從未體會到遇到偏心的父母是什麼感覺。
但是自從她嫁給丈夫之後,小麗體會到了遇到偏心的父母是多麼一件令人感到無奈的事情。
小麗和丈夫原本是大學同學,兩人在大學的時候就已經確定了戀愛關係,後來在畢業之後,小麗隨着男友來到了他的城市中生活。
其實在這個交通發達的時代,男友的的老家和小麗的老家坐車只有兩個小時的時間,可是在小麗父母眼中,女兒是屬於遠嫁。
然而父母的意見卻抵不過小麗的堅持,最終小麗得償所願的嫁給了男友。
雖然在結婚之後,小麗和丈夫之間的感情一直比較的和睦,不過有一點卻讓小麗感到十分介意,那就是婆婆對自己家的態度。
在丈夫的身後還有一個妹妹,而婆婆對於自己唯一的女兒則是有些過於偏心。
由於小麗是家中唯一的女兒,因此在她出嫁的時候,父母為小麗準備了許多嫁妝,這在一定程度上大大緩解了小夫妻在婚後的壓力。
因此小麗很難想像且理解為什麼有的父母會偏心。
然而對於婆婆的諸多行為,小麗在無法理解的同時又感到無可奈何。
02小姑子的決定
可是令小麗怎麼都沒有想到的是,當婆婆將全部的心思都用在小姑子的身上之後,卻沒有換來小姑子的回報。
在小姑子出嫁的時候,婆婆幾乎用了家裡全部的積蓄為小姑子準備陪嫁,而且在婚後,婆婆也會隔三岔五的去小姑子家中,幫她收拾家務,照顧孩子。
而這些都是小麗不曾體驗到的關心。
一開始小麗還十分介懷婆婆的這個行為,不過漸漸地她也就釋懷了。
然而儘管如此,在小姑子的心中,似乎並不怎麼在乎婆婆的感受。
當小姑子還沒有出嫁的時候,小麗就有過這種感覺,當時因為一件事的發生,讓小麗察覺到小姑子似乎習慣的接受婆婆的付出,而且還把這一切當作是理所應當,
可是當時這一切都是小麗的感受,她擔心自己說出口會引起家庭矛盾,因此並沒有讓任何人知道,包括自己的丈夫。
03婆婆的後悔
隨着婆婆的越發年邁,她的身邊漸漸開始需要一個人來照顧,
一開始,婆婆是打算讓小姑子來照顧她,可或許是小姑子察覺到婆婆的意思,小姑子也是揣着明白裝糊塗。
而這一切都是小麗從丈夫口中得知的。
但是小麗對此並沒有太多的感受,因為自從進了這個家門以來,婆婆給她的感受就像是一個陌生人,而婆婆落到這個地步,小麗並沒有感到有多少同情。
或許是丈夫將小麗的態度告訴了婆婆,許久之後,小麗都不曾聽到婆婆的消息。
有一次回老家,小麗偶然聽到身邊的朋友說起婆婆現在逢人就說當初自己是多麼的糊塗,不該偏心,不該將所有的心思都用在女兒身上,現在好了,兒媳不養老,女兒不問事。
聽到這之後,小麗心中也是百感交集,小麗相信丈夫對這件事是知道的,不過他並沒有選擇告訴自己,由此也可以看出在丈夫的心中也是比較的在乎自己。
可是正如婆婆說的那樣,小麗並不打算養老,如果在年輕的時候,婆婆能夠多一些照顧自己,在婆婆年邁之後,小麗怎麼會坐視不理。
最終小麗當作這一切沒有發生,只想着過好自己的生活。
結語:其實任何一段感情都是如此,只有基於雙向奔赴之後,才會建立起和睦友好的關係,愛情也好親情也罷,如果像小麗的婆婆那般如此偏心,最後落得無人可以依靠的地步,也無法評斷到底是誰錯誰對。
因此作為父母,千萬不能偏心,從大局出發,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