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新聞教育頻道2025高考季特別策劃《高考路上的前輩》,邀請學長學姐、家長老師等「高考過來人」,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和故事,為準大學生提供志願填報、專業選擇、生涯規劃等方面的實用建議。個人經驗分享非專業指導,請理性參考。
本文編輯:風信子
本文作者:雨衣,畢業於北京體育大學新聞學專業,目前在互聯網大廠做節目製片人。
學科融合的風十多年前就吹到了新傳,許多體育、政法、財經類院校也設置了新聞專業,這對近幾年來新聞人來說是新的機會。
在體育大學學新聞是怎麼樣的體驗?如何利用專業性大學的平台和資源深耕新聞專業的核心競爭力?本文邀請到新聞學專業畢業的學姐給大家分享在北京體育大學學新聞的挑戰與機遇。
01
全新的體驗!我在體育大學學新聞
其實對大多高中畢業的我們來說,報大學選志願時是非常懵懂的。
我學新聞就是,覺得自己應該會喜歡,說不上具體的一二。我當時在高中的文科班,班上同學選新聞的不是很多,那個時候新聞並不算一個很熱門的專業,所以也不算「隨大勢」。
在北京體育大學學新聞是非常有趣的體驗,這個校園和其他校園裡的氛圍着實不太一樣。脫口秀演員童漠男曾經在節目中講自己在北京體育大學學英語的段子,算得上是「藝術來源於生活並高於生活」,對我們來說,新聞專業的境遇與其如出一轍。
事實上,我14年前讀新聞的時候,校內校外已經在強調交叉學科和多重背景了。就我粗淺的觀察,新聞相關內容只是基礎,複合背景在就業時確實更吃香。
在體育大學讀新聞跟在其他學校讀新聞的體驗不太一樣,你會天然地打開新的專業領域和信的視野,這是天然的優勢。你能接觸到很多的體育資源,也會有機會體驗各種各樣的體育項目,而且接觸的都是全國範圍內的佼佼者,這真的很難得。如果恰好,體育是你喜歡的領域,那你的專業學習將更是如虎添翼。不過萬一你不喜歡體育,那還挺難熬的。
如果你是陰差陽錯進入到一個比較垂類的學校學新聞,比如體育類、財經類或者政法類,只要你不反感,都可以試圖去了解和接觸一下,如果能好好利用學校的資源人脈構建你的跨領域優勢,未來就業就會更有競爭力。
02
大學選專業談「有用無用」,你會錯過很多風景
近些年來,社會上關於「文科無用」「新聞無用」的聲音確實比較大,這倒是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我讀新聞的時候並沒有太多這樣的聲音,對於現在已經走上工作崗位的我來說,有時也不得不思考這個問題。
細想這個問題,「無用」說的是不能完成某種目標,或者難以滿足某種需求。那我們回頭去看,這種需求或者目標是什麼?為什麼要學文科?你學新聞的目標(可能是就業目標,可能是其他教育目標)是什麼,以及是什麼人、什麼制度在衡量和評價「是否有用」,這些標準是對的嗎?你認可這些標準嗎?
如果以「能賺錢」作為「有用」的衡量標準,一切不能賺錢的專業都無用,那我覺得其實很多專業都沒啥用,大家在報考志願的時候也會簡單很多:都去學和錢更近的專業,更好就業的專業就好。
其實我們還在想好好報志願、在糾結學什麼,是因為我們還在權衡,那說明「好就業」在我們內心深處也不是衡量「好專業」「有用專業」的唯一標準。我們都在努力選一條更不容易後悔、更適合自己的人生路。
學新聞我覺得能讓我始終對世界保持好奇、懷疑,也能讓我接觸到更多不同的人、不同的人生、接觸到更廣闊的世界。做新聞,讓我自己認可的、有價值的東西,能更多地被看見,我覺得這些對我短暫的人生而言,挺有用的。
大學其實也是一個摸索自己是否真的喜愛這個專業的過程,人生的容錯率還是很高的。如果在學習中發現自己其實對這個專業沒啥興趣,那就趁早找找你真正想乾的是什麼,以當前專業作為跳板,早做打算。
03
激烈的人才市場競爭之下,新聞人需要強化自己的競爭力
其實從我自己找工作的經歷,或者近幾年看其他學弟學妹們找工作的經歷來看,學新聞畢業之後能做的工作還是比較多的,決定走新聞這條路的還是可以去看看行業媒體、自媒體,相關的廣告、娛樂、電影、電視劇、動漫產業,這些也都可以看看,豐富的內容領域提供了多元的選擇。
大學階段,可以多多接觸各個領域,找到一個或者幾個自己感興趣,或者自己覺得有前途的領域去深度學習。只要你有過硬的基本功,不用擔心過於垂直會讓未來的選擇面變狹窄。比如專業實踐能力,這其實是現在學校教育相對缺少的,但確實就業單位所需要的。新聞專業的同學往往需要更多課外實踐的技能,只是課堂上完成的那些作業是遠遠不夠的,需要花更多的功夫在基本技能的學習上,比如寫文章、拍攝、剪輯等等。這似乎讓新聞行業的門檻看起來沒有那麼高,其他專業的同學自己學習相關的技能後,也能完成新聞崗位的工作,所以很多新聞專業的同學在找工作碰壁的時都會懷疑,這個專業到底能學到什麼?
這是一個很宏大的問題,放遠眼光看,四年沉浸式的專業學習潛移默化塑造的是我們的思維方式;放當下看,比起什麼都沒有接觸過的其他專業的同學,在找實習的時候還是更容易被hr看到吧。
而專攻某一個領域鍛煉的是深度的自我探索和學習的能力,只要在這個過程中成長起來,這是可複製和遷移的。而這種學習能力——不只是在就業競爭——甚至是受益終身的核心競爭力。
如果你真的很喜歡新聞這個專業,在大二、大三的階段就決定了未來要從事相關職業,我們可以提前根據就業需求來武裝自己,也就是「從就業反推簡歷」。用人單位的要求是什麼?我的差距在哪裡?怎麼去彌補這個差距?新聞人多元的選擇機會也讓人眼花繚亂、摸不着頭腦,這樣看起來有些功利的手段卻能夠讓我們更加針對性地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在就業競爭中更有選擇權,畢竟有了選擇權才能去向自己想做的事情靠近。
不可否認的是,在現在的趨勢和導向下,新聞專業的同學畢業不可避免地要與其他專業的同學競爭。面對這樣的局面,我們在專業選擇的時候就需要做好準備、調整好心態,不斷豐富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不必太過焦慮,凡選擇有舍才有得,只是選擇之後需要走出一條能充分利用大學或專業優勢、揚長避短的路。
歡迎點擊下方鏈接,看更多高考路上的前輩分享經驗。
二本院校畢業後在銀行做櫃員,我想說選會計就要做好「熬一熬」的準備
博士畢業也得轉行?清華學姐談現在學建築到底是不是「必死局」
畢業年薪百萬?抓住微電子行業的風口,該做什麼報考選擇?
版權聲明:本文系騰訊新聞《高考路上的前輩》欄目獨家原創內容,未經授權,禁止媒體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