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還有最後兩個月,第四季度中國汽車能否延續三季度的增長以及能否完美收官?帶着這一問題汽車公社攜手大眾侃車、天天汽車和汽研社擺出大量數據和事實開始了「生死」大預測。
從四個城市的地方表現開始「摸脈算卦」,究竟是傳統燃油車在享受四季度輝煌後光榮落幕?還是新能源退坡在即,四季度成為新能源高增長的拐點?四季度,誰稱王,誰敗寇?
從數據角度看,一季度中國車市增長8%,二季度急轉直下負增長超過40%,三季度開始反擊增長超過25%。車市在第三季度強勁復蘇活力盡顯,批發數量增長了14%,零售增長了27%。
相對於整體車市的慢熱回升狀態,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強勁增長。根據中汽協數據,9月,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75.5萬輛和70.8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10%和93.9%。2022年1-9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471.7萬輛和456.7萬輛,市場佔有率更是達到了23.5%。
同時,利好車市的政策正在收尾階段,比如600億的購置稅補貼,上海杭州PHEV車型贈送牌照,電動車的國家補貼和地方補貼等對第四季度各地方車市起到什麼樣的影響?
只有渠道受傷的世界達成
先從波動不大的北京市場開始,天天汽車預測最近幾個月甚至未來兩個月的的情況和去年應該比較相近,因為北京零售市場具有獨特的屬性。首先北京並不是飢餓性市場,其次是牌照的總量控制。這就導致了北京市場不太受政策等影響。
北京的豪華車依舊穩定發育,反而十萬到二十萬之間的車型在北京並不好賣。值得注意的是,北京的增程和插電混動市場在逐漸崛起。這和上海市場有一定的相似性,因為地方對牌照的總量控制,以及在PHEV送綠牌的情況下,必定會對銷量有一定的正向推力,也使PHEV成為過去兩年成長最快的市場。
大眾侃車認為想要預測第四季度,要從三端來看,分別是供給端,需求端和渠道端。首先是需求端,購置稅減半和新能源補貼等對於消費者來說確實是一個很好的刺激,所以保守估計第四季度會保持一個5%的增長。
1-9月份的時候整個乘用車的批發數據增幅是14.1%,但是零售數據的增幅只有2.4%。廠家的產能沒有問題,批發量也沒有問題,同比增長都很好,但零售量疲軟,這就證明剩下都被滯留在了渠道里,渠道在抗壓。
供給端不斷的給渠道端供車,但是渠道的實際銷售能力已經沒有那麼強勢。長沙本地的渠道是多種多樣的,但是同時也是脆弱的,當堆積過多存活的時候,很多渠道會出現生存問題,同時反噬整個車市。所以批發數據上和產量數據上看似一片繁榮 但是從終端情況來看其實沒有那麼樂觀。
信心消退市場如何增長?
由於今年的十月份跟去年和前年都不太一樣,今年的十月份是疫情防控三年以來最嚴格的一年,經濟基礎決定了汽車消費的信心。
四位都對四季度的表現比較悲觀,因為首先大環境正在吞噬消費信心,大眾侃車舉例,每天有571億的存款流入銀行,這也就說明消費者對於工作,健康,生活保障等方面的擔心增多。而汽車屬於大宗消費,那麼消費者對未來的預期的悲觀也會直接影響汽車消費信心。
根據乘聯會的相關調查,車企對十月份和整個四季度保持樂觀的只佔30%,保持中性的9%,持悲觀態度的有61%,也創下了6月1日上海解封以來信心的最低值。
如果說市場,產業和消費信心是連帶關係,那麼從另一個角度房市股市車市也有很強的關聯性。
整個十月份股市方面的跌幅都在10%以上。樓市更為嚴重,上海作為中國房地產的風向標,在今年的十月份,尤其是最近的兩個星期,上海出現了大量的豪宅拋盤,曾經比較穩健的二手房市場也在鬆動,甚至有一些樓盤開始往下走。
所以與之相關的車市自然也會呈現相似的走向。不只是二手房,二手車大半年以來,價格一路走低,就能看出市場的動能已經出現了嚴重地衰減,現在信心確實比黃金還重要。
另外從我國的內循環和外循環也能略見端倪,今年前三季度,我國進出口總值31.11萬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增長9.9%。其中,出口17.67萬億元,增長13.8%。而進口13.44萬億元,增長5.2%。貿易順差4.23萬億元,擴大53.7%。
這就顯示了,中國兩個循環中內循環的潛力還沒有完全恢復和激發出來。反而主機廠想盡一些辦法推動「走出去」,把出口做起來,確實實現了他們目前的增長前景。
悲觀中的希望
汽車公社提到最後兩個月影響汽車消費的正向因素和負向因素,其中最大的不確定性還是疫情對經濟的影響。積極的要素則分別是,中國過年前購車的消費習慣,以及燃油車,PHEV和純電車市場明顯的翹尾效應。所以汽車公社對於餘下兩個月的預測是較為樂觀的。但明年的一季度,甚至包括明年全年確實不容樂觀。
從國家宏觀的角度來看,國家在新的領導班子和新的五年計劃情況下會對幾個重點領域進行投入。一個是國家戰略級的基礎設施建設,二是產業從量到質的結構性調整,第三個是「卡脖子」的高精尖技術,第四個是航天軍工方面的投入,最後還有共同富裕的技術性開發。正是因為當國家進入投入期,市場消費一般具有兩到三年的滯後期,所以在兩到三年間,市場的消費很難有個好的表現。
那從細分市場來看,今年市場確實出現了一些新的增長熱點,從八月份開始PHEV的增長幅度已經大幅的領先電動車,以比亞迪為代表的PHEV都實現了百分之115以上的增幅。而且PHEV有更多的像長城,吉利,長安還有包括奇瑞在內大量的PHEV車型加入,所以PHEV市場還是比較保持樂觀的。
雖然PHEV的增幅很大,但是總量還是只佔了電動車的三分之一。與此同時新能源領域純電動車的增幅在降速,從三季度的100%的增幅已經下降到80%左右。二季度車市比較低迷的時候,純電市場卻衝勁十足一路高歌猛進,三季度也延續了向上的態勢,但四季度的第一個月,純電的增幅卻出現了明顯的大幅衰減。
這可能是因為當消費者對於新能源車的新鮮勁過去後理性回籠,這時注重的就是產品的技術品質的硬實力、產品的規劃能力以及市場的渠道服務能力。誰能在今年底和明年這個決戰時刻稱王一切還塵埃未定,但是可以看到一些頭部企業比如比亞迪、長城、長安等一直在困難中尋找行業的成長方向。
汽車行業自身大資本,高技術,高GDP的特點,意味着中國還是會有很多消費端利好的政策出台,包括金融,產業政策,稅收,甚至是未來停車基礎設施方面。明年的整個汽車市場可能在有序恢復的情況之下,批發數據在出口方面也會繼續一往無前。
2022年是中國汽車行業波瀾壯闊的一年,中國汽車在危機中披荊斬棘積極尋找新的成長空間。雖然直播中大家都對四季度的車市表現預測比較悲觀,但卻對中國汽車的發展保持樂觀。悲觀是遠見,樂觀是智慧。只有克服重重艱難,繼續乘風破浪才可能看到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