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宣教 | 眨眼、搖頭、聳肩……被抽動症困擾,孩子我們慢慢來

2022年09月29日00:14:30 育兒 1519

相信很多人,尤其是家有兒女的寶爸寶媽聽過一個詞——抽動障礙,這些被診斷為抽動障礙的孩子往往伴有眨眼、搖頭、聳肩等動作,千萬不要認為他只是「活潑」而已。擺脫抽動障礙的困擾,孩子,我們慢慢來……

目前抽動障礙的發病率逐年增加,根據統計,我國抽動障礙的發病率近 10 年來增加了 6 倍,每 10 名兒童中就有1名是抽動障礙患者。

小衛提問

什麼是抽動障礙,孩子出現哪些「小動作」家長要警惕抽動障礙的可能呢?

醫生開講

抽動障礙就是大家常說的抽動症,它是起病於兒童和青少年時期,以抽動癥狀為主要表現的神經發育障礙疾病。抽動癥狀包括運動抽動以及發聲抽動,表現形式多種多樣。

健康宣教 | 眨眼、搖頭、聳肩……被抽動症困擾,孩子我們慢慢來 - 天天要聞

抽動障礙可以表現為運動抽動,包括頭、頸、肩、軀幹和四肢多個部位的肌肉出現的收縮運動,表現為頻繁眨眼、經常搖頭或擠眉弄眼以及踢腿、甩手動作,甚至腹肌抽動、全身抽動等。抽動障礙也可以表現為發聲抽動,發生抽動時鼻部、口腔、咽喉部的肌肉收縮運動,由通過鼻腔、口腔或者咽喉部的氣流引起異常發聲,表現為吸鼻聲、清嗓子聲以及乾咳聲等,甚至是說髒話或者發出一些怪異的如同動物的叫聲。

抽動障礙癥狀起伏波動,反覆出現,一個癥狀出現後很可能過一段時間就會消失,進而出現新的癥狀,也可以在之前癥狀的基礎上疊加新癥狀。

抽動障礙患者的表現形式多樣,還會伴有其他疾病,一半以上的抽動障礙患者伴有一種或一種以上其他疾病,如多動症、強迫症、焦慮症、抑鬱症,有的還可以出現學習困難、睡眠障礙等。

健康宣教 | 眨眼、搖頭、聳肩……被抽動症困擾,孩子我們慢慢來 - 天天要聞

小衛提問

引起抽動障礙的原因是什麼?

醫生開講

目前醫學界尚未明確抽動障礙的病因和發病機制,推測可能與遺傳因素、環境因素、心理因素、生物因素等相關,是在神經發育過程中各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具體的情況到目前為止還不甚明確。

小衛提問

如果孩子有抽動障礙的傾嚮應該怎麼辦?要去哪個科室就診呢?

醫生開講

「孩子小動作多」了,應該將其視為一種反常行為,要警惕抽動障礙的可能性。此時,建議家長及時帶孩子到醫院就診,在綜合性醫院可以去兒科就診,在兒童專科醫院則可以去兒童神經科、兒保科、發育行為科、精神心理科就診。

小衛提問

抽動障礙會給孩子帶來哪些危害?

醫生開講

抽動障礙會給孩子帶來功能損害,會影響孩子的學習、日常生活和社會交往等。對於學齡期抽動障礙患者,如果在學校里頻繁發生抽動,甚至在上課的時候發出一些怪異的聲音,不僅會影響自己和其他同學聽課,而且會給自己帶來很大的心理負擔

同時,抽動障礙的孩子往往注意力不夠集中,上課無法認真聽講,這樣會影響他的學習成績,導致學習困難。另外,抽動障礙的孩子會擔心在同學或者老師面前出現抽動表現,這會讓他產生自卑感、病恥感,不願意和同學交往,引發社交障礙

小衛提問

抽動障礙的一些表現與多動症比較像,這兩者有什麼區別嗎?

醫生開講

抽動和多動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抽動障礙和多動症是兩種不同疾病。剛才我們已經介紹了典型的抽動癥狀,如運動抽動和發聲抽動。對於多動症,通常表現為行為異常,孩子往往特別好動、坐不住,上躥下跳、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專心地做某一件事情。另外,這種孩子往往比較任性、愛發脾氣、不守規矩、自控能力比較差。

雖然說抽動障礙和多動症是兩種不同的疾病,但是兩者可以在同一個患者身上存在,臨床上抽動障礙患者中一半以上患有多動症,這種情況需要引起臨床醫生的關注。

小衛提問

什麼才是治療抽動障礙的良方?

醫生開講

對於抽動癥狀比較輕、病程比較短的孩子,往往需要進行心理疏導和家庭指導,不需要進行藥物治療,這時可以等待觀察。

如果抽動癥狀比較重,病情表現比較明顯,已經影響到孩子的學習、生活甚至社會交往,此時就需要在做好心理疏導、家庭指導的基礎上進行藥物治療。

醫生會根據抽動障礙患者的不同病情,制訂個體化的治療方案,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控制。在抽動障礙的治療過程中需要家庭的配合,只有醫務人員和家長一起努力,才能給予孩子全方位地治療和照料。

小衛提問

如果孩子出現抽動障礙,家長該如何處理呢?

醫生開講

對於病情比較輕、病程比較短的抽動障礙患者,家長可以對其進行觀察,主要是看抽動障礙是否影響孩子的學習、生活以及社交行為。作為家長,首先要對抽動障礙建立正確的認識,能夠正確面對抽動障礙。抽動是疾病的癥狀而不是孩子調皮搗蛋,疾病本身是可以治療的。在此基礎上,家長要有放鬆的心態,很多家長會非常焦慮,這會給孩子的後續治療帶來不利影響。抽動障礙既不是遺傳性疾病,也不是傳染性疾病,對智力沒有特殊影響,只要配合醫生進行規範治療,孩子的病情就能得到控制。

在此特別提醒家長,不要過度提醒孩子他的抽動癥狀,無論是運動抽動還是發聲抽動,家長說得越多,孩子壓力越大,癥狀反而可能變得越嚴重。對於孩子的抽動癥狀,有時候家長甚至可以視而不見,應該給孩子多一些陪伴,多一些關愛,進行正向引導,而非打罵體罰,有時候嚴厲管教往往適得其反。當然,引導需要適當,也不要過於嬌慣。

抽動障礙患者需要接受教育,如果孩子病情比較重,家長需要和學校的老師做好溝通,讓老師清楚了解孩子的一系列行為是由於疾病導致的,並非調皮搗蛋。對於學齡期的抽動障礙患者,如果能夠獲得老師的理解,將會有助於孩子的後續治療。除了老師,同學的理解也很重要,老師和家長應該共同努力,消除同學對於孩子的歧視。

在日常生活中,對於抽動障礙患者,家長要避免他接觸一些不良刺激。如電子遊戲、血腥的槍戰片以及緊張的恐怖片,這些都是不良刺激。在飲食上,要讓孩子少吃刺激性食物,飲食要清淡一些,不要吃太咸,也不要吃太甜;少吃巧克力等零食,避免飲用含有咖啡因的飲料,上述建議有利於疾病的恢復。

健康宣教 | 眨眼、搖頭、聳肩……被抽動症困擾,孩子我們慢慢來 - 天天要聞

還要注意一點,要讓孩子做一些放鬆訓練,這很重要。在學校,要讓孩子多參與體育活動、文藝活動,抽動障礙患者往往精力特別旺盛,需要通過運動釋放精力,這樣也有助於病情緩解。一些運動,如打球、跑步、騎車,對於孩子是非常有幫助的。

此外,家長還要注意抽動障礙患者的日常生活管理,這是非常必要的。很多家長對於孩子的學習要求比較嚴,孩子的學習負擔相對比較重,家長要適當地為孩子減輕學習負擔,保證孩子的睡眠。睡眠不足同樣會對病情產生不利影響。

小衛提問

抽動障礙的預後如何呢?

醫生開講

在臨床上,抽動障礙與神經發育相關,預後相對良好,一半以上的孩子在青春期或者在成年以後可以達到臨床治癒,癥狀得到控制,可以正常地學習、生活和工作。還有30%~40%的孩子到成年以後依然存在抽動癥狀,甚至還有一些其他疾病的表現,但是程度比較輕,對學習和工作影響不大,可以不進行治療。以上是我們通過長期臨床觀察得出的結論。

健康宣教 | 眨眼、搖頭、聳肩……被抽動症困擾,孩子我們慢慢來 - 天天要聞

抽動障礙是一種可以治療的疾病,只要家長能夠積極配合醫務人員,讓孩子接受規範的診斷和治療,絕大多數孩子可以達到臨床治癒,享受正常的學習和生活,成年以後的工作和婚姻也不會受到影響。

希望家庭、學校和社會都能夠正確看待抽動障礙,給這些孩子多一些關愛,多一些幫助,讓他們能夠健康成長。

內容來源:人衛健康微信公眾號

整理編輯:中西醫結合護理雜誌社

通訊員:李欣 孫磊 秦沙沙王晶晶 董偉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記住了:狗永遠喂不飽,人永遠討不好! - 天天要聞

記住了:狗永遠喂不飽,人永遠討不好!

狗實在喂不飽啊,人實在是討不好啊!給得再多,它都能幫你一口吞掉,越是去討好,就越是蹬鼻子上臉。一步一步地,哪一天喂少了,還反咬你一口,哪一天你的所有討好讓步就成為了理所當然的了!
三月初六發財日:食三寶納財,行一善積福,避一忌守運 - 天天要聞

三月初六發財日:食三寶納財,行一善積福,避一忌守運

親愛的寶子們,來吧!美食不會辜負你!晨起推窗,見庭前桃李初綻,方知今日已是農曆三月初六。古書《歲時廣記》有載:「三月初六,天地交泰,萬物生髮,乃納福聚財之日。」這一日,民間稱為「發財日」,承載着人們對富足生活的樸素嚮往。作為美食與傳統的虔誠信徒,我願以舌尖為筆
清明規矩:為何「兩墳兩紙不能破」?避開三類墳,這樣更文明 - 天天要聞

清明規矩:為何「兩墳兩紙不能破」?避開三類墳,這樣更文明

親愛的寶子們!清明時節雨紛紛,掃墓祭祖寄哀思。作為傳承千年的重要節氣,清明節不僅是緬懷先人的日子,更是凝聚家族情感、傳遞文化精神的紐帶。民間俗語「清明不兩墳,一墳不兩紙」看似簡單,實則蘊含著對家族倫理、祭祀禮儀與生態保護的深刻思考。本文將深入解讀這一傳統智慧,
清明節前後,千萬不能說這3句話 ,也許會很靈!不信你看! - 天天要聞

清明節前後,千萬不能說這3句話 ,也許會很靈!不信你看!

老一輩人常念叨:「清明時節,鬼神近人。」因此,在這段特殊的日子裏,大家說話都會格外注意,生怕一不小心說錯話,給自己和家人帶來不必要的麻煩。畢竟,清明是掃墓祭祖、緬懷逝去親人的時刻,說話的分寸顯得尤為重要。以下這3句話,可千萬不能說,說不定真會靈驗呢!
一個人再老實,只要背熟這20句人性黑話,就沒人敢欺負你 - 天天要聞

一個人再老實,只要背熟這20句人性黑話,就沒人敢欺負你

無論你活成什麼樣子,都會有人說三道四;這個世界我們都只來一次,記住一句話:想得太多會毀了你,若無其事,才是最好的報復,不必向不值得的人證明什麼。3. 我們一定會被人討厭。越早接受這個事實,生活越輕鬆。4. 自私的人很少自卑,無知的人很少敬畏,招人煩的人很少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