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善積福的第一步

2022年07月04日09:39:38 情感 1795

《增廣賢文》中說到:「但行好事,莫問前程」,人們常說「只問耕耘,不問收穫」。這些名言都是古聖先賢留下的智慧,是我們每個人應該記住、細心體會並努力去踐行的。

善欲人知不是真善,惡恐人知便是大惡。當人在做善事的時候,很容易會把所做的好事放在心上,認為自己做了很多好事,並期待着回報。今天聽了康老師的講課我明白了,要把心定在改過上,改過就是在修德,過失減少了,心中的惡沒有了,這就是在修善,所謂「知過能改,善莫大焉」。改過就是修善,而且是在修大善。

修善積福的第一步 - 天天要聞

另外不能把心僅僅停留在做好事上面,認為自己做了很多好事,並因此停止不前,不再進步。了凡先生曾說:「未論行善,先須改過」改過要放在修善的前面,過失改正了,善心自然就出來了。如果不改過,只是一味地去做好事,就好像用竹籃打水一樣,最後只能是一場空。

記得曾經有一位老師跟我們分享,她說:「以前我經常參加公益活動,做義工,因為我知道這樣做會有善報,都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但是為什麼我也在不停的做好事,自己以及家人都沒有什麼改變呢?後來學習我才明白,原來是用心錯了。因為在做這些事情的時候我都是為了自己和家人能好的一顆心,沒有真正利於別人的心,而且一天下來認為自己做了很多善事,常常把做的好事放在心上。從未反省過自己的過失,在生活中這邊做着好事,那邊還跟人斤斤計較,看人毛病,跟人發脾氣,對父母很不耐煩。」境緣沒有改變,恰恰是因為我們的過失沒有改。

修善積福的第一步 - 天天要聞

我們知道想得到好果實,需要種下好種子,付出多少辛苦,就會有多少收穫。每一個念頭,每一個行為,想的是什麼,做的是什麼,都是在心田上種種子,種下什麼種子就會結出什麼樣的果實。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人為什麼要反省,為什麼要改過,因為每一個念頭每一個行為每一句話都是在種種子,每個種子都會結出果實,是苦果,是甜果,都要自己去承受,所以過失一定要改。

修善積福的第一步 - 天天要聞

提到改過的重要性,先為大家講述一下清朝名臣曾國藩的故事,曾國藩的成功,與他的勇於改過,是有直接關係的。曾國藩的改過,貫穿其一生。他10歲的時候,和我們許多人小時候一樣,喜歡睡懶覺,太陽照屁股了還不醒來。曾國藩心想這麼下去不行,於是想了個辦法。他用一根線吊著一個秤砣,置於銅盆上方,然後在線上系一根香,點燃。香燃盡燒斷線,秤砣掉到銅盆之上的時候,正是每天天快亮的時候。曾國藩每天就是被這響聲驚醒,然後爬起床讀書的。

久而久之,曾國藩就養成了早起的習慣。曾國藩早年喜歡抽煙,是鐵杆煙民。師從唐鑒倭仁兩位先生後,他立志改掉這一毛病,最終,歷經與煙癮的無數次決鬥後,曾國藩戒掉了煙癮。戒除睡懶覺、抽煙這兩大毛病。曾國藩最重要的改過,是改掉了自己原本過於剛硬的性格。由於個性過於剛硬,原則性太強,曾國藩在最初帶兵的兩三年,得罪了很多人,碰了很多壁。後來歸鄉期間,他經人點撥,懂得了以柔克剛的道理,從此做事做人不再一味蠻幹。這一改變,對曾國藩一生至關重要,也是他走向成功的重要基石。

修善積福的第一步 - 天天要聞

曾國藩說:「知己之過失,承認它,並且改正它,毫無吝惜之心,這是最難的。」

《了凡四訓》中說:「務要日日知非,日日改過。一日不知非,即一日安於自是。一日無過可改,即一日無步可進。」所以我們一定要每天反省,每天改過。方能「德日進,過日少」!

情感分類資訊推薦

太衝動!四川一對夫妻吵架,丈夫一氣之下喝了敵敵畏…… - 天天要聞

太衝動!四川一對夫妻吵架,丈夫一氣之下喝了敵敵畏……

封面新聞記者 伍勇7月3日下午,四川德陽一對夫妻因發生矛盾吵架,丈夫一氣之下喝下半瓶農藥敵敵畏,妻子在馬路邊大哭攔車求助,最終在陌生人歐女士幫助下送醫。7月4日,封面新聞記者從德陽市人民醫院獲悉,目前男子已經脫離危險,病情穩定,不過還需住院觀察一周。現場目擊者歐女士發佈的視頻顯示,7月3日下午,位於德陽旌...
老男人最吸引女人的3種氣質,越老越吃香,第一種就很關鍵! - 天天要聞

老男人最吸引女人的3種氣質,越老越吃香,第一種就很關鍵!

都說老男人在情場上不吃香了?這話誰信誰傻。歲月能帶走青春,卻帶不走真正的吸引力——有些氣質,像陳年老酒,越沉澱越有味兒。01 嘴巴甜不如耳朵靈,會說話更要會聽老男人最容易犯的錯,就是當「人生導師」,張嘴就是道理教訓。她抱怨一句「今天好累」,
推薦《豪門小說里的美艷婆婆》作者:時鵲 - 天天要聞

推薦《豪門小說里的美艷婆婆》作者:時鵲

文案:庄芙瑤穿到十六年後的自己身上,還知道自己居然是小說里那種羞辱出身普通女主,讓她離開自己兒子的惡毒婆婆。  因為各種作妖,最後落得眾叛親離的下場。  了解到自己的結局後的庄芙瑤:這個惡毒婆婆她不當了!
社區食堂,想說「愛你」不容易 - 天天要聞

社區食堂,想說「愛你」不容易

社區食堂關乎民生福祉。近年來,各地探索建設社區食堂,讓居民在家門口享受便捷實惠的餐飲服務,獲得好評。然而,一些社區食堂在運營過程中也面臨客源單一、盈利困難等諸多挑戰。如何增強社區食堂的生命力,使其長久經營下去?本期基層圓桌會,我們一起探討。社區食堂,好想說「愛你」當前,一些地方探索社區食堂多樣化運營...
老人好心資助兒媳上大學,畢業後兒媳做法令人心寒,孫子成了受害者 - 天天要聞

老人好心資助兒媳上大學,畢業後兒媳做法令人心寒,孫子成了受害者

如果早知道事情會走到今天這步田地,劉永順打死也不會做出當年的決定。他時常懊悔,正是自己那份 「好心」,間接讓孫子沒了媽媽。當初兒媳想繼續讀書時,他想着「女孩有文化是好事」,便咬牙供她念完大學。哪曾想她畢業後眼界變了,開始嫌棄這個家。假如當初沒供她上學,她或許就能和兒子在家踏實種地,守着幾畝地生兒育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