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晉林:以剪為媒,傳承千年文化基因

2025年02月24日19:30:26 育兒 2637
劉晉林:以剪為媒,傳承千年文化基因 - 天天要聞

蛇年大吉

在呂梁離石的黃土高原上

石州剪紙如同一幅流動的民間史詩

以其粗獷質樸的線條和深邃的文化寓意

訴說著千年民俗記憶

劉晉林:以剪為媒,傳承千年文化基因 - 天天要聞

作為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市級傳承人,劉晉林用四十餘年的堅守與創新,讓傳統剪紙從鄉野窗欞躍入現代生活,成為連接歷史與未來的文化紐帶。

劉晉林:以剪為媒,傳承千年文化基因 - 天天要聞

2025年新春,剪紙藝術家劉晉林以生肖蛇為核心元素,創作了一系列融合傳統技藝與創新美感的剪紙作品,為佳節增添文化意蘊與藝術活力。其創作不僅體現了非遺傳承的匠心,更通過多元符號與地域特色傳遞新春祝福。

劉晉林的剪紙生涯始於家族傳承。自幼受祖母剪紙技藝的熏陶,她耳濡目染間掌握了「一剪成形」的絕技。石州剪紙以誇張的造型、生動的民俗題材聞名,如「抓髻娃娃」「蛇盤兔」等圖騰,既承載着祈福納祥的古老寓意,也記錄著黃土高原人民的生活圖景。劉晉林的作品不僅保留了傳統紋樣的精髓,更融入了對鄉土生活的細膩觀察,形成了粗獷中見靈動的獨特風格。

2011年,劉晉林被認定為呂梁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傳承人。她深知,非遺的存續需紮根民間、服務生活。為此,她常年深入社區、鄉村,開展公益教學。2023年「三八」婦女節期間,她在濱河街道城東社區舉辦剪紙活動,帶領婦女們從生疏到熟練,剪出「巾幗心向黨」等主題作品,既傳遞了傳統文化,也凝聚了社區精神。2024年國慶前夕,她又在七里灘社區策劃「紙藝傳愛 獻禮祖國」活動,指導居民創作紅色主題剪紙,將愛國情懷融入鏤空藝術,讓剪紙成為傳遞時代精神的載體。她創作的《呂梁精神》系列剪紙,以革命歷史場景和英雄人物為主題,被納入紅色教育基地展覽,賦予剪紙新的敘事功能,成為呂梁文化對外宣傳的亮麗名片。

「非遺的根在民間,魂在創新。」劉晉林始終以傳承為己任。她通過「非遺進校園」活動,在呂梁學院開設課程,將剪紙技藝融入美育教育,培育新一代文化守護者。

她的故事印證:傳統技藝的活力,既在於對根脈的堅守,更在於與時代的共鳴。正如石州剪紙的鏤空紋樣,唯有透進時代的光,方能照見千年文明的前路。

來源:離石融媒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TVB實力女星產後扎肚保身材!自曝生完二胎七勞八傷,身形惹人羨 - 天天要聞

TVB實力女星產後扎肚保身材!自曝生完二胎七勞八傷,身形惹人羨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發現抄襲者將進行全網投訴TVB實力女星賴慰玲自從年初生下二胎兒子後,就一直積極的帶娃,並且還不忘兼顧事業,如今產後四個月的她身體已經恢復的差不多,身形也是越來越好。近日,賴慰玲分享了近況,她對於生完小兒子後似乎很有感觸,在社交平台發文稱,其實每一次生孩子,對其而言都是七勞八傷,而且感...
與媽媽展開一場關於更年期的對話 - 天天要聞

與媽媽展開一場關於更年期的對話

34種癥狀在2025年3月播出的紀錄片《看不見的更年期》中,主持人李靜首次袒露自己的絕經過程:「今年我54歲,已經絕經兩年了。」盜汗的癥狀和手足無措甚至自我厭棄的情緒瀰漫在李靜的更年期。在一次發佈會上,正在主持的李靜經歷了嚴重的盜汗,「我就像進入了一個桑拿房,粉底混着汗水不斷地流進鎖骨,我的大腦一片空白,完...
《偷聽母親》丨讀者分享會新加坡母親節專場,分享了這篇文章 - 天天要聞

《偷聽母親》丨讀者分享會新加坡母親節專場,分享了這篇文章

奔流新聞訊(記者鄭重)5月11日下午,新加坡讀者分享會第4期母親節專場在中國文化中心圖書館舉行。來自新加坡各行各業熱愛閱讀的華人朋友們歡聚一堂,以共讀美文的方式慶祝母親節。除了現場的60多名觀眾,新媒體《獅城頭條》現場直播也吸引了線上5000多名的觀眾參與。此次活動由獅城讀者分享會、讀者雜誌社、新加坡善濟文化...
川渝媽媽是怎麼做到統一的? - 天天要聞

川渝媽媽是怎麼做到統一的?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好朋友愛瑾,感謝大家點點關注,找我不迷路哦!!!今天是母親節,在這裡祝天下的媽媽們母親節快樂!有一種愛,叫川渝母親對子女的愛!這種愛帶點陰陽怪氣,陪伴着我們長大,成年後,又傳承給孩子:我媽媽:一天到黑懶收拾,現在找不到怪那
因為是一個母親,所以更要懂得愛自己 - 天天要聞

因為是一個母親,所以更要懂得愛自己

今天是母親節,朋友圈裡到處都是曬母親節禮物的!是女兒,是媽媽,是兒媳,這是我的多重角色,作為女兒,我希望我的媽媽健康長壽,媽媽健康了,我們才能安心的工作,才能安心的照顧好小家!作為媽媽,我希望我的孩子永遠平安健康!作為兒媳,我也希望我的婆婆
退休後才發現:原來夫妻恩愛全是演給孩子看的 - 天天要聞

退休後才發現:原來夫妻恩愛全是演給孩子看的

搭夥半輩子,戲散場了才看清年輕時候,總覺得兩口子吵架不吉利,在孩子面前裝也得裝出和睦樣。摔了碗要憋着火笑,心裏涼透了還得並排散步。那時候想着,演戲是為了孩子好,別讓娃在提心弔膽里長大。可等到孩子成家搬走了,退休在家大眼瞪小眼,才發現——戲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