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子書——寫給孩子的100封信》:讓父愛不再「沉默」

2023年12月09日20:05:04 育兒 1661

12月8日下午,河南孟州市第一高級中學和平藝術中心報告廳座無虛席、掌聲不斷,由閆生方博士帶來的《好好讀書的意義》主題講座,給學生們帶來深刻啟發。講座後,閆生方還為孟州市第一高級中學贈送了一千本《與子書——寫給孩子的100封信》。

一直以來,「中國式家長」「中國式父親」飽受詬病。家庭是孩子成長的第一場所,父母是孩子健康成長的「關鍵責任人」。然而在現在很多家庭中,母親往往獨自承擔育兒責任,這種「喪偶式育兒」使沉默如山的父愛,變成了「感覺不到」的父愛。

由文化學者王立群作序推薦的《與子書:寫給孩子的100封信》(以下簡稱《與子書》)一書,突破傳統,通過和孩子「對話」的一百封信,展現了作者閆生方作為一個父親的責任和對孩子的深沉愛意。

《與子書——寫給孩子的100封信》:讓父愛不再「沉默」 - 天天要聞

圖源 文心出版社(下同)

與孩子對話,找到教育孩子的「最優公約數」

從古代諸葛亮給兒子的《誡子書》,顏之推所著、影響深遠的《顏氏家訓》,到《曾國藩家書》《左宗棠家書》,再到《聞一多家書》《傅雷家書》等,中國的家書文化可謂源遠流長。中國人大都比較含蓄內斂,不太會直接表達感情,這種情況下,家書就成為了從古到今人們向家人表達愛意的重要方式。

《與子書:寫給孩子的100封信》就是一本以書信形式與孩子「對話」的書。作者閆生方花費近兩年時間,堅持每周一篇,給自己的兩個兒子寫了100封信。這些信真實又樸素,體現了作者對教育孩子的認識與思考、日常陪伴的經歷與體會、個人工作的實踐與感悟、讀書積累的厚度與廣度,是經驗之談,對廣大家長朋友培養孩子思考、提問、表達等能力有極大幫助。

閆生方在書中表示:「教育不是用一個模子澆築孩子的未來。孩子如果都一樣,就失去了靈性、活力和創造力,人類也就失去了前進的動力的源泉。」他希望通過自己的思考,結合中西方教育實踐的精華,找到教育孩子的「最優公約數」,找到適合孩子的教育方法。在這方面,廣大家長與作者應該有許多可以共情、共通的地方,從這本書中感悟作者教育孩子、陪伴孩子成長的方法。

《與子書——寫給孩子的100封信》:讓父愛不再「沉默」 - 天天要聞

不吝嗇表達,讓父愛不再「沉默」

作為一個中國父親寫給孩子的書信集,這本書最大的特點就是:直白。閆生方坦誠地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直白地向孩子們表達愛與支持。這看似簡單,卻是很多家庭無法做到的情感交流。

不善於表達似乎是很多父母,尤其是父親的「通病」。提起父親,人們總是說父親的愛像一座大山,沉默無聲卻又堅定有力。很多人感慨,幼時不理解父親,長大了才感覺到父親「無言」的愛。這種情感固然深沉,卻也容易因缺少溝通造成誤會,影響感情。

更有甚者,有些不負責任的父親,將「沉默」理解成什麼也不做,置身於家庭教育之外,成為孩子最親近的「陌生人」。

而閆生方則在《與子書》中,給出了另一種家庭模式的範本。

在這100封信中,閆生方對兩個兒子的稱呼一直是「親愛的孩子」,在信的結尾,也總是加上一句「愛你們的爸爸」。信的口吻也不是嚴厲說教,而是閑適自然,還帶着些許幽默,在與孩子「開玩笑」的過程中,用孩子們可以理解的方式將道理講述給他們。

同時,他也在書中毫不避諱地表示,「父母對孩子的付出不是為了獲得回報,而是出於本能」「愛不是一句空洞的口號,愛其實是一張可以一條條羅列的賬單,是權利也是義務,是奉獻而不是索取」。

與孩子「對話」,共同反思進步

書信的本質是一種對話,傳遞信息、溝通思想。在這兩年中,閆生方時刻保持觀察,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入手,向孩子們分享自己的生活經驗和經歷。我們從書中,可以明顯看到孩子們的進步,而閆生方也將這些進步記錄下來,和讀者分享喜悅。

如「第43封信——要能與好書終身相伴」中,閆生方發現哥哥養成了睡前看一會書的好習慣,他對此表示開心,也向孩子講述了自己讀書的故事。

在「第53封信——人生中只有自己可以依靠」中,閆生方記錄了哥哥逐漸獨立,不依賴媽媽,開始成為「小小男子漢」的進步,並通過《紅樓夢》中賈寶玉的例子,告訴孩子要獨立、堅強的道理。

《與子書——寫給孩子的100封信》:讓父愛不再「沉默」 - 天天要聞

孩子的進步令人喜悅,同時我們也可以發現作者本人通過與孩子「對話」的方式,不斷反思、進步的過程。

在「第76封信——我想去看大海」中,閆生方反思了目前比較普遍的教育理念,即孩子要「聽話」,他認為讓孩子「聽話」會在無形中扼殺孩子的好奇心與想像力,反而對孩子的發展不利。

須知,教育方式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沒有適合所有孩子的「萬能公式」,家長應該根據孩子本身的特點,在生活中不斷調整、優化自己的教育方法,和孩子一起進步。

當下,養育孩子早已不是「吃飽穿暖」就行的「輕鬆活」,每當失敗的教育案例出現,人們總是感慨「要是當父母需要資格考試就好了」。為人父母沒有考試,卻也需要不斷學習科學的教育經驗。教育孩子,陪伴孩子成長,《與子書》為家長們探索出了一條別有價值的實踐之路,值得父母,尤其是父親思考品讀。(正觀新聞記者 許怡童)

作者簡介

閆生方,正高級經濟師,碩士生導師,廈門大學行政管理碩士,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在讀博士,現任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紀委副書記、監察處處長,兼任鄭州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校友會副秘書長、《BMJ Quality & Safety》中文版青年編委、《現代醫院》編委、中國人口文化促進會醫院文化建設分會委員、河南省醫學會醫史學分會常委、河南省醫院協會腫瘤管理分會常委等。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你是因為什麼事在全家族出名的?網友分享的每一個都很炸裂啊! - 天天要聞

你是因為什麼事在全家族出名的?網友分享的每一個都很炸裂啊!

哇塞,這事兒可真牛!這絕對能成為你親戚們教育孩子時用來當反面教材的經典故事。幾十年後,你的這段壯舉還是會被人津津樂道。我這個人雖然沒什麼名氣,但我在家裡排行老六。記得有一次,村裡有個小流氓嘴欠,逼着我堂妹叫他爸爸。我二話不說,躲到車底下,讓
不想娃長大後脾氣大,4歲以後就要立規矩 - 天天要聞

不想娃長大後脾氣大,4歲以後就要立規矩

大家好,我是婷媽。 小傑是一個4歲的男孩,他的父母發現他最近脾氣變得很大,經常因為一點小事就大發脾氣。他的父母為此很苦惱。 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健康成長,擁有良好的品德和....
在鼓勵孩子時,有哪些話語是不可或缺的 - 天天要聞

在鼓勵孩子時,有哪些話語是不可或缺的

在鼓勵孩子時,以下是一些不可缺少的話語:「我為你感到驕傲!」:這句話讓孩子知道他們的努力和成就被看見並得到了認可。「你做得很好!」:直接肯定孩子的努力和結果,讓他們感受到自己的價值。「我相信你!」:這句話能夠增強孩子的自信心,讓他們在面對困
炸串店回應「6名騎手接力幫哄娃」:感動,最近不少顧客來店哄娃打卡 - 天天要聞

炸串店回應「6名騎手接力幫哄娃」:感動,最近不少顧客來店哄娃打卡

近日,在河南柘城縣的一家炸串店上演暖心一幕:店家忙着出餐,六名外賣騎手接力哄娃。該店老闆朱先生告訴九派新聞,為騎手們的善舉感動,視頻爆火後不少顧客來店裡哄娃打卡。 監控顯示,6月27日22時許,正值夜宵出餐高峰,炸串店夫婦正忙着備餐,他們的寶寶在嬰兒車內哇哇哭泣。 其間,多名外賣騎手陸續到店取餐。在等餐...
一站式了解!2024年中招諮詢會今日舉行 - 天天要聞

一站式了解!2024年中招諮詢會今日舉行

「為方便廣大考生和家長選擇合適的學校,6月29日,由西安報業傳媒集團(西安日報社)主辦的「正青春 向未來 2024年西安中考招生諮詢會」(以下簡稱「中招會」)將在西安五路口中樂園萬達廣場舉行。眾多高中、職校雲集,幫助廣大家長省時省力,一站式了解中考升學。本次中考招生諮詢會將繼續本着服務考生、服務學校的宗旨為...
你是那一刻對孩子失望的,看完網友的回復,太扎心了 - 天天要聞

你是那一刻對孩子失望的,看完網友的回復,太扎心了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心頭的寶,給予了全部的愛,寄託了全部的希望。孩子做到什麼程度,能讓父母失望。#微頭條首發挑戰賽#​一個兩歲半的孩子,就因為不能看手機,就要平靜的殺死他的媽媽。這孩子經歷了什麼,還是天生壞坯子?真不相信會有這種孩子,父母家庭破
82年正月初二姑姑帶全家來拜年,奶奶閉門不見母親用一招讓她開門 - 天天要聞

82年正月初二姑姑帶全家來拜年,奶奶閉門不見母親用一招讓她開門

在1982年的春節前夕,李家的每個角落都洋溢着喜慶的氣氛,然而,在這光鮮亮麗的表面下,卻暗藏着一段不為人知的糾葛。周老太,家中的長輩,因一場陳年舊怨,與兒媳王莉之間築起了一道難以逾越的鴻溝。每當家庭聚會,這道鴻溝便如同隱形的存在,讓歡樂的氛圍中多了一絲尷尬與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