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科技4月10日消息,今日,特斯拉副總裁陶琳微博發文,談到了「電動車輻射高,擔心對身體不好」的言論,她指出,這完全是個誤會。
陶琳以特斯拉model 3舉例,車裡駕駛員和乘客頭部附近的磁場強度只有0.08–1.30μt,一個簡單的比較是:大多數情況下電熱毯貼近身體時的磁場強度大概是10–50μt,是特斯拉車內強度的數十甚至上百倍。
據介紹,特斯拉採用集中式電子電氣架構,減少了很多線束,並且還加了屏蔽電纜,號稱可以擋住99.9%的電磁場能量。
陶琳表示,特斯拉的電磁輻射值遠低於國家和世界衛生組織的標準,在中汽研的測試中,model 3和model y曾分別拿到100分和98.6分的五星評價,明顯優於同一批測試的燃油車和電動車。
其實,對於「開電車輻射大」「開電車輻射致癌」等說法,廣東省生態環境廳、江蘇疾控等官方部門此前已進行多次闢謠。
去年5月,江蘇疾控對「駕駛新能源汽車輻射致癌闢謠表示,該說法沒有科學依據,新能源汽車確實有輻射,但其輻射量在安全範圍內。
國家對電磁輻射有嚴格的限值要求,任何車輛在上市前都要進行「emc測試」,即對電子產品在電磁場方面干擾大小和抗干擾能力的綜合評定。
目前使用的國家標準磁場輻射安全標準限值定為100μt,電場輻射安全標準為5000v/m。
而新能源汽車前排磁場輻射一般為0.8-1.0μt,後排為0.3-0.5μt,車內各部分的電場輻射小於5v/m。
符合國家標準的正規測試,完全可以保證車上電子產品的電磁輻射水平在國家標準之內。
新能源汽車的電磁輻射三個主要來源如下:
電池系統:在充電和放電過程中,電池會產生電磁輻射,這是由於內部化學反應而非外部電磁場的作用。
電動機:電動汽車的電動機也會產生一定量的電磁輻射,主要源於內部電流流動產生的磁場,頻率一般較低。
電控系統:電控系統內的電子元件和線路工作時也會產生電磁輻射,源自電子元件工作時產生的電磁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