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媽後,安靜蹲坑都是一種奢侈... ...

2022年07月05日10:35:18 育兒 1162
當媽後,安靜蹲坑都是一種奢侈... ... - 天天要聞

「沒有當媽媽的人可能很難想像,有娃的老母親想【一個人】【安安靜靜】地 【上個廁所】有多難。」

這是一位寶媽在微博上發的一條關於上廁所的「感慨」。

當媽後,安靜蹲坑都是一種奢侈... ... - 天天要聞

一石激起千層浪,底下評論吐槽聲一片:

@ae初心:上廁所容易嗎?廁所門把手都快被崽子搖壞了,再不出來鎖都要壞了呢!一聲聲「媽媽」哭得撕心裂肺,嚇到硬是憋回去了……

當媽後,安靜蹲坑都是一種奢侈... ... - 天天要聞

@呂氏開心果:剛開始是趴地下想從底下的門縫看,現在是搬個凳子面對面坐着看。一邊喊着「臭臭」,一邊喊着「媽媽,我不要離開你」!

當媽後,安靜蹲坑都是一種奢侈... ... - 天天要聞

@坐馬桶上發獃 :不許我關門,守在門口賣萌、遞紙、按鈕沖廁所,還要給我蓋好馬桶蓋。一條龍帝王般的服務,有木有?可是我粑粑還沒拉完啊……

當媽後,安靜蹲坑都是一種奢侈... ... - 天天要聞

@琳胖子愛吃肉:上個廁所,老公抱着娃半分鐘進來看一次,不給看可以哭到斷氣,就怕我消失,怕我掉進馬桶里……「媽媽」聲震耳欲聾,上個廁所整得跟生離死別般悲壯!

當媽後,安靜蹲坑都是一種奢侈... ... - 天天要聞

小祖宗,你媽媽只想一氣呵成地排出身體廢物啊!求放過,求消停,求安靜5分鐘……

別人得痔瘡,是因為坐在廁所玩手機;老母親得痔瘡,也許是因為坐在廁所的時候還得看孩子……

你以為忍一忍,孩子大點就好了嗎?錯了,我兒子到現在8歲多,我去上個廁所洗個澡,他都還會拿着作業在門口敲門嚷嚷「媽媽,這道題我不會做!」每每這時候,一股無名之火就會油然升起!

當媽後,安靜蹲坑都是一種奢侈... ... - 天天要聞

當媽後,上廁所是一場艱苦的戰役!別提逛街掃貨下午茶,蹲坑的清靜時光都是一種奢侈。

第一次聽孩子喊「媽媽」,感動得熱淚盈眶,覺得是來自天使的呼喚。如今唐僧念經般,無時無刻都在喊「媽媽」,耳朵長繭內心抓狂,恨不得給他嘴上安個開關。

當媽後,安靜蹲坑都是一種奢侈... ... - 天天要聞

為什麼孩子有事沒事都愛找媽?

全世界的寶寶都黏媽媽,因為在寶寶眼裡,媽媽——「你是天,你是光,你是唯一的神話,我只愛你,You are my super star!」(80後媽媽長大後才懂,S.H.E的這首《super star》原來唱的是娃的心聲!)

法國心理學家瓦隆指出,孩子在0~3歲的嬰幼兒期與父母建立良好依戀關係非常重要。這種親子依戀關係分為四種不同的類型:安全型、疏離型、恐懼型、痴迷型。[1]

當媽後,安靜蹲坑都是一種奢侈... ... - 天天要聞

哪種孩子最健康?安全依戀型——媽媽在家會哭會鬧的孩子。

1、因為信任,所以有需求

安全型母嬰依戀關係,源於對媽媽的信任。因為信任,所以有需求。

《美國育兒百科》是這樣解釋孩子「黏媽」行為的:

如果媽媽不在家,別的看護人告訴你孩子乖得像個天使,那是因為:孩子對其他人的信任不足,不敢去試探他們的底線。[2]

孩子從出生就懂得擦眼觀色,在外人面前,孩子深諳「生人勿近」的道理,識時務地知道不能任性妄為,所以會很「慫」地跟外人保持安全距離,偽裝得相對乖巧。

當媽後,安靜蹲坑都是一種奢侈... ... - 天天要聞

可是,在最親密的媽媽面前,他越不聽話越作天作地,恰恰是因為媽媽無條件的包容,可以讓他們安心地卸下所有防備,一展無遺地做真實的自己。

2、會哭的孩子有糖吃

如果孩子太乖,急需被關注的需求很容易被忽略,所以才會用各種「作」的手段,去吸引媽媽的注意。

他們挑戰家長的極限,渴望家長的關注,試探規則的底線……無非就是證明自己還被深深的愛着。

越是不見,越是黏得厲害。越是見面,喊「媽」就越頻繁。表面的哭鬧、耍賴、黏人、撒嬌只是掩飾自我的偽裝,而渴望被愛被看見,才是內心正式的吶喊。

當媽後,安靜蹲坑都是一種奢侈... ... - 天天要聞

3、遇事不動腦,習慣性依賴

如果媽媽過於照顧入微,大包大攬,孩子就會習慣性依賴,遇到困難要麼喊媽,要麼迴避,喪失了直面困境,解決問題的能力。

弗蘭克·克拉克曾說,家長可以傳授給孩子的最重要的一課是,如何離開父母獨立生存。

想讓孩子遇事別喊媽,就得鍛煉TA自己做。越不放手,孩子依賴心越重,喊媽的頻率就越高。

4、爸爸育兒角色的缺位

可是,媽媽也好累,為什麼孩子有事只找媽,不找爸?

有人說,如果哪天孩子突然先喊「爸」,而不是先喊「媽」,那他下一句一定是想問「爸,我媽呢?」

當媽後,安靜蹲坑都是一種奢侈... ... - 天天要聞

當然,還有一種可能,孩子真找爸爸幫忙了。結果爸爸的下一句是——「找媽媽去。」

爸爸角色在孩子成長中的缺失,讓媽媽被迫包攬所有。媽媽就成為了孩子遇事時,第一個也唯一會想到的人。

當媽後,安靜蹲坑都是一種奢侈... ... - 天天要聞

家有強力膠,甜蜜負擔怎麼解?

道理如此溫情,但媽媽渴望安靜上個廁所的慾望如此強烈。不想孩子慢慢長大後,還要有事沒事抱大腿,就要從小建構安全感的根基。

1、給孩子可控感——我在,我是後盾

有家長害怕孩子找媽成了習慣,以哭為要挾,因此採取冷處理——「你越喊我越不理,越哭越不抱,乖乖聽話我才抱」。

殊不知,媽媽這種「晾一邊」,在孩子眼裡就是冷漠的拒絕。這會喚起孩子對於被拋棄的恐懼。又因為這個恐懼,孩子會愈發粘住媽媽,更頻繁地喊媽,確認自己沒有被拋棄。

當媽後,安靜蹲坑都是一種奢侈... ... - 天天要聞

孩子需要證明自己被愛,就像戀愛中的人不斷問對方「你真的愛我嗎?」一樣。能夠及時給予孩子回應的媽媽,會給足孩子充分的安全感。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首先要讓孩子知道——我在,我是你的後盾。

  • 及時給孩子反饋——嘿,媽媽聽到了,我在這裡呢!

  • 接納孩子的需求和情緒——你是不開心嗎,說給媽媽聽聽。

  • 給予安撫,但可不必立刻給出解決辦法——可以給孩子一個眼神,一個笑容,一個抱抱,讓孩子知道你就在身邊,平緩他的情緒,也讓他學會適當等待,學會延遲滿足。

  • 鼓勵孩子獨立解決——引導孩子獨立思考,放手給孩子嘗試的機會。

及時回應,積極鼓勵,給孩子底氣,讓孩子安心,也讓孩子有信心。

當媽後,安靜蹲坑都是一種奢侈... ... - 天天要聞

2、建立「I can」的自信心

教給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讓他建立「我能行」的信心,而不是找媽媽解決問題,尤為重要。

例如,當孩子拼拼圖,拼不好,氣得把拼圖一推,開始喊「媽媽,我不會」時,別著急出手相助:「別哭,媽媽幫你」,也別急着推孩子:「加油,你可以的」。因為,當下情緒沮喪的孩子,內心深處最希望被看到的是「我做不到」的挫敗感。

當媽後,安靜蹲坑都是一種奢侈... ... - 天天要聞

心理學上有個詞叫「同頻共振」,就是當兩個人在同一頻率時,你說的話她才能聽進去,反之,則是對牛彈琴。當你看得到孩子的「難」處,那麼他才能卸下對「難」的恐懼。

所以,我們可以先理解孩子的感受:「是的,媽媽也覺得這個拼圖有難度。」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沮喪和無力感被看到,被共情能夠讓他覺得被接納,被理解,也獲得力量。

然後,我們可以假裝陪孩子一起研究拼圖,看似幫孩子解決問題,實際上是一步步給孩子搭建解決問題的台階。

「這一塊是紅色的,寶貝,你覺得放哪個位置合適呢?」「哎呀,紅色放這裡不行,還能放哪裡呢?」用尋求幫助的語氣,激起孩子動手動腦的興趣,潛移默化地引導孩子自主回歸到解決問題的途徑中。

拼圖能不能拼完,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引導孩子有新的發現,逐步構建起他的自信心,還有獨立解決問題的堅韌度。

3、主動示弱——孩子,我需要你

孩子喊媽,是因為覺得自己需要媽媽。但反過來,媽媽喊娃,卻能讓孩子找到被需要感。

每個孩子內心都有一顆迫切想要長大的心,媽媽適當的示弱,反而會促使孩子內心的保護欲膨脹,渴望替媽媽做到那些「媽媽做不到的事」。

當媽後,安靜蹲坑都是一種奢侈... ... - 天天要聞

所以,生活中,我們可以時不時假裝柔弱,把幫忙的機會讓給孩子。

  • 這幾袋東西太重了,要是有個大力士來幫忙就好了。

  • 媽媽好累啊,都沒力氣收拾玩具了,要是有個小天使幫我收該多好啊。

  • 講故事嘴巴都快講幹了,要是有人幫我端一杯水,那就太棒了!

  • 今天衣服太多了,我都疊不過來了,不知道有沒有機械人可以幫忙呢?

如果從小被質疑「你做不好,等我來」,那麼孩子只會變得畏畏縮縮,凡事只等着大人來解決。

而從小被信任,被「需要」的孩子,則會有更高的存在感和成就感。

4、建立安全型依戀關係——可依靠的安全基地

孩子有些話只會和媽媽說,因為媽媽是他們的專屬「樹洞」。

上幼兒園時被同學推倒了,老師獎勵了一個小紅花,回家路上看到只小蜻蜓,玩玩具時發現了個新玩法……諸如此類,你認為微不足道,但對孩子來說卻是天大的事兒,他們統統想跟你分享。

父母要給孩子營造一個可以依靠的安全基地,一個孩子覺得可以無所顧忌,展示真實自我的地方。

孩子往內越能得到情感的依靠,往外越勇敢去面對外界的世界,安全感的建構也將更健全。

當媽後,安靜蹲坑都是一種奢侈... ... - 天天要聞

聲聲「媽媽」不要煩,明裡暗裡藏着愛。

下一次,當你上廁所時,面對孩子在門口狼哭鬼嚎的催命CALL。不要心急,不要煩躁,不要生氣。

當媽後,安靜蹲坑都是一種奢侈... ... - 天天要聞

畢竟,這個世界上,也只有這個孩子不嫌棄你上廁所的味道。

畢竟,他願意無時無刻黏着你,呼喚你,也就小時候這幾年。

當媽後,安靜蹲坑都是一種奢侈... ... - 天天要聞

都說衛生間是「成年人的避難所」

留言區聊聊你的避難所吧

當媽後,安靜蹲坑都是一種奢侈... ... - 天天要聞當媽後,安靜蹲坑都是一種奢侈... ... - 天天要聞

編輯丨羚羊,人類幼崽觀察家。

題圖丨

網絡

參考資料丨

[1]《依戀的形成:母嬰關係如何塑造我們一生的情感》羅伯特 凱倫/著 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7年12月

[2]《美國兒科學會育兒百科》斯蒂文 謝爾弗/著 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18年03月,第六版

[3]《《世界需要父親》》卡西·卡斯滕斯/著 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7年08月

|作 者 招 募 & 投稿|

後台回復「投稿」,查看詳情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當媽後,安靜蹲坑都是一種奢侈... ... - 天天要聞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親子心理諮詢: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很平庸嗎? - 天天要聞

親子心理諮詢: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很平庸嗎?

知乎上有一個熱門話題:孩子很平庸,非常失望,該如何調整積極面對?我對孩子太過急切,像極我爸當年對我的樣子,也是我最討厭的樣子。如何心平氣和地看待孩子這一路走過去的印記,如何放下那份自私的執着?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人之常情,可以感受到題主的焦慮和無奈,表面上題主是為孩子的平庸而感到失望,其實是你對於自己...
萌態百出!熊貓寶寶圓潤如煤氣罐,網友:這誰能頂得住啊! - 天天要聞

萌態百出!熊貓寶寶圓潤如煤氣罐,網友:這誰能頂得住啊!

在翠綠茂密的竹林中,藏匿着一群令人忍俊不禁的可愛使者——熊貓寶寶。它們宛如一顆顆精緻雕刻的玉球,圓潤得如同家中的「煤氣罐罐」,讓人一見便心生歡喜,愛意滿滿。作為中國的國寶,熊貓寶寶不僅因其黑白分明的獨特毛色和憨態可掬的模樣在全球圈粉無數,更
妙筆天成,弘揚國粹——張德聰 - 天天要聞

妙筆天成,弘揚國粹——張德聰

篆書,作為中國古老書法之一,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和歷史價值一直為人們所稱道。在篆書書法中,其字形勻稱、線條優美,給人以古樸、端莊的美感。張德聰先生的篆書,每個字的線條都呈現出一種流暢、圓潤的美感,給人一種強烈的視覺享受。特別是在書寫長篇作品時,篆書的線條之美更加凸
熊孩子在情感表達上有哪些特殊方式 - 天天要聞

熊孩子在情感表達上有哪些特殊方式

熊孩子在情感表達上確實有一些特殊的方式,這些方式可能與其他年齡段的孩子有所不同。以下是一些常見的特殊方式:直接而強烈的表達:熊孩子可能會直接表達自己的情感和需求,不經過太多的修飾或考慮。例如,他們可能會直接告訴父母他們想要什麼玩具或食物,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