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破虜活到倚天時代,為何與郭襄老死不相往來?你看他改名成了誰

2025年04月17日22:50:13 育兒 1177

提到郭破虜這個角色,你會想到什麼?

郭靖的兒子,除此之外呢?似乎他就一無是處了。

至少在《神鵰俠侶》中,這個角色甚至連台詞都沒幾句,遠不如他那兩個姐姐的存在感強,如果說前半段的故事是由郭芙闖出的各種禍端引發的,那「十六年後」的劇情就是圍繞郭襄展開的,郭破虜就好似查無此人一般,若不是頂着「郭靖之子」的身份,壓根沒在意這個角色。

但也正因為他是郭靖的兒子,這個角色後來的故事還是十分耐人尋味的。

郭破虜活到倚天時代,為何與郭襄老死不相往來?你看他改名成了誰 - 天天要聞

(郭襄、郭破虜劇照)

根據書中的細節來看,郭破虜極有可能沒有戰死在襄陽,他甚至一直活到了倚天時代,可為何他卻與自己僅存於世的親姐姐郭襄毫無交集?

這背後又藏着怎樣一段故事?

一、郭襄聽到的噩耗

金庸在《神鵰俠侶》中沒有給郭破虜安排任何戲份,以至於他與郭襄是雙胞胎,群雄替郭襄慶生的時候,也完全將他無視。

更奇葩的是他自己也從未提起此事,給人一種金庸完全沒有想要塑造這個角色的意思。

當然,郭破虜也是有他存在的意義的,當初黃蓉懷二胎的時候,她就對郭靖說過,自己不辭辛勞懷上二胎,就是想為郭靖搏個兒子,讓郭門有後,他們早就想好了「郭破虜」這名字,絲毫沒考慮過這孩子可能是女孩,以至於郭襄的名字都是後來想的。

郭破虜活到倚天時代,為何與郭襄老死不相往來?你看他改名成了誰 - 天天要聞

(郭靖、黃蓉劇照)

但從「推動劇情」的層面來說,郭破虜反倒成了郭襄的附贈品,他是沒有任何獨立的戲份,書末的襄陽大戰里,你也通篇找不到「郭破虜」這三個字,群雄在奮勇抗敵的時候,也不知他身在何處。

直到《倚天屠龍記》中,再次提到這個角色時,卻已是他的死訊。

那是郭襄傳人聽到的消息,自然也就是傳自郭襄這一脈,她只說郭破虜是隨父母一同戰死,就連屠龍刀也流落江湖,下落不明。

其實這件事應該反推,書中明確了郭襄當時身處西川,也就是說,她不可能完全清楚襄陽城中發生的一切,郭靖夫婦早有以身殉城的覺悟,他們會戰死,是理所當然的事,但對於郭破虜而言卻非如此。

郭靖夫婦定下了「倚天屠龍計劃」,郭襄負責保管倚天劍,郭破虜負責保管屠龍刀。

所以郭襄早早離開襄陽,大戰爆發時她可以悠閑地在西川雲遊,這即是問題所在。

郭破虜壓根不應該出現在襄陽。

郭破虜活到倚天時代,為何與郭襄老死不相往來?你看他改名成了誰 - 天天要聞

(郭靖、郭襄劇照)

郭襄之所以斷定郭破虜與父母一同戰死,不過是因為他的屠龍刀出現在江湖之中,既然寶刀已失,那弟弟多半就不在人世了。

可事實卻未必如此。

二、郭破虜的抉擇

理論上來看,郭破虜不應該出現在襄陽,可他的佩劍卻在遺失在戰場上,這裡有兩種解釋。

其一是郭破虜早已出城,不過當他得知襄陽戰事告急的時候,還是放心不下父母,於是又折返回襄陽,繼而與父母一同奮戰至最後一刻。

但結合前文的描述,基本可以排除這種可能了,因為當年的那場襄陽大戰何嘗不是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頭?群雄皆因戰負傷,就連周伯通、一燈等人都受了箭傷,此時郭破虜卻沒有挺身而出的勇氣,可見他的武功水平屬實一般,同時也證明他並不是個有勇氣、擔當的人。

如此一來,就只有第二種可能,郭破虜是主動將寶刀遺失,以至於那刀輾轉多人之手,招來武林紛爭。

至於他為何這麼做,也不難理解,就因為他怕死。

三、無顏認親

當聽到父母戰死的消息之後,郭破虜徹底絕望了,他沒想到連父母這般強者最終也不免被千軍萬馬碾壓,他一個三流武者,又能如何?

此時父母交給他的屠龍寶刀就不再是什麼神兵利器了,而是一個巨大的負擔,要保護着寶刀,就意味着他只能過顛沛流離的日子,且不知有多少人會打這寶刀的主意。

退一步說,即便他保住了這寶刀,又如何確保日後這寶刀會落入一位有志之士手中?

郭破虜活到倚天時代,為何與郭襄老死不相往來?你看他改名成了誰 - 天天要聞

(郭破虜、郭芙劇照)

他看不到希望,也不願再承擔責任,於是他做出主動棄刀之舉。

但這懦弱之舉是讓他的內心備受煎熬,他也不甘心就這麼徹底退隱江湖,做個普通人,於是他還是以自己的方式影響着後世武林。

找一個有志之士,讓他代替自己去行俠仗義。

而他遇上的這位有志之士,正是後來的「金毛獅王」謝遜。

可別說謝遜是魔頭,早年間的他,其實更像是武俠小說中的主角一般,不說風流倜儻,至少也是一表人才,他是被成昆迫害之後,才自甘墮落的。

而郭破虜遇上謝遜的劇情,在連載版《倚天屠龍記》中也有暗示。

那是張無忌用降龍十八掌打傷了賀老三之後,與俞蓮舟等人的一番對話,他們問張無忌這掌法的來歷,書中卻是這麼寫的:「義父跟我說,他只會得十八掌中的三掌,是跟一位江湖隱士學的,但他總覺得其中的變化有點不大對頭,想是其中真正奧秘之處,那位隱士也是沒有體會到。

郭破虜活到倚天時代,為何與郭襄老死不相往來?你看他改名成了誰 - 天天要聞

(郭靖傳功劇照)

這位隱士的形象就與郭破虜十分契合了,學過三掌以上的降龍十八掌,那必然是郭靖家族的人,同時又學藝不精,也與郭破虜的人設相符,若他不是郭破虜,還能是誰?

也正因為如此,郭破虜無顏去面對姐姐郭襄,於是他只能隱於暗處。

郭襄只見屠龍刀流落江湖,自然也認定弟弟已死,這兩姐弟就這麼相忘於江湖了。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清明節,致遠在天堂的親人! - 天天要聞

清明節,致遠在天堂的親人!

人間四月,正值芳菲盛放之際,清明悄然而至,家家戶戶焚香祭祖,緬懷先人。在這特殊的日子裏,空氣中似乎都瀰漫著淡淡的哀愁與無盡的思念。天堂的親人啊,你們在那遙遠的地方,是否一切安好,是否也能感受到這份跨越時空的牽掛?
記住了:狗永遠喂不飽,人永遠討不好! - 天天要聞

記住了:狗永遠喂不飽,人永遠討不好!

狗實在喂不飽啊,人實在是討不好啊!給得再多,它都能幫你一口吞掉,越是去討好,就越是蹬鼻子上臉。一步一步地,哪一天喂少了,還反咬你一口,哪一天你的所有討好讓步就成為了理所當然的了!
三月初六發財日:食三寶納財,行一善積福,避一忌守運 - 天天要聞

三月初六發財日:食三寶納財,行一善積福,避一忌守運

親愛的寶子們,來吧!美食不會辜負你!晨起推窗,見庭前桃李初綻,方知今日已是農曆三月初六。古書《歲時廣記》有載:「三月初六,天地交泰,萬物生髮,乃納福聚財之日。」這一日,民間稱為「發財日」,承載着人們對富足生活的樸素嚮往。作為美食與傳統的虔誠信徒,我願以舌尖為筆
清明規矩:為何「兩墳兩紙不能破」?避開三類墳,這樣更文明 - 天天要聞

清明規矩:為何「兩墳兩紙不能破」?避開三類墳,這樣更文明

親愛的寶子們!清明時節雨紛紛,掃墓祭祖寄哀思。作為傳承千年的重要節氣,清明節不僅是緬懷先人的日子,更是凝聚家族情感、傳遞文化精神的紐帶。民間俗語「清明不兩墳,一墳不兩紙」看似簡單,實則蘊含著對家族倫理、祭祀禮儀與生態保護的深刻思考。本文將深入解讀這一傳統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