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雙減」為核心的這一輪教育改革前景堪憂

2023年05月22日17:38:03 教育 1230

以「雙減」為核心的這一輪教育改革前景堪憂 - 天天要聞

從2021年7月開始,國家開始了一輪以「雙減」為核心的教育改革,即「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減輕校外培訓負擔」。這兩個改革目標的導向是為了實現教育公平,在政策落地操作上,集中體現為關停了幾乎所有校外課程輔導培訓機構。同時在學校裏面進行了一些託管服務。政策執行近兩年,也是時候來複盤一下這項改革措施的執行效果,看看和當初預期的目標之間是否接近了?

我首先說一下我的觀點:這一輪雙減政策的實施效果大概率是非常不理想的,甚至是悲觀地認為,如果不進行大的配套政策調整,這一輪教育改革將會以失敗告終。而代價則是在這3-5年時間內,一代孩子的教育水平直接被拉低。

我不知道這幾個現象,大家是否認同:

1、大量原本教育培訓機構的授課老師,接受家長的邀請,進行上門輔導培訓;

2、學校提供的託管服務,變相增加了學校老師的工作負擔;

3、學校開展託管服務之後,孩子並不能因此在學校完成家庭作業,反而因為回家晚了,開始寫作業的時間變晚,休息與鍛煉時間被擠占更加嚴重;

4、隨着一些考試的難度大幅度降低,教師在教學上的難度也開始下降,有的公立學校老師也開始出現躺平、摸魚;

5、雙減政策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市,農村以及縣城的教育教學質量,在本輪改革中收益多少?

……

上述這些現象和問題,幾乎是普遍客觀存在的。尤其是第一個問題,實際上不是在實現教育公平,反而使得能夠獲得這種隱蔽性培訓教育資源的家庭進一步拉大了普通家庭的距離。這絕不是在危言聳聽,教培機構的存在雖然讓家庭教育內卷嚴重,但事實上卻是絕大部分普通家庭獲取校外優質教育培訓資源的唯一途徑。而一旦取消這些機構,將這些教育資源化整為零之後,有能力和實力去獲取並整合這些資源的家庭,無疑將成為最大的收益者。因為這一輪改革,在我看來最致命的錯誤,是人為的阻撓了教育產品的供給,並想當然地以為掐斷產品供給就能消滅這個市場上的需求。竊以為,這樣的想法本身是非常一廂情願的,並且帶着濃濃的計劃經濟思維。

回到我們這次改革所要實現的「教育公平」和「素質教育」兩個核心點,我們會發現,真正影響這兩個目標實現的,應該是以下兩個問題:

1、教育產品的供給;

2、教學大綱的系統配套。

一、教育產品的供給。

我們首先要承認一個客觀事實,每個孩子在學習能力上是天然有差別的。有的孩子在某個時間段內學習接受能力強,有的孩子相對弱,但過了幾年就會反過來。比如男生,在初中階段就會普遍開始有一個相對女生更明顯的學習能力提升。同一個孩子在其中幾門功課上學習能力強,但同時也有可能在部分功課上會弱一點。那種全知全能、完全跟着課程大綱設計進度的孩子,是一種理想化的模型,說白了依然是一種計劃經濟思維。而一個孩子如果在學校里某一部分的知識點學習沒聽懂,怎麼辦?而一個孩子僅憑課本知識學習吃不飽,又怎麼辦?這中客觀事實,是砍掉教培機構就能解決的嗎?

所以,在承認孩子個體差異的前提下,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進行「因材施教」、「有教無類」才是實現教育公平的一個根本立足點。而要做到因材施教,就需要我們在教育產品上進行大力度的「供給側改革」,提供更多層次、不同程度的教育方案,去滿足不同孩子個體的學習需求。

二、教學大綱設計。

我們現在的學校教學大綱體系,本質上是一種工業時代的產物。把一整批孩子當做原材料,放到以一年級為「入口」,九年級為「出口」的流水線上,最後通過一道質檢程序進行QC分揀,這種工業化流水線作業的教學體系設計,和我們想要去實現的教育公平目標以及素質教育,實在是不相匹配。是一種落後的教學體系設計和先進的教育目標實現之間的矛盾。不解決這個核心矛盾,而在教培機構上做文章,只是一個表面文章而已,緣木求魚而已。目前的教學體系關注的是學校教學機器本身按照定時、定點、定量的完成生產作業,但是完全不在意原材料本身的差異。更可笑的是,各個學科之間的割裂,造成了每個老師都覺得我沒布置太多作業,但是孩子回到家裡卻有一堆做不完的作業這種非常奇葩的現象。到最後,我們的孩子因為要去匹配這台教育機器的運行,變了一台台人形學習機器。

前幾天寧波大學副校長說了一句振聾發聵的話,中國的教育體系依然是處於把「教學」當「教育」的狀態。我們整個教育體系出現了九年制義務教育和高中教育之間的嚴重脫節,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之間的脫節。這其中的人力資源浪費是極其嚴重的。我們的教育體系如果是以把一個孩子培養成為社會有用之人為最終目標的話,培養孩子學習自驅力是一個重要目標。而目前這種高度標準化學科教學大綱以及學科之間高度割裂的教學大綱體系,一直處於被動學習的狀態,這對於我們的孩子而言,沒有機會去訓練自己的主動學習的自驅力。這樣一種完全背離了基於孩子個體發育差異而來的學習能力差異,甚至可以說是「反人性」的教育機制,對我們這個社會和民族來說,意味着思維模式的機械化,以及創造力的匱乏。

教育,不等於教學;學校教育體系不能代替全社會教育體系。當我們所有的教育工作圍繞「學校教學」這個中心點展開,我們對教育公平、素質教育的追求還能符合邏輯嗎?難道不應該是搭建一個,以學校教學資源為主,社會化多遠教育資源為主的教育體系嗎?

希望有識之士能夠儘快正視這場改革的社會現實,復盤這場改革的實際情況。雙減本身不是目標,教育本身才是。教育改革是一場系統性配套改革,而不是蜻蜓點水的表面文章。更不是違背市場規律的行政控制。

衷心希望我們的孩子們,無論在城市還是鄉村,無論是稚兒少年還是長大成人,都有好的教育機會與教育資源。育人成材才是教育之本,選拔考核是教育之末。千萬不要本末倒置了。

教育分類資訊推薦

匈牙利獲取駕照的成本大幅上漲 - 天天要聞

匈牙利獲取駕照的成本大幅上漲

匈牙利媒體報道:根據中央統計局(KSH)的最新數據,匈牙利考取駕照的平均價格在四年內上漲了 60%,由於汽油、維修費用以及教練費等成本都更加昂貴,使得獲取駕照的費用可能高達 80 萬至 90 萬福林。然而,問題不僅僅是成本普遍上漲,人們對待
新高考為什麼要倡導「教考銜接」?有三個重要原因 - 天天要聞

新高考為什麼要倡導「教考銜接」?有三個重要原因

同舊高考相比,新高考有一個近些年喊得很響的理念——教考銜接。什麼是教考銜接,簡單來說,就是學校教什麼,高考就考什麼。大家知道,舊高考也有一個喊得很響的理念——以考定教。這個理念指揮了高考十幾年,其弊端已經十分明顯。
濱州醫學院:政校企攜手賦能 共促醫學人才高質量就業 - 天天要聞

濱州醫學院:政校企攜手賦能 共促醫學人才高質量就業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邢婷)近日,濱州醫學院舉辦「就選山東 『醫』往『職』前」2025年春季校園雙選會暨「美好『衛』來 『健』康煙台」醫學人才築夢煙台招聘會。招聘會現場,350家用人單位攜1.2萬個就業崗位進校攬才。該校4300餘名畢業生參加招聘會,2500餘名畢業生與用人單位達成初步就業意向,實現醫...
「百校千企萬崗」,江蘇共青團「送崗直通車」進江科大助力大學生就業 - 天天要聞

「百校千企萬崗」,江蘇共青團「送崗直通車」進江科大助力大學生就業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超)4月11日,江蘇共青團「送崗直通車」開進江蘇科技大學舉辦「百校千企萬崗」示範招聘會。這是江蘇共青團青少年民生實事項目之一,聯動各界協同發力,為應屆高校畢業生搭建高質量就業橋樑,助力青年學子實現「好就業、就好業」。江蘇省百校千企萬崗」示範招聘會現場。 主辦方供...
何同學的反討好之困 - 天天要聞

何同學的反討好之困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王智遠,作者:王智遠,題圖來自:AI生成事情是這樣:4月11日晚,何同學在微博上分享了自己打車的經歷;他說以前打網約車時,司機讓他給好評,總是嘴上答應,但事後就忘了。他覺得這樣不太好,所以,現在改。如果司機服務真的很棒,他才會主動好評;不然就會直接拒絕;他還提到,自己以前比較愛討好別...
大風天去不了考場,報名費打水飄?教育部教育考試院:這錢,我退! - 天天要聞

大風天去不了考場,報名費打水飄?教育部教育考試院:這錢,我退!

4月11日至13日,受較強冷空氣影響,華北出現歷史同期罕見的持續性大風。其中,河北北部等地局地陣風風力可達12~13級,中央氣象台發佈橙色預警,提醒公眾減少戶外活動,多地景點臨時關閉,部分中小學及高校宣布停課或轉為線上教學。△ 社交平台相關話題截圖受此影響,已經報名參加本屆韓國語能力考試(TOPIK)的考生群體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