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唯晨
人,只有真正靜下心來才能發現生活還有更多的可能。不追求太多的財富,也不計較一時的得失,此為大智慧。
生活就是不斷捨棄的過程。正所謂「舊的不去新的不來」,如果一個人總是揪着過去不放,那麼他的人生便只能剩下無盡的迷茫。
《老子》有云:「少則得,多則惑。」告訴我們,當面前的選項少了,人們就會認真對待更加珍惜,一旦選擇多了之後,難免會挑花眼。
所以,在這一生當中想要將生活過的清晰而深刻,就必須要學會放棄。
適當地放棄,並不會造成最終的損失,反而是那些貪多的人,到最後往往一事無成。
做人要明白,生活是自己的,如何定位靠的是智慧,並非貪婪。我們應該努力爭取自己想要的,而不是別人給予的。
一個人,能放棄的東西越多,便越富有。
放下物質,是真正的洒脫
生活在農村的人應該都聽說過這樣的事情,每逢春耕秋收時節,身邊總會有爭搶地邊子的事情發生。
當時年齡小,不能理解為什麼種地那麼苦那麼累,大人們還要拚命爭奪土地,哪怕只是幾厘米的邊邊角角都能爭個面紅耳赤,甚至大打出手。
長大後才慢慢明白,當時之所以爭奪就是因為對於一個家庭而言,幾乎所有的收入來源都是耕地,哪怕多收割半袋糧食,也是幾天的伙食。
眾所周知,糧食從來都沒有貴過,別說一小隴地邊邊,就算是整塊耕地一季的糧食收成也抵不上城裡一個普通人的月收入。
生活在那裡的人不惜撕破臉皮打破腦袋,也要爭奪那貧乏到可憐的生存資源。
背後的原因呼之欲出,其實也就一個字:窮。
生活越窮困的人活得越累越小氣,貧窮會限制了人的行動,還會斷了思想的生長。
人只有發自內心主動放下物質,才能真正做到洒脫。
不懼未來,得失皆為過客
懼怕未來的人,不僅當下的生活過得不甚如意,並且他還十分在意將來的得失。
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遇到不如意的事,對於大部分人而言,過去的事情都會隨着往事消散,也有一小部分人總會揪着過去不願放手。
莎士比亞曾說:「凡是過去,皆為序章。」人生在世如過眼雲煙,不要讓自己的思想糾纏在過去的事件中久久走不出來。
過去的終究已經過去,未來或許會受其影響,但也不是一定會被影響。
做一個勇敢的人,放下過往。
人類的懼怕總是源於經歷,這種情況也可以解釋為條件反射,雖然只是自我保護的一種,但並不是真的可行,有時候還是要讓自己勇敢一點,別把將來的人生路想像得太過難行。
內心越富有的人膽子越大,既不為過去難過,也不為將來發愁,他明白得失皆為過客。
回首往事,全是過眼雲煙
滄海能變桑田,生命中的時過境遷誰都無法避免。
往事為雲煙,不必挂念。
我們不可否認,追憶過去的人多深情,因為不舍所以念念不忘,因為留戀於是頻頻回首。
可生活並不允許我們花費過多的時間和精力去追尋過去,人生終究要往前走,深陷回憶的人只會將生活越過越慘淡,情感越品越苦澀。
精神世界富有的人只會覺得餘生不夠用,想要了解的東西有太多,便很難再有大把的時間留戀過去。
放下過去並非冷漠,而是給予自己體面。
在明知道後悔無用的情況下,就別再一遍遍反覆咀嚼回憶,而後嘆一聲「遺憾」。
有勇氣與從前說再見的人,總能擁有更好的將來。
社交隨緣,留下真實本我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之所以會隨着時間的推移而發生改變,原因並非一方或雙方變了心,而是成長帶來的被動改變。
沒有人可以做到一成不變,生活充滿了變數,每一次的經歷或多或少都會改變一個人的認知,當經歷的變化多了之後,人際關係自然也會發生改變。
在我們的一生當中有太多事情自己無法左右,那種無力感會讓人迷茫焦慮。
社交這個事情真的只能隨緣,合得來就是合得來,合不來無論如何努力都不自在。
感情不會消失,只會轉移,當一個人將注意力挪走之後,被留在原地的那一個人無論如何努力都難以將關係修復。
精神世界富有的人不會懼怕孤單,反而更喜歡一個人待着,如果社交令其心亂,那便索性轉身走遠。
放棄不投緣社交的人,只是為了留下真實的本我。
內容來源公眾號:唯晨【ID:weichenip】偶遇作者很輕鬆。
作者簡介:唯晨,自由撰稿人,寫作導師。常態安靜,偶爾幽默。
希望能通過文字帶給你精神上的放鬆,願你的生活在遇到我的文字後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