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春牛」、「五穀史話」科普……東南大學舉辦首屆「春耕節」

3月13日,東南大學首屆「春耕節」暨「耕讀園」勞動教育實踐基地春種儀式開幕,師生們歡聚在活動現場,為新學期播下滿滿的生機與希望。

活動現場,東南大學校黨委副書記邢紀紅帶領同學們手執剛剛抽芽的柳條進行「打春牛」活動,表達了東大師生對豐收的美好憧憬和無限嚮往。

「春耕節」現場,隨處都可以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在田間地頭,同學們三五成群製作春餅,重溫古人的「咬春」習俗。值得一提的是,捲入春餅中的部分蔬菜就來自學生團隊前期的種植成果。一勺一鏟間,一幅幅生動的糖畫躍然「板」上,同學們正在用熔化的糖汁描繪春天的美好畫卷;隨着悠揚的古琴聲響起,師生們在「耕讀園」內誦讀《論語》……

本次「春耕節」既有「五穀史話」現場科普,也有學生手繪展板講述農耕習俗。「耕讀園」內所用的肥料,全部是由學生團隊利用校園廚餘垃圾堆肥發酵製作,既讓耕作實現了「肥料自由」,也為推進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提交了一份「東大答卷」。

無廢城市與低碳生活」生態實踐團隊成員王子豪同學說,「從2023年4月開始,我們團隊收集四牌樓校區沙塘園食堂的餐廚垃圾和九龍湖校區大草坪的綠化廢棄物,一共進行了4期堆肥實踐,累計處理餐廚垃圾3噸,綠化垃圾5噸,產出肥料4噸。」周奕冰同學感慨道,「經歷了一個學期的耕作體驗後我們收穫非常多,尤其是看到自己播種的植物一天天長大時的那種成就感、自豪感讓人振奮!」

團隊指導老師劉文成說,「同學們能夠在植物的耕作和養護中體會到勞動的艱辛,在自然生命變化中獲得勞動的快樂,在『耕』中『讀』出『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的道理。」

據悉,東南大學打造「耕讀園」勞動教育實踐基地10年來,共開闢了53塊「小花園」為在校學生提供土地種植花卉與農作物。十多年來,上千名東大學子在這片土地上體驗着耕耘與收穫的樂趣,「耕讀園」已然成為學校開展勞動教育的「試驗田」和同學們紛紛打卡的亮麗「風景線」。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王贇

通訊員 龍璇 孫凱奇

攝影 曲鋼

校對 盛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