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成功立規矩的5個關鍵點,家長越早知道,培養效果越好

2023年03月11日22:33:04 育兒 7349

給孩子成功立規矩的5個關鍵點,家長越早知道,培養效果越好 - 天天要聞

要想把孩子培養好,從小立規矩是一個無法繞過的教育問題。

這是因為,沒有規約束。矩不成方圓。孩子的諸多良好習慣的養成、性格的打造、正確價值觀的建立等等,一開始都離不開規矩的。

但這樣看似簡單的教育問題卻常常難倒了很多父母,大家的痛點在於給孩子立規矩不容易、不管用。

「明明事先就跟孩子講好,看完書後,就要及時歸位到圖書櫃,但孩子就是做不到,看完書依舊到處亂丟。」

「明明在開學初就跟孩子約定好,每天早上要準時起床,可孩子早上還是要賴床,有好幾次都上學遲到了。」

……

給孩子立規矩之所以老是不奏效,很有可能是因為我們沒有抓住以下五個關鍵點:

01 沒有抓住最好的時機給孩子立規矩

所謂的「最好的時機」,其核心在於「早」字。

孩子越小,給孩子立規矩就越是容易實現。

這是由於學齡前是孩子規則意識形成的關鍵期,父母此時在孩子的眼中就是權威,這時候最容易引導孩子,也更容易讓孩子養成好習慣,

當然,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孩子,立規矩的方式是有所差異的。

很多父母之所以沒有抓住「最好的時機」,往往和他們無意識地放任孩子有關。他們認為,孩子反正還小,皮一點沒有關係,這不過是孩子的天性。

所以,以往經常會有諸如熊孩子在高鐵上踹椅背、喧嘩、在過道亂跑等,但父母卻常常無動於衷的事件發生。

當別人忍無可忍地制止熊孩子的時候,換來的卻是其父母的振振有詞:不能傷害孩子的天性!

殊不知,尊重孩子的天性,並不意味着縱容孩子的不良行為。如果孩子從小缺乏立規矩的意識,就很容易養成各種惡習。

這種惡習在長期無人進行正確引導的情況下,就會變得根深蒂固。

等到孩子大了,隨着他們自我意識的增強,此時父母就很難再去改變孩子。在很多時候,父母即使花大力氣去矯正,也恐怕無濟於事。最後孩子就變得越來越難管了。

給孩子成功立規矩的5個關鍵點,家長越早知道,培養效果越好 - 天天要聞

無數教育實踐經驗告訴我們,給孩子立規矩一定要趁早。

通常情況下,在孩子剛剛能聽懂大人的話、開始有了自我意識的時候,我們就可以給孩子立規矩。

這個規矩是要根據孩子的年齡、能力等來確定,我們舉例來說,四歲前的孩子要有這些規則意識:

吃飯便後要洗手(剛開始父母可以幫孩子洗手,但要教會孩子並告訴他這個道理,慢慢從立規矩變成一種習慣);

吃飯時要坐在餐椅上,不能到處亂跑(我們經常在餐館飯店等場所看到有小孩在吃飯時不安分,到處亂跑,不是撞到了正端着滾燙湯鍋的服務員,就是跑得太快滑倒了等等。這就是家長從小沒有給孩子立規矩造成的。);

不能觸碰家中可能引起觸電危險的電子、插座等;

不能觸碰開水瓶、正在加熱的油鍋等容易燙傷的物品;

……

當孩子上幼兒園、上小學了,這時候就有很多和良好行為習慣、學習習慣有關的規則要學。比如:

玩完玩具、看完書之後要物有定位;

每天看電視時間不超過半小時;

先完成作業後再玩;

不能在公共場所喧嘩吵鬧;

不私自去危險的場所,如河岸、水庫邊等;

……

給孩子立規矩,並不是在扼殺孩子的天性,相反,是通過立規矩來保護孩子的天性。

事實上,在現實中往往是那些不遵守規矩的孩子,面臨著更大更多的風險。比如,孩子私自跑到江河裡游泳而發生溺水悲劇等等。

給孩子成功立規矩的5個關鍵點,家長越早知道,培養效果越好 - 天天要聞

一言以蔽之,我們越早給孩子立規矩,就越能把口頭上、紙面上的規則內化成孩子靈魂深處的東西,這對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品格性格、形成正確的三觀等,都大有好處。

02 沒能做到堅定、持之以恆地執行立下的規矩

給孩子立規矩不難,難的是要做到堅定、持之以恆地執行下去。

舉一個常見的例子,我們就能看出問題來:比如,父母和和孩子事先定下規矩,每天只能看半小時的電視,到時間就把電視關掉,如果違反這個規則,第二天看電視的權利就自動取消。

剛開始孩子還勉強能遵守規矩,可有一次,孩子覺得某個電視節目太好看了,看半小時完全不過癮,就對媽媽提出再多看半小時的要求,媽媽一開始沒有答應,孩子就拿出了哭鬧和發脾氣的招數,媽媽實在是拗不過孩子,最後就妥協了。

可父母不知道的是,孩子一旦有了第一次,就會有第二次、第三次,一直到無數次。最後原先立下的規矩就徹底落空了。

這很明顯就是後續的執行力沒有完全跟上,導致當初立下的規矩落了空。

除了父母在執行力上的不堅定之外,還有一種情況就是父母和孩子沒能做到持之以恆。

因此,我們會經常看到有不少父母剛開始在給孩子立規矩時信心十足,但堅持了幾個月之後,就逐漸失去耐心,開始敷衍起來。

敷衍的後果就是孩子無法實現當初立下的規矩,規矩最後變成可有可無的擺設。

可以說,執行力如何,大體上決定了最終能不能實現立規矩。

這也不單純是孩子的執行力不行,更是父母的執行力不行。

原因其實很簡單,我們在給孩子立規矩的時候,孩子大都處在學齡前的年齡段。在這個階段中的孩子大都自我意識淡薄、自我約束力薄弱,僅靠孩子自身是無法貫徹執行的,他們非常需要得到父母的督導。

給孩子成功立規矩的5個關鍵點,家長越早知道,培養效果越好 - 天天要聞

實際上,父母的督導包含以下兩個層面的意思:

●一是要做到堅定。不能因為孩子的一次哭鬧、發脾氣等,就無原則地遷就孩子的不當行為,一次遷就,可能就需要以後無數次的努力才能讓孩子回到「原點」。

●二是要做到持之以恆。在執行規則的時候必然會遇到各種挑戰,可能有孩子在挑戰家長的底線,也可能會因為人的惰性而難以執行下去,等等。

當然,我們在執行規則的時候,也不是機械生硬,而是要有一定的彈性。

例如,孩子如果違反了規則,我們是不是就一定非得用「苛刻」的手段去懲罰孩子?當然不是這樣。

在這裡很重要的一點是,孩子承擔違反規則的後果既不能設置得太苛刻,也不能設置得太寬鬆,而是要合理設置。

設置得過於苛刻,父母一般都很難真的下手去執行。可執行不下去的後果就是孩子以後再也不把規矩當一回事了。

反之,如果設置得過於寬鬆,那這樣的規則即使立起來,也沒有多大的現實意義。

03 沒有讓孩子深度參與規矩的制定

從教育實踐中來看,孩子如果深度參與規矩的制定,這種規矩的執行效果最為理想。

現實中那些無法實現的規矩,大多數只是由家長單方面制定的。

立規矩的執行對象是孩子本人,並不是家長一個人就能完成的,需要得到孩子的積極配合。如果我們不讓孩子參與進來,他們就無法找到參與感,這樣的規矩就很難得到實現。

只有當孩子在內心深處真正認同規矩,他們才會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自覺地去遵守規矩。

在和孩子一起制定規矩的時候,我們要明確告訴孩子以下這些內容:

制定規矩的目的?

制定規矩有什麼作用?

如果違反了規矩要承擔什麼後果?

給孩子成功立規矩的5個關鍵點,家長越早知道,培養效果越好 - 天天要聞

立規矩需要經歷相當長時間的磨合,才能徹底變為孩子的習慣。

04 父母沒有成為孩子眼中守規矩的表率

在很多家庭中,經常能看到這樣一種矛盾的場景:父母一邊在給孩子立規矩,一邊自己卻在破壞着規矩:

不讓孩子玩手機,自己卻窩在沙發上捧着手機刷劇不停,全然不顧不遠處孩子默默注視的目光;

在家中教育孩子要遵守交規,出門帶孩子騎車上學卻頻頻闖紅燈;

言行不一致的父母,又怎麼可能教育出一個守規矩的孩子?

最有力量的規矩,就是父母在生活中很自然地成為孩子眼中守規矩的表率。

當父母成為守規矩的表率,儘管不言一語,但已經在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告訴孩子要如何守規矩。

05 全家人在立規矩的要求上沒能做到一致

給孩子立規矩最怕「政出多門」,也就是全家人的要求都不一致,這會讓孩子感到無所適從。

一些腦子比較「活絡」的孩子,還有可能乘機鑽要求不一致的家長的空子。

這樣用不了多久,之前立下的規矩就會徹底失去作用,孩子在「對與錯」方面的認識也將日漸模糊。

合理的做法是,在給孩子立規矩方面,全家人包括孩子在內,都要達成共識。如果大人之間有分歧,最好私下進行溝通。

只有全家人在立規矩的要求上達成一致,才有可能把立規矩真正落實到位。

結語

給孩子立規矩不能一蹴而就,而是要做好長期習得的準備。

這對孩子是一種考驗,對家長來說,又何嘗不是一種考驗?

我們在給孩子立規矩之前,需要認真思考和消化以上五個關鍵點,這是培養高度自律的優秀孩子的必由之路。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錢最愛這3種人,因它有靈性 - 天天要聞

錢最愛這3種人,因它有靈性

在生活中扮演着至關重要的角色,這一點人盡皆知;錢,是每個人都渴望擁有的,無人不愛錢!有了錢,父母能過上更好的生活,我們做任何事情都會更有底氣;有了錢,孩子能得到更好的發展,我們也能沒有後顧之憂。
《繾綣成煙,藏於模糊記憶間》 - 天天要聞

《繾綣成煙,藏於模糊記憶間》

流年似箭,彈指間,歲月的車輪已匆匆駛過。那些曾在生命中出現的人,那些刻骨銘心的事,都在時光的打磨下,於記憶里漸漸模糊,如同褪色的老照片,只留下斑駁的輪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