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孩子,為什麼不願意聽父母「講道理」了?

2024年04月09日23:35:06 育兒 1057

現在的孩子,為什麼不願意聽父母「講道理」了? - 天天要聞

01

歲月靜好,午後的陽光慵懶地灑在地板上,屋內瀰漫著溫馨而安詳的氛圍。

在客廳的角落,孩子們聚成一圈,興緻勃勃地交流着彼此的小秘密和勇敢的冒險故事。而父母們則圍坐在一旁,時不時插上一句,希望能以自身的經驗為孩子們指點迷津。

然而,這溫馨的場景背後,也透露出一種微妙的緊張氛圍:孩子們期望得到理解與接納,而父母則盼望孩子們能接受他們的悉心教誨。

但隨着時間的流逝,我漸漸發現,引導孩子的過程並不總是如我們所願。雖然出發點是好的,但我們所說的「道理」在孩子們眼中似乎總是那麼蒼白無力。

因為孩子們的世界是五彩斑斕、充滿想像的,他們通過直觀的感官去接觸和理解周圍的一切。

現在的孩子,為什麼不願意聽父母「講道理」了? - 天天要聞

對他們而言,父母的「道理」可能顯得枯燥且遙不可及,難以觸及他們內心的真實感受。

所以說,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常常忽略了一個重要事實:孩子們與成人的視角截然不同。他們以自我為中心,以直接的體驗和感受為主導,對於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索慾望遠比成人更加自由奔放。這種差異導致我們許多教育方法收效甚微。

正如盧梭在《愛彌兒》中所說,試圖以成人的理性去教育孩子,往往是徒勞無功的。

回想起自己的童年時光,那些銘記於心的教育片段並非來自冗長的說教,而是源於親身經歷和實踐所得的教訓。這種體驗式學習遠比單向灌輸更為深刻持久。就像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插曲,比如一頓燒烤後引發的腹痛,能讓孩子更直觀地理解過度貪婪的後果。

現在的孩子,為什麼不願意聽父母「講道理」了? - 天天要聞

02

大人們常常會對着孩子們說,「哎呀,這樣可不對」,「小心點,那樣太危險了」,我們總是有一大堆的理由和邏輯去限制他們。

但實際上,孩子們的心靈就像是一張等待繪畫的白紙,對於大人們那些複雜的解釋和邏輯,他們可能並不那麼感興趣,甚至還會有些排斥。

你知道嗎?要真正觸及孩子的內心,靠的往往不是那些嚴肅的說教,而是讓他們親身去嘗試、去體驗。

孩子們對這個世界的認知,大多來源於他們最直接的感受和個人的體驗。他們會摸摸看看,嘗試這個,嘗試那個,有時候也會失敗,但這些都是他們學習和成長的方式。

就比如說,孩子因為一時貪吃燒烤而肚子疼,那種難受的感覺,恐怕比大人說上一百遍「不要吃太多燒烤」都來得更深刻。

現在的孩子,為什麼不願意聽父母「講道理」了? - 天天要聞

再來說說孩子們看待世界的方式吧,那和大人真的是截然不同。

在他們眼裡,太陽可以是藍色的,汽車完全可以飛上天空,這沒什麼大不了的。如果大人們總是急不可耐地用成人的邏輯去指出他們的「不對」,那可能就會在不經意間扼殺掉孩子們的創造力和想像力。

所以我們應該學會去傾聽、去觀察,試着從孩子的視角出發,去理解他們獨特的思維方式和感受世界的方式。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用行動去表達愛,用溫柔的話語去和他們溝通,而不是一味地說教。

想像一下,通過這樣的互動方式,孩子們不僅能學到很多生活技能,還能在心理上感受到安全和自信。這種教育方式,既尊重了孩子的個性,也積極地引導了他們的成長。

而且,在這個過程中,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關係也會因為這種深入的理解和共同的體驗而變得更加緊密和融洽。

說到底,真正有效的教育並不是一味地灌輸道理,而是在生活的每一個細節中,通過體驗、理解和共鳴來共同成長。

現在的孩子,為什麼不願意聽父母「講道理」了? - 天天要聞

03

由此可見,每個孩子都如同一本未完的書,充滿了未知與可能。

他們對世界的認知,常常超越我們的預期。他們的思維跳躍而靈動,創造力與想像力豐富無比。這是我們應當倍加珍惜的寶藏。我們不能用成人的視角去局限孩子們的世界,而應放下偏見,俯身傾聽,真正去感受他們的心聲,探索他們的思想。

在這個探索過程中,我們或許會驚訝地發現,孩子們對某些問題的洞察,並非只是天真爛漫的遐想,而是蘊含著他們對世界的獨特理解。

例如,當孩子繪出一個藍色的太陽時,那或許不僅是色彩的隨意揮灑,而是他們心中對更溫柔、更美好世界的嚮往。此刻,我們何不給予他們鼓勵,讓他們明白,每個人心中都可以綻放出一個獨一無二的太陽。

再者,當孩子在成長的道路上遇到挫折時,我們更應成為他們的堅強後盾與忠實夥伴。

比如一個溫暖的擁抱、一句鼓舞的話語,都能讓他們感受到無條件的愛與力量。正如皮亞傑所說,孩子是通過實踐來認識世界的。讓他們去嘗試、去探索吧,即使失敗,也是成長的寶貴財富。

現在的孩子,為什麼不願意聽父母「講道理」了? - 天天要聞

尤其是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可以通過多種方式與孩子建立起深厚的情感紐帶。

一同參與活動,不僅能加深親子關係,還能讓孩子在體驗中學習、在快樂中成長。而通過講述故事的方式,我們可以引導孩子理解更為複雜的情感與道理,這種方式往往比生硬的講解更能觸動他們的心靈。

教育家約翰·杜威曾言,經驗是教育的基石。這種以經驗為基礎的學習方法強調學習的主動性,鼓勵孩子們通過親身實踐而非被動接受來獲取知識與技能。這樣的過程,不僅是知識的積累,更是對智慧的錘鍊。

因此,我們應摒棄傳統的教育觀念,不再僅僅從成人的視角去教育孩子,而是要深入孩子的內心世界,傾聽他們的聲音,尊重他們的想法與感受。

唯有如此,孩子們才能在自我探索的道路上學會獨立思考,形成自己的價值觀與世界觀。

總而言之,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不應滿足於表面的道理傳授,而應引導他們深入實踐、真切體驗生活、感受成長的點滴。

通過這樣的歷程,孩子們不僅能汲取到更多實用的知識與技能,更能培育出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因為教育的真諦,終究是引領孩子走向自我實現的旅程。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月子里的禁果,我們為何選擇追隨內心的聲音? - 天天要聞

月子里的禁果,我們為何選擇追隨內心的聲音?

在生命的每個轉角,總有那些意想不到的瞬間,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選擇和生活。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個關於坐月子期間的小故事,或許能夠給你帶來一些新的思考。記得那是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隨着一聲響亮的啼哭,我們迎來了家庭的新成員。那一刻,我深深地體會到了初為人母的喜悅和自豪。
二胎媽媽質疑公司剋扣生育津貼:雙方達成調解,公司再支付產假工資等1萬餘元 - 天天要聞

二胎媽媽質疑公司剋扣生育津貼:雙方達成調解,公司再支付產假工資等1萬餘元

四川樂山的胡女士去年11月生育二胎孩子後,當地醫保部門核發其生育津貼為3萬多元,但產假期間公司只給她發了1萬多元產假工資。她百思不得其解,「生育津貼到底是發給公司還是個人?」為此,她質疑公司剋扣了自己的生育津貼,認為公司在扣除已發放的產假工資後,應將剩餘生育津貼全部返還自己。但公司方表示,如果工資正常全...
好有趣!孩子一日校園生活「大揭秘」 - 天天要聞

好有趣!孩子一日校園生活「大揭秘」

為進一步增強家長與學校、教師之間的溝通交流,構建家校協同共育的良好氛圍,5月10日,延長路東部幼兒園開展了家長半日督學活動,邀請家長們走進幼兒園、走進班級,進一步了解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設計與組織的豐富多樣性,交流觀摩感受與建議,從而更好落實家園共育,共同關注每一個孩子的健康成長。當天一早,伴隨着活力四...
父母在家裡的樣子,決定了孩子10年後的人生 - 天天要聞

父母在家裡的樣子,決定了孩子10年後的人生

教育學家斯賓塞曾說過:「家庭環境對於培養一個孩子的心智和才能發揮着極其重要的作用。」為人父母,有了孩子,需要學習做一個合格的家長,想把孩子教育好,成人又成才,首先做好自己,給孩子樹立一個榜樣,孩子才會更優秀。
窒息!月子期間婆媳大戰,撕開無數中國家庭羞恥 - 天天要聞

窒息!月子期間婆媳大戰,撕開無數中國家庭羞恥

你憑什麼罵我媽!?這一刻,婆媳是天敵這句話有了具象,雖然隔着屏幕,但是這種窒息感,還是讓人後背直發涼,女子表示自己從懷二胎,到現在坐月子,婆婆不僅沒有搭把手,自己娘家媽媽,過來幫忙,還被婆婆給罵了,先看看當時是啥情況吧,兒媳:我給你們生孩子,你還罵我媽,她來給你幹活沒有?
我感覺,人上了年紀以後必須得看開一些事情,這樣才會過得幸福 - 天天要聞

我感覺,人上了年紀以後必須得看開一些事情,這樣才會過得幸福

序言:人老了以後一定要學會給自己做減法,想的越少,活的越自在,做的越少,過得越舒心,把心態放平,每天樂呵呵的,不去想遠,活在當下,把每一天當成最後一天過!這樣你才會越過越開心!1.人老了死是必然歸宿,但別怕死,越怕離死亡就越近!所以一定得放寬心態,珍惜每一天!
「一孕傻三年」? 不,這是孕期的大腦革命 - 天天要聞

「一孕傻三年」? 不,這是孕期的大腦革命

5.13知識分子The Intellectual圖源:Pixabay●  ●  ●撰文|張蘋責編 | 李珊珊在1848年一本歐洲流傳的產科教科書中這麼寫道:「她(女人)的頭太小了,無法表達智力,但足以容納愛情。」[1]也足以容納母愛。
《家庭教育書簡》: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 - 天天要聞

《家庭教育書簡》: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

每日一悟教育孩子學會謹言慎行宏:你好!西哲尼采說過:「沒有音樂,生命是個錯誤。」2009年元月12日,我給雲濤的每日一悟:「本周我重點講講吳氏家訓第二條『謹言慎行,志存高遠。』志存高遠就不用多說了,你志向遠大,很有抱負。我要說的是『謹言慎行』這點,你做得遠遠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