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芯片女掌門”,曾預言美國斷供,花280億造出6個世界第一

最近,被一張圖片刷屏

照片是華為董事會的17名成員,是由持股員工代表會選舉出來的。

他們分別是:

董事長:梁華

副董事長:郭平、徐直軍、 胡厚崑、孟晚舟

常務董事:丁耘、余承東、汪濤

董事:徐文偉、陳黎芳、彭中陽、何庭波、李英濤、任正非、姚福海、陶景文、閻力大

受到任正非的影響,華為的高管們都很低調,許多在業內鼎鼎大名的人物卻很少站在鎂光燈下被人熟知,何庭波就是這樣的人。

海思老大何庭波,華為芯片女掌門人

出生於湖南長沙何庭波,一個男性的名字,在海思被叫老大,在芯片行業是一個叱吒風雲的女強人。

1996年,何庭波成為華為的一名工程師。兩年後,無線業務成為公司重點。何庭波被委以重任,一個人前往上海組建無線芯片團隊,後來又到硅谷學習,這讓她知道了中國和美國在芯片技術上的差距,同時也強化了華為芯片事業的決心。

2004年,華為開始謀劃新的手機業務,但芯片卻掌控在西方手中。一直專註於此的何庭波,成為任正非眼中打開局面的人。

“一定要站起來,芯片要做,怎麼強攻你說了算,我只能給你2萬人,每年4億美元。”這是任正非在2004年對何庭波說的話。

何庭波接下了這個任務,從此帶領7000名核心員工夜以繼日的研究加工,但國內芯片行業水平太低,進度緩慢,在花了20億美元之後,才發布了第一款處理器K3V1。但由於工藝落後K3V1慘敗。

這次慘敗讓華為的高管意識到,要想研究好芯片,離不開母廠的支持,無論是蘋果還是三星,都使用自家的芯片。

2012年,K3v2橫空出世,是當時全球最小的四核A9處理器,但由於發熱嚴重,被機友戲稱“暖手寶”。面對外界排山倒海般的質疑,海思大廈出奇的安靜,只有實驗室里的燈徹夜通明。

星光不負趕路人,十年磨礪麒麟出

2014年,海思發布麒麟910,首次將基帶芯片和應用處理器集成在一塊芯片中,自此開啟了手機芯片史上一段波瀾壯闊的逆襲。打破了高通一家壟斷高端基帶芯片的局面。讓人遺憾的是麒麟910發布當年,撕開高通防線的研發人王勁,突發昏迷,不幸離開了人世。.

10間,何庭波花了任正非280億元後,被外界成為“敗家的女人”,面對外界以及公司內部的質疑,何庭波始終一言不發,默默堅持。終於扭虧為盈,實現營收92億。自910開始,華為手機和芯片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到2017年時收入突破387億。

在年會上,已經成為中心芯片設計公司頭把交椅的何庭波說:“那些打不倒你的,只會使你更加強大。”

預感到會被美國斷供,海思兒女星夜兼程

多年後,任正非說,華為堅持做系統、做芯片,是為了“別人斷我們糧”的時候,有備份系統能用得上。

任正非的預感在19年應驗了,而何庭波也曾經說過:“預計有一天,所有美國的先進芯片和技術將不可獲得,而華為仍將持續為客戶服務。為了這個以為永遠不會發生的假設,數千海思兒女,走上了科技史上最為悲壯的長征,為公司的生存打造“備胎”。數千個日夜中,我們星夜兼程,艱苦前行。”

造出6個世界第一,芯片女皇登頂

1957年獲得諾貝爾獎的楊振寧曾說過,自己一生最大的成就,是“幫助克服了中國人覺得自己不如人的心理”。

支撐何庭波前進的,不是外界羨慕的高薪,而是眼看自己設計的芯片,讓身邊的世界一點點變得不一樣。這種改變世界的印象,成就了今天的海思,而麒麟980誕生之後,一舉拿下6個世界第一,何庭波成功登頂芯片女皇。

世界第一個7nm工藝SoC

世界第一個ARM A76架構CPU

世界第一個雙NPU

世界第一個Mali-G76 GPU

世界第一個1.4Gbps Cat.21基帶

世界第一個支持LPDDR4X-2133內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