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相互兜底,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2022年06月29日22:04:20 育兒 1660

前幾天帶女兒逛玩具城,意外看到這樣一幕。

一個年輕媽媽手裡拿着幾個奧特曼玩具,當著兒子的面訓斥身邊的丈夫:

「整天就知道買這些沒用的東西給兒子,家裡都一大堆了,錢沒地方花是不是?」

大庭廣眾之下,路人紛紛側目。

只見媽媽一臉怒火,爸爸弓着身子,面無表情。

雖然不知道這對小夫妻間究竟遭遇了什麼,爸爸犯了多大的錯,可媽媽毫不留情面的數落,讓我看到現在很多家庭相處中的悲哀。

孩子眼裡一切關於父母相處的模式,不該是這樣。

或許父母覺得在他面前互相攻擊、指責沒什麼,但事實上,這種行為造成的傷害,正潛移默化影響他的一生。


01三分拆台,九分傷害

《育兒大作戰》也有一對這樣的父母。

媽媽脾氣暴躁,對兒子的要求很高,一見兒子練琴練不好就忍不住抬高音量。

只要媽媽稍微一嚴厲,爸爸總會第一時間站出來,一邊出言替兒子解圍,一邊「批評」媽媽:「小孩子不是這樣逼的。」

不料,爸爸一番仗義執言,引來媽媽極大的不滿。

為了不讓爸爸干預自己的教育,媽媽甚至瞪大眼睛直懟過去「你能不能不要再發話了」。

父母相互兜底,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 天天要聞

這種情況遠不止出現過一次。

兒子找借口溜出房間放鬆一下,爸爸覺得沒什麼,還陪他一起看手機,有說有笑。

很快地,聞訊而至的媽媽硬是過來拉兒子罰站,理由是兒子撒謊騙了她,她氣不過。

面對爸爸的護子心切,媽媽乾脆把矛頭換一個方向,對爸爸嚷嚷:

「現在我在教育孩子好嗎?」

言下之意,是「爸爸閉嘴,別插手我對兒子的管教,你哪邊涼快哪邊乘涼去」。

其實,這對父母的做法,表面上看都是為了自己的兒子。

一個希望兒子能保持高度自律,不落下學習,一個則不想兒子那麼辛苦,能休息一下就休息一下。

可他們互相攻擊對方,指責對方教育的「不是」,深深刺痛了孩子脆弱的心。

身處在「不和諧」的家庭氛圍中,孩子感受到的是慌張、恐懼和割裂。

明明父母互相拆台,出發點都是他。

到頭來,受到一萬分傷害的,也是他。

韓非子說:

一家兩貴,事乃無功;夫妻執政,子無適從。

如果總覺得自己做得才對,在孩子面前詆毀另一半,毫不客氣地拆對方的台。

這就是給家埋下了一個隨時會爆炸的隱雷,對孩子的成長,更是一種莫大的隱患。


02 父母對另一半的態度,決定孩子未來的人生走向。

微博曾有一位網友問到:

畢業多年,我寧可選擇離家遠的工作,逢年過節也不想回家面對父母,我是不是不孝?

從他的分享中,發現原來他也有一對喜歡互相拆台,說對方壞話的父母。

小時候,只要爸爸帶他出去玩回家晚了,媽媽一定會「罵」爸爸,氣爸爸玩心重會帶壞他。

甚至會埋怨爸爸掙錢少,沒本事像鄰居那樣找到一份能養活全家的好工作。

雖然在媽媽面前爸爸往往都是忍氣吞聲認慫,但私下,爸爸會不停提醒他:

「別聽你媽的,沒讀過什麼書,整天像個總司令一樣指揮來指揮去。

我是脾氣好不和她計較,你有什麼事情也別老讓她知道,告訴爸爸就可以了。」

有段時間,他的確受不了媽媽的做法,試過和爸爸統一戰線,站在媽媽的對立面。

但稍微明事理了,他又覺得爸爸真和媽媽說的那樣不靠譜,連一點小事都解決不了。

究竟該信誰?又該選擇誰?

這種「二選一」的難題,成了他一路成長的困擾。

父母相互兜底,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 天天要聞

很想做到尊重父母,理解他們的處境,可一想到他們對彼此的負面評價,心裏也不自覺打起了問號,變得很難信任任何一方。

以至於離開家進入職場後,他對身邊的同事、朋友,總會心存疑問,不確定他們對自己是否真心,沒辦法完全敞開自己和別人相處。

都說父母對另一半的態度,藏着孩子未來的人生走向。

來自任何一方對另一半的不尊重,勢必會破壞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威望。

當孩子喪失了對父母的敬意和佩服時,他對親密關係、規則的認同感也會一點點消失,殆盡。


03 為另一半兜底,關鍵在這三件事上。

講到理想的家庭結構模式,德國心理學家海靈格表示:

「夫妻倆親密並肩站立,孩子站在父母的前面中間位置,如此一來,才能形成穩定的等腰三角形關係。」

這意味着,把另一半放在和自己一樣重要位置,尊重TA和愛TA,是孩子安全感的重要來源。

父母相互兜底,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 天天要聞

想維護另一半的權威感,為TA兜底,關鍵就在這三件事上:

1、不當著孩子的面貶低另一半

很多時候,父母之所以喜歡在孩子面前暴露另一半的缺點,或強行拉孩子站隊,不過是希望自己多一個攻擊對方的機會,讓孩子看看對方的不堪。

但這麼做,無疑是逼孩子成為家庭戰爭的犧牲品,得不償失。

大人的事情,始終要學會用大人的方式解決。

教育孩子成長這條路上,另一半是唯一的戰友和同行者。

留點面子給另一半,就算不認同也請關起門來講。

語言上多一些尊重和得體,即便自己似乎「輸」了,最後贏的都是孩子。

2、不把問題推卸到另一半身上

每個父母都是臨危受命,第一次接到「教育」這個棒子,誰都有做得不夠好,不完美的地方不管發生什麼事情,只要沒觸及底線,父母應該夫妻同心,想辦法一起面對解決。

孩子學習有困難,大家坐下來平心靜氣,看看能做點什麼幫助孩子;

家裡經濟遭遇危機,更需要大家擰成一條繩子,努力扛過去。

一味地把鍋甩出去,把問題歸咎到另一半身上,非但解決不了難題,還會給孩子帶來沉重的壓力。

所以,懂得設身處地,站在對方的立場考慮,共同面對經營家庭遇到的林林總總,這才是高質量父母的做事之道。

3、多說肯定、讚美另一半的話

前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中國總面試官蔣佩蓉女士在《佩蓉的媽媽經》中分享:

自從自己學會欣賞丈夫,表達對丈夫的肯定和認可後,不僅婚姻充滿激情,煥然一新,就連孩子也越來越懂得尊重丈夫,視爸爸為「英雄」。

在她看來,就算有些「甜言蜜語」聽起來很肉麻,自己也不大好意思說出口。

但自己懂得表達愛,願意說出讚美另一半的話,孩子會慢慢習慣,並且有一天,他們也會這樣對待自己的另一半。

放寬心胸,主動發現對方的優點,當夫妻間注入甜蜜的潤滑劑後,造福的將會是一整個家。


正所謂,父母什麼關係,子女什麼命。

對孩子最好的教育,是父母的互相兜底。

只有爸爸好好愛孩子的媽媽,媽媽欣賞並推崇孩子的爸爸,彼此不拆台、不指責,孩子感受到的才是親密關係間的溫暖和愛意。

每一個父母,都應該用自己對待另一半的好行為,合力樹立孩子成長的標杆。

在愛里長大的孩子,終有一天,定能收穫世界給予的特殊厚愛。



作者 | 哎呀媽,願用自己的心和筆,開啟孩子們的心靈世界。

圖片 | 視覺中國

如有侵權,聯繫作者刪除。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當代瓷畫藝術邀請展在景德鎮開幕——記著名水墨蝦畫家支南祥 - 天天要聞

當代瓷畫藝術邀請展在景德鎮開幕——記著名水墨蝦畫家支南祥

支南祥,一個用心在畫蝦的人。中國水墨蝦著名畫家,齊白石傳人,景德鎮中外陶瓷藝術協會理事。痴迷畫蝦幾十載,誠感齊白石夢中啟發,得真傳。創游蝦堂,盡綿力,揚中國水墨蝦。作品《清白》入選刊登在2024年1月出版的美術報,多幅作品入選天津美術出版社出版的中國現代名家作
窮瘋了!端午3天假,我從我媽身上薅了2000! - 天天要聞

窮瘋了!端午3天假,我從我媽身上薅了2000!

大家好吖,我是一隻小財喵~端午節小假期剛剛過去,由於老家還有點事,我就讓我媽來幫我帶兩天娃,親媽就在身邊真好啊。我們從老家回來的有點晚,我媽就主動蹭了我姐的車,算好時間,我剛到家,我媽就到我們樓下。我們現在離我媽家就8公里左右,基本每周末都
黃一鳴再發視頻回應爭議!稱有證據證明孩子生父是王思聰 - 天天要聞

黃一鳴再發視頻回應爭議!稱有證據證明孩子生父是王思聰

為了您更好的閱讀互動體驗,為了您及時看到更多內容,點個「關注」,我們每天為您更新精彩資訊!編輯:牛子閑談親愛的讀者們,您們好!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最近網上熱議的一個話題,沒錯,就是圍繞《青春有你2》選手黃一鳴和她孩子生父身份的那樁事兒。
哺乳期間,寶媽遇到過哪些困擾呢? - 天天要聞

哺乳期間,寶媽遇到過哪些困擾呢?

因為剖宮產的原因,下奶晚,寶寶先用奶瓶吃的水奶。等我有奶水了,寶寶卻習慣了奶瓶,怎麼都不吃親喂。打挺、抗拒、手推、扭過頭,反正就是不吃親喂。月子里哄着只吃了幾回,越不吃奶水越少。因為寶寶不吃親喂,一度認為寶寶和我不親,寶寶不愛我,徹底抑鬱了
我18歲的外甥,寧願自己在家看看短視頻,也不願意找女朋友 - 天天要聞

我18歲的外甥,寧願自己在家看看短視頻,也不願意找女朋友

我外甥就是這種情況,今年18歲,從1歲左右開始跟我父母在一起生活,她爸媽常年在廣東打工,過年時才回家呆1個月左右。小的時候因為門前是一條大馬路,大人告誡不讓到處亂跑,因此只呆在家裡玩,不怎麼和街坊鄰里的小孩玩耍,沒有什麼朋友,逐漸養成了靦腆
黃一鳴再發聲:孩子就是王思聰的,我有證據證明 - 天天要聞

黃一鳴再發聲:孩子就是王思聰的,我有證據證明

誰能想到,王思聰是在這樣的情況下當了爹!女星黃一鳴發聲自曝,稱自己生了王思聰的孩子,並稱是百分百毋庸置疑。 王思聰作為圈內知名的富二代,因為他不懼得罪圈內的明星,敢說真話,敢吐槽,因此人稱....
兩家孩子被醫院抱錯5年,雙方含淚換子,可孩子的話卻讓人心疼! - 天天要聞

兩家孩子被醫院抱錯5年,雙方含淚換子,可孩子的話卻讓人心疼!

本文陳述所有內容皆有可靠信息來源贅述在文章結尾如果自己養了5年的孩子不是自己親生的,那你會有怎樣的反應。溫州的兩對夫妻因為醫院的失誤,竟然互相抱錯了自己的孩子。直到5年後,這兩對夫妻才發現事情的真相,面對上天開的玩笑,兩對夫妻陷入了巨大的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