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現代教育報】
編寫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監測報告、監測與評估兒童青少年營養狀況、推進職業人群健康食堂建設……4月8日,北京市疾控中心發佈2025年「三減」行動計劃,什麼是「三減」?具體都有哪些內容?如何給孩子做「三減」餐?一起來看——

什麼是「三減」飲食?
「三減」指的是「減鹽」、「減油」、「減糖」。
為什麼要「三減」?
食鹽攝入過多可使血壓升高,發生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顯著增加。另外,吃鹽過多還可增加胃病、骨質疏鬆、肥胖等疾病的患病風險。
植物油和動物油攝入過多會導致肥胖,增加糖尿病、高血壓、血脂異常、動脈粥樣硬化和冠心病等慢性病的發病風險。
飲食中的糖是引發齲齒最重要的危險因素,過量攝入會造成膳食不平衡,增加超重、肥胖及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病風險。

孩子的「三減」餐應該怎麼做?
減鹽:家長可以使用限鹽勺來控制家庭烹飪時的鹽量。讓孩子了解鹽對身體的影響以及低鹽飲食的重要性,教育孩子識別含鹽量高的食品,鼓勵他們選擇低鹽或無鹽的食品,並警惕隱形鹽分食品。

減油:每人每天烹調用油攝入量不應超過25克。可以使用控油壺,定量添加食用油;或調整家庭食譜,減少油的使用量。選擇健康的烹飪方法,採用蒸、煮、燉、烤等低油烹飪方法,盡量不選油炸或油煎。教育兒童關於油脂的種類和健康影響,鼓勵他們選擇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的食品,如魚類、堅果和橄欖油。
減糖:3歲以下兒童盡量不攝入遊離糖,大於3歲的兒童,每天攝入的糖應盡量少於25g。家中應減少高糖食品和飲料的儲存,避免兒童接觸,並鼓勵兒童多喝水和不加糖的飲品。教育兒童識別隱藏的糖分,如加工食品中的糖,並鼓勵他們選擇低糖或無糖的食品。培養兒童定時進餐習慣,避免因飢餓而過度攝入甜食。
《2025年「三減」行動計劃》有哪些主要內容?
《2025年「三減」行動計劃》覆蓋全人群。職業人群健康食堂建設將推進,鼓勵菜單增加營養標識,推廣低油、低鹽、低糖、減脂菜品。基層醫務人員將加強「三減」知識培訓,提升基層健康指導和健康服務。同時,廚師要進行膳食技能培訓,從源頭把控餐飲鹽分、油脂含量。慢性病患者群體要做好「三減」自我管理。
同時,市疾控中心將編寫本市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監測報告,評估居民膳食油、鹽攝入現狀,系統分析其影響因素。針對學生群體,本市將開展兒童青少年營養狀況監測與評估,為制定進一步針對性干預措施提供依據。校園還要推出關於《中小學生健康膳食指引》的培訓,提升教職員工營養管理意識。
轉載請註明來源「現代教育報(id: modedunews)」
如您對本文內容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發郵件至[email protected],我們將第一時間與您溝通。
來源: 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編輯:韓沖
校對:蘇珊
審核:張秋穎
終審:冉陽 常悅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繫,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