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源自網絡
這幾天,小寶身邊的朋友們都紛紛接到小學老師的信息,要求小學的新生家長們開始加入新的班級群,開始在新的群里傳遞資料、防疫信息等等。
小寶的一個好朋友裝模作樣地摸了摸小寶的頭:「小寶貝,以後我就是一年級的大姐姐了,你還是幼兒園裡的小寶寶呢!」
小寶一臉的不高興,拉着我就要回家,還不忘向我強烈抗議:他不要繼續去幼兒園,也要上小學!
圖片源自網絡
是啊,從幼兒園到小學,對於孩子來講是人生的一個重要轉折點,也是一場實質上的飛躍。
1、生活的本質發生了變化
在上小學之前,孩子的主題活動就是「玩」,即便是有學習的內容,也是以玩為主,在遊戲的氛圍下進行。
上小學之後,孩子的主導活動就是「學」,各種活動對比幼兒園都「嚴肅」起來,上課要規規矩矩坐着,專心致志聽講,認認真真作業、踏踏實實學習。
就孩子本身發展來講,他們也逐漸擺脫了以遊戲為主的活動,而逐步進入到各項以學習為主的活動上來。
圖片源自網絡
2、生活的重心從家庭過渡到學校
在上小學之前,孩子與家庭成員之間的依附關係相對密切,一切以爸爸媽媽為主,也樂於聽爸爸媽媽的建議。
在上小學之後,孩子開始要逐漸適應自己是學校的一員、是班集體的一員,要從依附逐漸轉變為獨立。
因此這個階段更需要爸爸媽媽對孩子的一舉一動要有敏銳的觀察力,因為孩子在學校里的行為表現可能和家中完全不同,孩子會面對新的、屬於自己的人際關係,也會承受着人際關係中錯綜複雜的方方面面。
爸爸媽媽要及時觀察到、體會到、理解孩子、指點孩子。
圖片源自網絡
3、認知和思維能力同樣發生着變化
在上小學之前,孩子的認知屬於直覺思維期;上小學後,會逐步進入到「具體運用期」。
也就是說,孩子在上小學之前,是依靠別人(尤其是父母)的說明、解釋和舉例中獲得知識,而上小學之後,則需要自己通過觀察和經驗來獲取知識。
這種轉變是隨着孩子世界的變大而形成的,更有利於孩子建立更好的思維模式和學習能力。
圖片源自網絡
在孩子正式上小學之後,他們的情緒和表現大致會經歷3個階段的變化:
1、興奮
想必很多父母也為孩子即將開始的小學生涯做足了準備,讓孩子鉚足了心勁兒,所以他們的興奮之情,在邁入小學之際,是完全溢於言表的。
孩子會自認為已經長大,用大孩子的標準要求自己,對小學充滿嚮往,對自己充滿自豪,對未來充滿憧憬。
圖片源自網絡
2、疲倦或厭倦
在孩子入學1個月左右的時間,是孩子心情變化最為關鍵的時期。
因為他們通過1個月左右的光景,已經熟悉了自己的學校、自己的學習、自己的老師和自己的夥伴。他們發現,小學的要求更為嚴格、紀律上的約束、生活上的緊張、學習上的困難或容易,都讓他們產生疲倦或厭倦的不知所措感。
圖片源自網絡
這裡重點說一下學習上的困難或容易:很多孩子在入小學之前,通過父母或者幼小銜接,已經認識了幾百漢字、兩位數的加減也完全不在話下,英文學習也開展了1-2年,那麼小學一年級伊始的知識,對於這批孩子來講,就是「小菜一碟」,從而產生學習倦怠;
可是還有一些孩子沒有經過幼小銜接或提前學習,那麼對於兩周時間掌握全部拼音、每節課認識十幾個漢字的頻率,以及每周的英文對話、數學計算等,還是倍感緊張壓迫的,這樣學習的困難就不言而喻了,從而產生學習的疲憊和厭倦。
圖片源自網絡
3、適應
經過開學半學期所有的適應,度過了最初的「兵荒馬亂」期,小學一年級的孩子們就會逐漸走入到適應的過程。
他們會越來越習慣於每日的早起,不能隨心所欲地請假,每天的作業保質保量完成;也越來越熟悉自己的小學校園,在操場奔跑,不追逐打鬧,愛護公物,珍惜學校的花草樹木;還越來越喜歡自己的老師和同學們,老師的講課越來越有趣,同學們的感情也越來越深厚……
這樣,就是一種非常良性的適應過程。孩子適應了學校、接受了學校生活,也回歸到正常的學習生活,積極努力、拼搏奮鬥、尊師友愛,6年的小學學習生活由此穩步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