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人販子別喊「我不認識他」,不管用,這樣做更易獲得路人幫助

2024年04月19日20:35:33 育兒 1302

執筆:彩蛋爸爸

在小區內散步的時候,看到一個8歲的男孩,帶着4歲的弟弟在樓下玩。

據小區的鄰居們說,兩個孩子經常單獨下來玩,哥哥大了,帶着弟弟,家長們也很放心。

彩蛋爸爸不禁感嘆一句:「他們父母怎麼敢的?」

那位鄰居奶奶說:「有啥不敢的?小區里不比外面安全!再說老大都8歲了,大孩子了!」

另一位奶奶說:「萬一真有人販子,小區這麼多人呢,喊一喊,大家都出來了!」

喊一喊,大家都能出來嗎?

小區就真的安全嗎?

不敢苟同。

有時候最安全的地方,反而是最危險的地方。

遇到人販子別喊「我不認識他」,不管用,這樣做更易獲得路人幫助 - 天天要聞

01 遇到人販子別喊「我不認識他」,不管用

之前問過彩蛋媽媽,如果半路上遇到一個人,忽然搶孩子,你搶不過,怎麼辦?

彩蛋媽媽說:「大喊『這是人販子,我不認識他』,來尋求路人的幫助,然後立馬打110。」

但是這樣真的管用嗎?

說真的,並不一定管用。

從心理學上來說,有一種效應,叫做「旁觀者效應」,又或者叫「責任分散效應」

就是指在群體中,個人傾向於期望其他人承擔責任,從而導致個體責任感減弱。

你的孩子被人搶,你喊「我不認識他」,路人壓根不知道咋回事兒。

而路人在比較多的情況下,他們會生出一種「我不去幫忙,由別人去幫忙」的心理。

那麼該怎麼向路人求救呢?

遇到人販子別喊「我不認識他」,不管用,這樣做更易獲得路人幫助 - 天天要聞

這樣做更易獲得路人幫助:

立即選中一個人,並且是看上去能夠幫你的人,比如「這位穿黑外套的大哥」,責任明確給到誰,讓他潛意識裡就介入到這件事情中來。

指定了人之後,然後再「告知具體做什麼」,比如「這位穿黑外套的大哥,麻煩你幫我打個110。」

只要一個人動起來,那麼「從眾心理」之下,其他的路人也會更信任你,並且加入。

其實無論是遇到人販子,還是作為寶媽、奶奶的弱勢群體,在遇到困難的時候,都可以這樣做,得到幫助的概率會大幅提升。

02 人販子套路層出不窮,這些情況你能應對嗎?

我們的應對方式在進步,人販子的套路,也在「更新」。

遇到人販子別喊「我不認識他」,不管用,這樣做更易獲得路人幫助 - 天天要聞

比如這個,人販子「賊喊捉賊」,自己先大喊「還我小孩」,想要利用路人的同理心,來幫助自己得逞。

倒還真遇上一個好心人,幫着搶孩子,甚至打傷了孩子真正的家人。

還好,壞人沒有得逞。

遇到人販子別喊「我不認識他」,不管用,這樣做更易獲得路人幫助 - 天天要聞

這種,也是「裝熟人」的那種。

商場裏面人多,旁邊人看了,只覺得這是一家人,真正爭吵起來,別人都不信是在搶孩子。

所以,對於那些比較自來熟、喜歡和陌生人交談的寶媽們,還是需要注意一下了!

遇到人販子別喊「我不認識他」,不管用,這樣做更易獲得路人幫助 - 天天要聞

有些孩子稍微大些的,人販子就不需要從家長下手,而是直接從孩子下手了。

這樣的套路,似乎也不少見。

人販子裝作家長,和家長套近乎,然後讓孩子去騙孩子。

這種真的是防不勝防,畢竟,孩子們出門外,和同小區不認識的小孩玩,那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所以,在「防拐」這件事情上,不只是作為家長的我們,需要保護好孩子的安全,知道在遇到人販子的時候該如何做,也需要教孩子學會自我保護。

03 大人懂防拐,孩子亦得懂「自我保護」

一直生長在父母的羽翼中,孩子們是單純的,是善良的,自然也是好騙的。

一塊糖,可能就能將孩子給騙走。

而且,在孩子的生活之中,「防拐」只是其中一個自我保護能力,還有很多其他方面,需要孩子有自我保護意識以及自我保護能力。

所以,不管別人家怎麼樣,我們在孩子3歲開始,就開始教他「自我保護」了。

因為自我保護的意識,不只是父母給予的意識,更是培養出來的意識!

彩蛋用的便是這套《防拐防騙兒童自我保護》系列繪本。

遇到人販子別喊「我不認識他」,不管用,這樣做更易獲得路人幫助 - 天天要聞

這套書一共有6冊,每一冊都是一個自我保護主題,分別是:

《不!我不喜歡這種秘密》

《不!我不隨便放縱自己》

《不!我不跟陌生人走》

《不!我不喜歡被你親》

《不!我不喜歡被你碰》

《不!我不隨便發脾氣》。

就說防拐的《不!我不跟陌生人走》這本繪本,書中的小男孩馬樂,便是被一位自稱是爸爸朋友的陌生男人給騙上了車。

遇到人販子別喊「我不認識他」,不管用,這樣做更易獲得路人幫助 - 天天要聞

上車之後,馬樂也發現自己上當了。

即便內心很害怕,但是他依舊勇敢地通過自己的智慧逃脫了壞人的魔爪。

馬樂的機智、逃脫的方法值得孩子們學習。

但是,馬樂的經歷,也能夠給到孩子們警醒。

因為,孩子的智慧在絕大多數時候,終究比不上社會經驗豐富、力氣強壯的大人,所以,能夠逃出魔窟的孩子,少之又少。

遇到人販子別喊「我不認識他」,不管用,這樣做更易獲得路人幫助 - 天天要聞

這套書,用貼近生活的故事,來建立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讓孩子知道,為什麼不能跟陌生人走,為什麼不能隨便被人親,為什麼不能隨便發脾氣等等。

並且知道遇到類似的事情,該如何保護自己,規避危險。

百密終有一疏,孩子無法一直在父母的寓意之下,而你永遠不知道身邊的哪一個人是壞人。


建議家有3-8歲的孩子,為孩子入手這套《兒童自我保護》系列繪本,從意識上開始防範,降低孩子發生危險的概率。

畢竟,有些危險的發生,可能就是一輩子的懊悔。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17年前被救的孩子們,如今閃閃發光! - 天天要聞

17年前被救的孩子們,如今閃閃發光!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北緯31.0度,東經103.4度中國,四川,汶川8.0級地震近7萬人喪生,1.8萬人失蹤37萬餘人受傷……17年過去了歲月撫平滿目瘡痍這裡有撕心裂肺的痛與殤也有永志難忘的愛和力量汶川已從廢墟中重新站立那些在地震中獲救的少年‍都已長大如今他們怎麼樣了?01劫後重生,她們閃閃發光她叫王睿17年前的那一天15...
TVB實力女星產後扎肚保身材!自曝生完二胎七勞八傷,身形惹人羨 - 天天要聞

TVB實力女星產後扎肚保身材!自曝生完二胎七勞八傷,身形惹人羨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發現抄襲者將進行全網投訴TVB實力女星賴慰玲自從年初生下二胎兒子後,就一直積極的帶娃,並且還不忘兼顧事業,如今產後四個月的她身體已經恢復的差不多,身形也是越來越好。近日,賴慰玲分享了近況,她對於生完小兒子後似乎很有感觸,在社交平台發文稱,其實每一次生孩子,對其而言都是七勞八傷,而且感...
與媽媽展開一場關於更年期的對話 - 天天要聞

與媽媽展開一場關於更年期的對話

34種癥狀在2025年3月播出的紀錄片《看不見的更年期》中,主持人李靜首次袒露自己的絕經過程:「今年我54歲,已經絕經兩年了。」盜汗的癥狀和手足無措甚至自我厭棄的情緒瀰漫在李靜的更年期。在一次發佈會上,正在主持的李靜經歷了嚴重的盜汗,「我就像進入了一個桑拿房,粉底混着汗水不斷地流進鎖骨,我的大腦一片空白,完...
《偷聽母親》丨讀者分享會新加坡母親節專場,分享了這篇文章 - 天天要聞

《偷聽母親》丨讀者分享會新加坡母親節專場,分享了這篇文章

奔流新聞訊(記者鄭重)5月11日下午,新加坡讀者分享會第4期母親節專場在中國文化中心圖書館舉行。來自新加坡各行各業熱愛閱讀的華人朋友們歡聚一堂,以共讀美文的方式慶祝母親節。除了現場的60多名觀眾,新媒體《獅城頭條》現場直播也吸引了線上5000多名的觀眾參與。此次活動由獅城讀者分享會、讀者雜誌社、新加坡善濟文化...
川渝媽媽是怎麼做到統一的? - 天天要聞

川渝媽媽是怎麼做到統一的?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好朋友愛瑾,感謝大家點點關注,找我不迷路哦!!!今天是母親節,在這裡祝天下的媽媽們母親節快樂!有一種愛,叫川渝母親對子女的愛!這種愛帶點陰陽怪氣,陪伴着我們長大,成年後,又傳承給孩子:我媽媽:一天到黑懶收拾,現在找不到怪那
因為是一個母親,所以更要懂得愛自己 - 天天要聞

因為是一個母親,所以更要懂得愛自己

今天是母親節,朋友圈裡到處都是曬母親節禮物的!是女兒,是媽媽,是兒媳,這是我的多重角色,作為女兒,我希望我的媽媽健康長壽,媽媽健康了,我們才能安心的工作,才能安心的照顧好小家!作為媽媽,我希望我的孩子永遠平安健康!作為兒媳,我也希望我的婆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