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童保護」2023年報告發佈:熟人作案超八成,網絡性侵漸多發

2024年05月18日22:20:49 育兒 8435

5月18日,「六一」前夕,北京眾一公益基金會與中國少年兒童文化藝術基金會女童保護基金(以下簡稱「女童保護」團隊)發佈《「女童保護」2023年性侵兒童(18歲以下)案例統計分析報告》(以下簡稱報告)。

據悉,這是「女童保護」團隊此系列報告的第11次發佈。

「女童保護」2023年報告發佈:熟人作案超八成,網絡性侵漸多發 - 天天要聞

▲圖據圖蟲創意

報告表示,性侵兒童案例統計數據來源於2023年度媒體公開報道案例,包括各級法院、檢察院官網和認證賬號公開的案例。報告強調,進入公眾視野的案例僅為實際發生案例的「冰山一角」。據最高人民檢察院官網消息,2023年1月至6月,全國檢察機關共起訴性侵未成年人案件1.7萬人,佔起訴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總數的63.5%。

當日,中國少年兒童文化藝術基金會還聯合其他9家組織發佈《未成年人網絡安全倡議》。

女童佔比近九成

未成年人施害者比例上升

「女童保護」統計,2023年全年媒體公開報道的性侵兒童(18歲以下)案例202起,受害人數517人(在未表明具體人數的案例中,未提及人數數量的按1人計,「多人」按3人計,「十幾人」按15人計,「幾十人」「數十人」按30人計)。

202起案例中,受害人3人以上(包含3人,類似數據表述下同)的案例50起,佔比24.75%;受害人5人以上的案例26起,佔比12.87%;受害人10人以上的案例10起,佔比4.95%;平均每起案例受害兒童2.55人。

在受害兒童的男女比例上,202起案例中178起明確受害人性別,其中受害人為女童的160起,佔比89.88%;受害人為男童的18起,佔比10.11%。

「女童保護」2023年報告發佈:熟人作案超八成,網絡性侵漸多發 - 天天要聞

▲受害者中男童、女童比例

受害人年齡分佈上,202起案例中表明受害兒童年齡的有193起,其中受害人14歲(不包含14歲)以下的114起,佔比59.06%;14~18歲(不包含18歲)的70起,佔比36.26%;此外,有9起多人受害案件中,受害人年齡從14歲以下到14~18歲不等,佔比4.66%。梳理髮現,年齡最小的受侵害兒童僅不到1歲,施害者為其保姆。

「女童保護」2023年報告發佈:熟人作案超八成,網絡性侵漸多發 - 天天要聞

▲受侵害兒童年齡分佈

「女童保護」注意到,未成年人性侵犯罪案例比例上升,高齡犯罪情形複雜。202起案例中有56起表明了施害人年齡,施害人為未成年人的有12起,在總案例中佔比5.94%,與往年數據相比有較大增幅,最小的僅9歲;施害人60歲(包含60歲)以上的9起。

近年來,未成年人犯罪引發社會高度關注。報告認為,性侵犯罪人年齡「兩極化」的現象日益引發社會關注。在這類犯罪中,施害者的犯罪成因及懲戒措施等都值得持續研究。

熟人作案超八成

網絡性侵越來越多發

「女童保護」統計,202起案例中有134起表明了城鄉地域分佈。在134起案例中,發生在城市的72起,佔比53.73%;發生在縣城的45起,佔比33.58%;發生在農村的17起,佔比12.69%。這與往年數據趨勢基本一致。「女童保護」認為,這並不等同於城市地區兒童被性侵案例比農村地區更為高發,農村地區兒童遭遇性侵的案件更不容易被發現,更難進入司法程序,更難被媒體曝光。

報告提到,性侵會在較長時間內多次發生,多是熟人作案。在202起案例中,有高達120起是施害人多次作案,佔比59.41%;施害人一人性侵多人的有54起,佔比26.73%。這種現象較為集中地反映在熟人作案中。從時長來看,超過1年的有40起。

「女童保護」統計,202起案例中表明人際關係的有169起。在169起案例中,熟人作案141起,佔比83.43%;陌生人作案28起,佔比16.57%。

「女童保護」2023年報告發佈:熟人作案超八成,網絡性侵漸多發 - 天天要聞

▲熟人作案佔比

141起熟人作案的案例中,教師、教職工(含教練、家教、補習老師等)作案58起,佔比41.13%;網友作案27起,佔比19.15%;親人親屬(父親、繼父、繼祖父、叔伯等)作案18起,佔比12.77%,其中17起為多次實施侵害;鄰居(含同村人)作案15起,佔比10.64%;其他生活學習接觸人員(如家庭朋友、同學等)作案23起,佔比16.31%。

「女童保護」2023年報告發佈:熟人作案超八成,網絡性侵漸多發 - 天天要聞

▲熟人作案中具體各類關係佔比

「曝光中的比例不代表實際所有案例的佔比。教師更容易被發現,而監護人等親屬作案中,受害者難以揭露真相。」北京眾一公益基金會理事長、女童保護基金負責人、鳳凰網副總編輯孫雪梅說。

從案發場地來看,報告指出,校園、培訓機構是案件高發場地,施害人住所、賓館等場所需重點關注。202起案例中表明性侵發生場所的有156起,其中發生在校園、培訓機構(包括宿舍等)的有50起,佔比32.05%;在施害人住所的有31起,佔比19.87%;發生在互聯網上的有25起,佔比16.03%;在受害人住所的是24起,佔比15.38%;在賓館、ktv等場所發生的是19起,佔比12.18%;在公共交通工具、公園廣場、電梯等生活服務場所的有12起,佔比7.69%;在小區、村莊、校園附近等戶外場所的有10起,佔比6.41%。

「女童保護」2023年報告發佈:熟人作案超八成,網絡性侵漸多發 - 天天要聞

▲作案場所分佈

報告特別關注到通過網絡發生的性侵案。該數量達到34起,占熟人(熟人圈)作案的15.8%,這包括線上「隔空猥褻」,也包括網友約見面後線下實施性侵。報告指出,利用網絡性侵案件極具隱蔽性。34起案例中,受害5人(含)及以上的有9起,受害者最多的達到40人;施害人多次實施性侵的達到了29起,佔比85%,作案跨度最長的達到了6年,受害人為多名男性。「女童保護」歷年統計數據顯示,網絡性侵越來越多發。

2023年10月,最高人民檢察院在新聞發佈會上介紹,2020年1月至2023年9月,檢察機關起訴成年人涉嫌利用電信網絡侵害未成年人犯罪1.16萬人,針對通過網絡聊天脅迫女童自拍裸照等問題,最高檢發佈指導性案例,確立了「無身體接觸猥褻行為等同於線下犯罪」的追訴原則,當時已累計追訴犯罪3000餘人。

2024年1月1日,《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正式施行,未成年人保護有了更為細緻的法律規定。

紅星新聞記者 胡伊文 北京報道

編輯 潘莉 責編 李彬彬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我學會了炒菜 美麗的秋天 - 天天要聞

我學會了炒菜 美麗的秋天

我學會了炒菜四(七)班:馮詩涵 指導老師:武華龍 陽光灑進廚房,映在媽媽忙碌的身影上。我突發奇想,要跟媽媽學炒菜。 我打算炒一盤青菜。首先要摘菜,眼前的青菜葉片緊緊貼在一起,像親密無間的小團體。我彎下腰,小心地把發黃的,破損的葉子摘掉,再將
給孩子零花錢用這3個方法,培養出高財商孩子 - 天天要聞

給孩子零花錢用這3個方法,培養出高財商孩子

12歲男孩用零花錢買下全班同學的遊戲機最近看到一則新聞:深圳一位父親堅持用"零花錢管理系統"培養兒子,孩子不僅自己存錢投資,還在疫情時用收益為武漢捐款。評論區家長集體破防:"別人家的孩子連零花錢都能玩出高度!
真正想學的孩子,根本不用補課 - 天天要聞

真正想學的孩子,根本不用補課

我小時候,補課和吃飯一樣稀鬆平常。誰家孩子不補課,就像誰家飯桌上沒鹹菜似的——怎麼看怎麼寒酸。小學補英語,初中補數學,高中什麼都補……甚至連體育,都想找私教練個「百米衝刺原地起跳」。後來我才知道,原來我們補的不是課,是心理安慰。
驗光配鏡,鏡架鏡片怎麼選價格才合理? - 天天要聞

驗光配鏡,鏡架鏡片怎麼選價格才合理?

朋友如果你家孩子視力有問題首次驗光配鏡,建議去醫院做散瞳驗光,第二天複查後再配鏡。若是成人驗光建議去老眼鏡店,或找有經驗的驗光師。成人驗光需要豐富的經驗才行。1、驗光不管兒童青少年或成年人,驗光要檢查內外隱斜視,融合視和立體視。
副業-新手薅羊毛基礎入門篇 - 天天要聞

副業-新手薅羊毛基礎入門篇

在這網絡的大時代中,人人都在做自媒體。在頭條寫作得這些日子,認識了很多像我當初那樣迷茫的寶媽們,既想照顧好家庭又想給另一半減輕壓力的媽媽們,四處尋找着兩全其美得工作,真的很難!今天我只想幫助曾經的我,如果你覺得我是騙子,請繞道!
售價29.8萬元起,蔚來新ET5、新ET5T正式上市 - 天天要聞

售價29.8萬元起,蔚來新ET5、新ET5T正式上市

就在今晚,蔚來舉行了發佈會,正式發佈了蔚來新ET5和新ET5T。據介紹,新ET5和新ET5T整車購買起售價為29.8萬元,採用BaaS電池租用方式購買,起售價為22.8萬元,電池月租728元起。新款蔚來ET5和ET5T在設計、空間、駕控、智能方面進行了超500項升級,帶來了更強的產品力。此外,限時鎖單還可享總價值61300元權益,包含5年免費...
母親提音響陪兒子街頭追夢!腦癱男孩用歌聲打開人生另一扇窗 - 天天要聞

母親提音響陪兒子街頭追夢!腦癱男孩用歌聲打開人生另一扇窗

三湘都市報·新湖南客戶端 全媒體記者 田甜湖南株洲的街頭,一對母子的身影常引人駐足,13歲的腦癱少年譚兆盛手握話筒,用略顯顫抖卻清澈的嗓音唱響《天之大》;身旁提着音響的母親譚淑琴,既是他的「金牌經紀人」,也是他逐夢路上最堅定的陪伴者。這對母子的故事,不僅是一段與命運抗爭的傳奇,更是一曲關於愛與希望的讚歌...
哈佛研究:孩子一生有3次大腦發育「高峰期」,錯過1個都可惜 - 天天要聞

哈佛研究:孩子一生有3次大腦發育「高峰期」,錯過1個都可惜

雖說,養育孩子,我們不要拿他去跟別人比較。但大家一起玩兒,我們難免會看到差距:為什麼有的孩子,學東西特別快,有的卻總是慢半拍?我們會想,到底是天生的差距,還是孩子成長節奏沒跟上?哈佛大學發展兒童中心有項研究指出,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經歷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