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論語別裁》中說:「上等人有本事沒脾氣;中等人有本事有脾氣;下等人沒本事有脾氣。」
沒本事、格局小的人,就喜歡發脾氣,這實則是對自己軟弱無能的怨恨。
生活中,有多少人,平日里好吃懶做,不思進取,卻總妄想一朝發財,成為人上人。
工作不順利,遇事不順心,他們首先不是想的如何解決問題,而是消遣娛樂,或者通過和他人吵架來發泄不滿。
這樣的人,從不會反省自己,只會覺得別人在挑三揀四,針對自己。
時間一長,他依舊一事無成,周圍人還會漸漸遠離。
要知道,人的一切痛苦,其實都根源於對自己無能的憤怒。
遇事感到生氣時,不妨轉念一想,是否自己的能力還不夠,如果能力夠了,是不是就無需生氣了?
所以,別被脾氣牽着鼻子走。
02
據史書記載,南北朝時期,皇帝劉子業從小性情暴躁,習慣對周遭人又打又罵,十分遭父親厭惡。
沒想到等他繼位後,要乾的第一件事情,竟然是去掘自家父親的墳,以此來泄憤。
眾大臣紛紛勸阻,說這會毀壞運勢,他才作罷。
他在位期間,沒人能控制得了他的脾氣,無心朝政,嗜殺成性。
當一個人脾氣暴躁時,噩運隨之而來。
一年後,劉子業被身邊侍衛殺死。
正是因為他性情暴躁、惡行無數,惹得失了民心,丟了性命。
人們常說:「和氣處事紛爭少,微笑待人運氣好!」
脾氣的好壞,不僅影響當下人和人之間的關係,還會潛移默化一個人的運氣。
好脾氣,受益終身;壞脾氣,事事阻礙。
學會收住脾氣,寬厚待人,人生之路才能遠離災禍,走得順順利利!
03
北宋著名宰相李蒙正,初入官場時,被人指着鼻子罵:「就他也配參與朝政?」
呂蒙正聽後轉頭走開,恍若未聞。
同行人氣不過,想要幫他出氣,正要問罵人者是誰,呂蒙正阻止了,說:「如果我知道他是誰,我就會一直耿耿於懷,不如專心做自己的事情。」
此事後來被皇帝知曉,非常欣賞他的大度,屢次委以重任,呂蒙正也都不負眾望,最終被封為許國公。
可見,不必要的脾氣,沒必要讓它打擾生活。
修得一副好脾氣,既尊重了他人,也寬待了自己。
福由心生,修好脾氣,和氣待人,好運便會不請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