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開學碰上疫情,不少兒童青少年只好「宅」在家裡,除了完成作業、複習功課,其餘時間大多與電子產品為伴。這很容易對孩子們的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響。那麼,對孩子們來說,疫情期間該如何增強心理「免疫力」呢?
01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做好個人清潔衛生
在疫情期間遵照少出門、戴口罩、勤洗手的原則,保持個人和居家的清潔衛生。要保持作息規律,保證睡眠時間,合理膳食,均衡營養,增強自己的免疫力和抗病毒能力。
02 坦然面對情緒變化
理解和接納負面情緒
在疫情壓力下,孩子們可能會出現焦慮、恐慌、憤怒和煩躁等各種不良情緒。這是人面對應激事件的正常心理反應,是機體自我保護的體現。越是壓抑和否認,就越是容易被情緒支配。面對負面情緒,孩子們不必過於敏感和緊張,也不要否定自己的感受。只有積極理解和接納負面情緒的存在,才能更好地對情緒進行調節。
03 科學看待疫情防控
學習情緒調整方法
通過官方渠道了解防疫信息、相關科學知識及疫情防控措施,積極配合疫情防控工作,做到不信謠、不傳謠。學會一些簡單的心理調節方法,如「深呼吸放鬆法」「肌肉放鬆法」等來維持情緒穩定,也可以通過運動、音樂、傾訴來轉移注意力,增加積極體驗。

04 開展運動鍛煉
保持良好身體狀態
結合自己的興趣和生活條件,自主選擇活動方式,每天開展1小時左右的運動鍛煉,如進行墊上俯卧撐、仰卧起坐、平板支撐,還可以跳健身操、轉呼啦圈、踢毽子等。適當的運動不僅可以消除疲勞,提高大腦中的血氧含量,而且能夠促進大腦活動,既健身又悅心。
05 密切親友互動交流
做到隔離不隔心
在家裡可以利用電話、短訊、微信等線上溝通平台與同學交流、與親友保持聯繫。相互鼓勵與支持不僅能夠減輕孤獨感,也能增強戰勝疫情的信心,並增進情誼。

06 培養新興趣、新愛好
讓生活變得豐富起來
孩子們可以列出平日里一直想做但沒時間做的事情,比如烹飪、學樂器、繪畫、閱讀、養植物等,製成「願望清單」,按照優先級勾選出在家就可以實現的願望,培養健康的興趣愛好。可以根據家長和老師的推薦,選擇適合自己的課外讀物、視頻資源、電視節目等,利用網絡平台在知識海洋中暢遊,讓宅在家中的假期成為儲藏知識的好時光。
07 控制電子產品使用時間
做到合理有度
在家長的指導下,孩子們可以適當使用手機等電子產品,但使用時間不能過長,也不能影響正常作息。可以與家長確定好雙方每天使用手機和網絡的時段、時長等,共同遵守你們制定的規則,從每一天做起。
08 積極與父母溝通交流
力所能及做點家務
可藉助這一時機,多與父母溝通交流,在充分表達自身的感受和需求的同時,積極理解、支持父母,通過恰當的方式增進與父母的感情。主動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如打掃衛生、整理房間、洗衣做飯等,提高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勞動技能,幫助家長減輕負擔。

End
來源:健康中國、河北衛生健康
編輯:阿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