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上市無望,出規則倒逼司機!司機:已準備轉行!

今年的滴滴更激進了。

前前後後已經融資融了二十多輪,等着上市的投資人早已忍到了極限,多數人甚至已經開始後悔投了這家公司,為了找補投資人的信心, 滴滴一邊推出專門收割新司機的花小豬打車,重啟快的品牌,一邊與比亞迪聯合推出網約車D1,而投資人的壓力來的越來越大,滴滴變得越來越功利。

滴滴司機能感覺到,就算現在口碑值滿分,單量和流水依然上不來,因為狼多肉少,滴滴還在招募司機,而乘客並沒有明顯增長。現在還能看到滴滴的海量宣傳,充滿美好誘惑的廣告語“月入過萬,靈活自由”,引得人們無限遐想,司機丟下辛苦死板的舊飯碗,轉身投入滴滴的懷抱。

司機是多了,但你的單量呢?沒有單量,平台的新老司機賺什麼?!

滴滴又推出了花小豬,低價裂變營銷讓它玩出了高級感,但如今的出行市場早已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被嘀嗒、哈啰、一喂順風車在順風車市場三足鼎立,滴滴根本沒了位置,而背靠資本大佬的高德、美團、哈啰燒錢又在圍追堵截,滴滴想用低價訂單吸引用戶,早已不頂用。

但對滴滴來說,這問題不大,賺不到乘客的錢,本滴滴還可以賺司機的錢。

增加抽佣。平台的抽佣不斷增加,從以前的每單10%到現在的30%,持續翻倍的增長,並且平台的補貼、獎勵越來越少,甚至就算安排了補貼,一些小套路之後,也是得不到。

規則壓制,拿出一些小恩小惠,讓司機跑高峰單、特惠單,然後抽成抽的更狠。司機的付出和回報根本不成正比,司機每年為了訂單絞盡腦汁,看到“輕快司機”要爆單,加入,結果發現自己被降級,只能接特惠單,單量不夠,想去其他平台跑活,結果被神訪員發現,立刻扣光出行分,滴滴善變的嘴臉讓司機苦不堪言,司機變得越來越絕望。

不只如此,司機還要承擔監管、成本、交通安全等等一系列風險,而滴滴呢,坐等收錢,這就是滴滴的“高級”之處。

本就是輕資產的滴滴,不用提供生產工具,成本、風險自然不用自己承擔,車司機從我這貸款買,保費司機自己交,也不用給司機上五險一金,報酬也沒有特定規則和標準,如果有問題,那就是共享經濟這個新模式,與傳統模式不一樣。

撲朔迷離的平台經濟的規則,模糊的勞動報酬,不準確的權益標準,讓司機有口難辯。

資本家手握權利,想改遊戲規則就會想盡一切辦法,通過各種手段達到雙贏的目的,而受傷的只有司機。想跑滴滴的新司機們,看了這些如果你還想跑,那就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