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學期新氣象。這個即將到來的秋季學期,給我們帶來的一種感受,用兩個關鍵詞來形容,可謂喜悅、信心。
一系列大動作緊鑼密鼓。8月22日,教育部通報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學數學教材插圖問題調查處理結果,有27人被追責問責,重繪示例公布。之前鬧得沸沸揚揚的「毒教材事件」,終於塵埃落定,新的學期,學生們將用上賞心悅目的新教材。
8月23日,《青島市基礎教育優質資源倍增三年行動計劃》發佈。這份行動計劃為即將到來的新學期捧出了「大禮包」,其中描述的未來願景令人眼前一亮。
教育無小事,孩子是全社會的財富,是國家的未來,每個孩子也關乎着幾個家庭的希望,無論如何重視都不為過。從問題教材的處理結果來看,體現了我們捍衛教材純潔性和嚴肅性的決心。從青島基礎教育的發展計劃來看,其力度之大也令人感到驚喜,對青島教育的未來充滿期待。
當然,這兩件事沒有直接的聯繫,卻有着共同的指向:重視教育不是一句空話,辦好教育需要讓市民看到實效,看到希望。在驚喜之餘,有人不禁要問,青島喊出基礎教育優質資源「倍增」口號的信心何來?

參加2022年中考的學子。資料照片
應該說,支撐這一信心最大的底氣是「雙減」政策。或者說,「雙減」政策成為教育加速前行的一大「風口」。
去年,新政一出,使基礎教育的「全民焦慮」得以釜底抽薪。這其中,最為大家熟悉的就是劇場效應,一小部分孩子走進校外培訓班,其他孩子也跟着走了進去,導致家長和孩子都苦不堪言。如今,隨着校外培訓退場,學生作業負擔的減輕,學生們終於得以釋下重負。
從今年中考情況來看,全國各城市的試題難度基本都大幅降低,注重考查基礎知識,這也傳達了一個明確的信號:在「雙減」背景之下,莫做無用功,學生們可以輕鬆、快樂地完成基礎教育。
在放大招的「雙減」之前,還有一些「前奏」舉措,如取消小升初特長生招生,實行「公民同招」等,一套「組合拳」下來,基礎教育「藥到病除」。
據說,今年的中考錄取結果向均衡二字邁進了一大步,不少往年「能打」的熱門中學優勢削弱。由是觀之,今後,在家門口的公辦初中就讀,一樣可以考上好高中。
這也給青島「推進初中強校提質行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輔以「調整完善中考指標生政策,推進全環境育人改革實驗,通過揭榜挂帥等方式選聘校長」等措施,可以儘快實現「讓老百姓家門口的學校都成為『好學校』,切實緩解擇校難題,提升社會對教育的滿意度。」
之前,很多家長小學「擇校」,就是為了選所好初中。一旦初中均衡了,小學「擇校」便也隨之「退潮」,就近入學率也將獲得前所未有的提高。
一所「好學校」的煉成有多種原因,一般來說兩大因素最重要:一是生源,二是師資。
就生源而言,也是一種馬太效應,成績好,吸引更多成績好的學生前來,於是成績便有保障;這樣的好學校也會吸引一些好老師前來,於是「強者愈強」。
「一個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一個好老師也會「帶好」一個班。讓好老師流動起來,讓每個學校都有好老師、名校長,也成為青島提升基礎教育的重要手段。
8月12日,市教育局等4部門聯合出台《關於義務教育學校優秀教師縣域內均衡配置共享使用的意見》,促進縣域內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其中規定,優秀教師在一個學校工作滿6年以上,且認定為優秀教師滿3年以上,除特殊原因均應納入縣域內優秀教師交流輪崗範圍。優秀教師交流輪崗共享使用工作連續三年受表揚的區市,可認定為義務教育教師隊伍優質均衡區(市)。
加大教師輪崗力度,正成為不少城市推進教育均衡的抓手,也形成一股「新風」。
日前,北京市教委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9月秋季開學後,全市所有區都將開展教師交流輪崗。在2021年8月,北京便宣布將大面積、大比例推進幹部教師交流輪崗,東城區、密雲區為第一批兩個試點區;今年4月,西城、朝陽、海淀、大興、延慶、門頭溝6個區也加入其中。
北京的政策,對於其他城市具有示範和帶動效應,不少人稱,「學區房」要涼。「學區房」是在教育不夠均衡階段的一種產物,隨着教育均衡的逐步實現,恐怕最終必然會走進歷史。
「內練一口氣,外練筋骨皮」,內外兼修,乘風而上,乘勢而上,青島的「好學校」離家門口越來越近。
「實現優質資源倍增,最終要落實到學生培養質量的整體提升上,真正做到辦好家門口的每一所學校、教好身邊的每一個學生。」
家門口的學校多起來,而且開設的每一所學校都要「辦成」,這也是三年計劃里告訴我們的。「到2024年,全市新建改擴建220所普通中小學、幼兒園,新增學位16萬個,更好地滿足就近入學需求。」
學校的建設是硬件建設,來自於對教育的重視,辦好教育的智慧,歸根結底要來自於真金白銀的投入。全市要新增這麼多的學校,也與城市更新與城市建設三年攻堅行動密不可分。
在一些報道中我們看到,在即墨,「德馨小學東部分校、二十八中東部分校、峴山小學……作為青島市城市更新的重要部分,即墨區12所新建中小學校今秋啟用,必將成為即墨教育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在市北區,「市北區在推進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三年行動中,持續加大配套學校建設力度,科學合理安排建設計劃,全面推動建設工作提速、提質、提效。今年,市北區持續加大教育投入、擴容教育學位,補齊民生短板,目前有4所新學校正在建設中,預計今年主體完工。市北區3年內預計建成10所學校……」

新建的浮山後三小區配套學校
藉著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三年行動的東風,教育也站上了發展的「風口」。各個區市均加強了學校的建設,加快彌補教育的「欠賬」,讓優質教育真正離市民更近,離每一個家庭更近,讓美好的明天離每一個孩子更近。
更多的孩子也有望實現深造。「支持20所普通高中打造成特色高中,並通過『強基計劃』落實等措施,為普通高中學生進入優質高校創造更多機會……」
在電影《外太空的莫扎特》中,黃渤飾演了一名「虎爸」,逼迫孩子學習鋼琴,而孩子的夢想是成為一名研究宇宙的天文學家。為此,為了阻止黃渤對孩子興趣的扼殺,「外星人」附在一個玩偶上開始了「拯救」行動。最終,孩子將實現自己的夢想。
一方面為孩子「鬆綁」,另一方面為他們「護航」,讓其各盡其才,按教育規律成長,能夠到達理想的彼岸。這也是理想中的教育。
教育「加速度」發展,像是未來的光提前照了進來,願能照亮每一個孩子的夢想,保護他們健康成長,順利圓夢。(文|聞青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