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雖然新能源市場在大幅增長,但燃油車的市場份額依然佔了7成以上。特別是在轎車市場,銷量榜頭名依然是軒逸,另外,同價位的卡羅拉、朗逸也是排名靠前。可以說10萬級轎車市場依然是合資品牌的天下,中國品牌在這一細分市場的突圍還沒有成功。
合資品牌產品在這一價位最大的優勢,其實是長期積累的品質口碑。但隨着汽車智能化時代的到來,以及年輕人逐漸成為購車主力,合資車型在智能配置方面似乎沒有完全跟上節奏,而這也恰好給了中國品牌以「可乘之機」。
那麼誰能率先在10萬級轎車市場突圍?筆者比較看好的車型里就包括了此前在廣州車展亮相的長安逸達。當時長安逸動所展現出的設計和品質都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近日長安汽車通過主題為「2023逸起向美好出發」的系列直播讓我們了解到了長安逸達在智能化方面的實力。
長安逸動的智能化可以分為兩個方面,首先是智能座艙。其實很多車企通過與互聯網巨頭的合作,接入的應用資源都已經足夠豐富。但無奈車載芯片性能有限,很多在手機上常用的應用如果放在車機上就會非常卡頓,甚至無法運行。
長安逸達,為了讓用戶有更好的體驗,全系車型都將搭載8核的MT8666車規級芯片,擁有2GHZ超高速計算頻率,以及每秒2萬億次神經算力,強大的性能可以保證更多應用能夠在車機上流暢運行。
除此之外,長安逸達還採用全新一代全場景智慧交互系統。不僅中控屏幕尺寸更大,操作更便捷,還搭載了訊飛飛魚4.0系統。只需一句「小安,你好!」即可喚醒智能語音系統,導航、電動天窗、空調、多媒體、電話、設定空調具體溫度等,都能通過語音控制,並且還具有多輪語音對話、免喚醒、聲源定位等功能。
相對而言,不少同級合資產品的語音控制都還停留在簡單的基礎功能之上。就拿朗逸來說,語音控制是中高配以上車型才有的功能,即使是頂配車型,通過語音也只能控制多媒體、導航和電話。
另外,在智能輔助駕駛方面,也一直是長安汽車的強項,曾在2016年就完成了重慶到北京2000公里智能駕駛的壯舉,2018年又成功挑戰「最大規模自動駕駛車巡遊」吉尼斯世界紀錄。逸達作為即將要上市的最新車型,在智能輔助駕駛功能方面更是武裝到了牙齒,搭載了DMS駕駛員監測系統、IMS乘客監測系統、IACC集成式自適應巡航、540°高清全景影像系統、安全防禦輔助、多場景安全預警、併線輔助、安全守護等多項智行安全科技。
同樣的對比朗逸,只有頂配和次頂配車型才配備了自適應巡航,全新車型都只配備了倒車影像,其它的安全輔助配置就更少了。
紅點車評
如果僅看智能配置,長安逸達確實相對於同級合資車來說已經有了代際優勢。但前邊已經說過,合資車的優勢並不是配置,而是品質口碑,這也是中國品牌車型需要時間來積累的。
另外,長安逸達能否在銷量上有所突破,上市的定價也很重要,因為通過前期的預熱,消費者已經對產品有了非常高的期待值,如果未來定價在11-13萬,筆者認為是比較有機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