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我在福利分享群,做了一個孩子感冒發燒護理的分享。
因為是晚上八點,這個時間正常是我陪娃的時間,所以調整了一下。
老公不在家,怕分享的時候小寶不配合,所以早早做了晚飯,陪小寶閱讀,晚上七點多,小寶就睡著了,大寶一直也很省心,彈了鋼琴,自己在寫作業。
小夥伴有些吃驚,問我:微微,平時大寶放學回來是先玩多久?再回家吃飯寫作業嗎?小寶傍晚玩的時間一般是什麼時候?怎麼能做到睡那麼早,還把書都讀了?
其實,周六是特殊情況,我做了調整,正常我們會在20:30洗漱睡覺。
大寶目前四年級,我沒有和她約定啥時玩,是先玩還是先寫作業,主動權還給她自己,她自己把握,唯一的要求是晚上20:30前必須寫完,寫不完就不寫。
自己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目前她做得還不錯,所以我也不管。
玩,周末我有時會約一幫小夥伴帶孩子一起玩,平時她自己約同學在小區里玩,不過正常上課的時間玩得時間比較少。
小寶放學時奶奶會帶他在小區里玩。
我之所以能做到讓小寶七點多就睡了,也是有原因的。
最重要的原因是:我希望他早睡,並為此做了工作。
比如我五點多就做了晚飯,洗好碗帶他閱讀,六點多結束,下午洗過澡了,所以只洗漱下,晚上7點關燈,放音樂,陪他睡覺,一會睡著了,但是有些不踏實,我就在旁邊陪着。
次要的原因是:他沒有午睡,所以也會早點睡。
但是如果不陪他早點睡覺,他也會堅持到晚上八點多。
養成習慣,一切就會很容易。
是不是挺簡單,一點都不難?
問題是,你想去做一件事,這件事對你而言有些困難,你是放棄了,覺得做不到,還是為之付出了行動,並儘力而為呢?
這裡的行動藏着你的思維模式和行為模式,還有你做事的底層邏輯。
你有沒有意識到,自己為什麼一直裹足不前,生活千篇一律?
是拖延症嗎?
是不自信嗎?
還是,其實,你並沒有那麼想去做這件事而已呢?
所以給自己找借口,找理由,安慰自己安於現狀呢?
想改變,想進步的,一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