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筆者近來拜訪友人,無意間看到他的孩子正在居家,這本無可厚非,可是發現了這個小孩似乎有些怕人,見到客人來家做客,竟嚇得跑回自己的房間躲起來不再出來,別人問話都不敢大聲回答。
還有在吃飯的時候,默不作聲地吃着東西,偶爾會有幾聲訓斥,孩子更加害怕了。這恐怕是和這個家庭的教育觀念有很大的關係,接下來筆者將和大家談一談孩子正確的教育問題。
一、父母這4句「口頭禪」盡量別說,娃容易變得自卑,特別是最後一句
孩子每天與自己的父母朝夕相處,大部分時間幾乎都和家長在一起,所以潛移默化地會受到一些或好或壞的影響。在他們的世界裏,父母就是正確的,他們對待孩子的態度將決定孩子的命運。
1.「家裡不要你了」
這句話看起來好像是對孩子的一種排斥。從心理學角度來講,這是將幼小的心與穩固的溫暖剝離的過程,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極其不負責任的態度,也於事無補;孩子不聽話的確令人很憤怒,但是卻不能用如此簡單直白的表達出來。
因為孩子們的內心是脆弱的。他們並不是故意讓爸爸媽媽生氣的,所以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用道理來說服孩子遵守諾言,達到教育的目的。
2.「怪物要來了,把你帶走」
這句話是用恐嚇的方式使孩子在害怕、恐懼、畏首畏尾的前提下達成一致。表面上看來很有效果,殊不知已經給孩子的內心深處帶來了巨大的傷害和痛苦。
他們出於保護自己的本能會屈服於現實,並且不敢說出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敢怒而不敢言;對於家長而言,似乎也沒有任何有價值的作用,只能是越來越陷入困境之中。
3.「太笨了吧,將來怎麼辦?」
著名的兒童教育專家蘇霍姆林斯基表示,詆毀型教育不僅不會促進兒童的進步,反而對他們的成長造成了阻礙;為此有關專家指出,務必小心自己說過的每一句話,從正面啟發孩子進行思考,不要急於求成也不要錯過他們本身精彩的成長。
4.別人家的孩子比你好
惡意攀比心理會給孩子的成長造成很大的阻礙和負擔,他們會在無形中失去了自我,也會失去自信心和自尊自愛自重的意識,久而久之形成了謙卑型人格。
二、孩子如果是膽小的性格,都會有哪些表現呢?
1. 社交障礙
不敢當眾講話、不敢說出自己的想法,這些都是膽小懦弱的表現;兒童時期形成的人格在後天是不容易改正的,所以要高度重視起來。
2. 被其它人欺負
因為過於軟弱,表現的非常沒有信心,讓別有用心的人看到就會排斥,時間長了就會慢慢變成新的障礙,也不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
3. 害怕自我表達
由於擔心說錯話而不被集體認可,往往在角落裏面低調地生活,日子久了就會覺得自己不如別人,所以千萬不要形成討好型人格。
三、如何讓孩子的膽子變大一點呢?
1. 有耐心的引導孩子從頭到尾都對一件事情負責
在一件獨立完成的事情中找回自信,時間長了也會感到自己是有價值的人,在自信心的世界裏暢遊的感覺真的很美好,所以不要吝嗇你的讚美,對孩子微笑,讓他們發自內心的感到來自家庭的關愛和溫暖。
2. 適時加油打氣以示鼓勵
天生膽小的孩子需要家長給予多一些耐心和專心,他們在愛的鼓勵和信任的時候會煥發出潛能和力量,這無疑是帶給他們更多的安全感和歸屬感,也可以幫助孩子走出陰霾,體驗非同凡響的人生價值和意義。
3. 在調節家庭氣氛中下功夫
和諧社會的家庭環境也很重要。對孩子的理解需要充足的準備和面對一切的勇氣,陪伴的日子是暖暖的時光,孩子的心情真的很多變,當父母理解了心理需求或者真實想法的前提下,孩子會感到輕鬆愉快,會有更好的精力來應對學習中的問題。
筆者寄語:性格的形成有先天的因素,也會有後天的影響;孩子是一個家庭的天使,如何讓他們健康快樂的成長是十分必要的。要知道孩子有一些性格方面的缺陷就要及時糾正並加以保護,假以時日就會發現孩子也在一點一點長大成人,相信自己的孩子會有無限的潛能,這也是對我們自己的尊重。讓我們每個人都能夠找到生活的閃光點,也希望每個孩子都能擁有一個快樂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