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賽代引”效果明顯,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博創賽”促成47個項目落地珠海

走進位於珠海市香洲區的振海智能科技(珠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振海智能”),一部水下焊接機器人正在籃球場大小的巨型水缸中有條不紊地進行着焊接測試。

水和火這兩種“不容”之物,竟然可以神奇般地和諧共處,這背後離不開高層次人才貢獻的智慧。

振海智能的核心研發成員均為華南理工大學機械工程相關專業博士及博士後。2022年,他們組團參加了第一屆粵港澳大灣區博士博士後創新創業大賽,最終獲得銀獎。

獲獎之後,珠海市香洲區科技創新促進中心負責人就開始與技術團隊密切接洽,為他們找到了1000㎡的實驗生產場地,免除其3年租金。

“我們還在政府的幫助下,申報了創新創業團隊和獨角獸潛力企業,通過了科技型中小企業認定。公司落地之後,已獲天使輪投資1000萬元。”振海智能總經理趙天光興奮地說。

國內第一家開展水下焊接機器人和高端水下焊接電源研究、製造和銷售的專業化公司,就這樣落地珠海。目前,振海智能的產品及業務應用覆蓋“上天、入河、下海”多個領域,其研發生產的水下成套焊接裝備產品,有效解決了我國高端焊接電源“卡脖子”關鍵技術問題。

給政策、給場地、給福利……通過政府“保姆式”的引才服務,包括振海智能在內,第一屆粵港澳大灣區博士博士後創新創業大賽在珠海市香洲區成功舉辦之後,共有47個博士團隊項目成功落地珠海香洲進行孵化。

珠海市香洲區委組織部有關負責人翠介紹,通過“以賽促引”,政府打出了一套引才留才的政策“組合拳”——

在創業資助方面,免評審直接認定為區創業英才,並按獲獎等級給予最高500萬元的創業資助;

在基金投資方面,為大賽優質項目落地提供融資支持,單個項目最高給予2000萬元區政府投資基金支持;

在金融扶持方面,單個項目可直接享受最高100萬元的貸款貼息、20萬元的融資擔保等;

在人才住房、子女教育方面,為留香創業就業的人才優先提供人才住房、就近安排子女入讀公辦中小學、幼兒園等。

元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元育生物”)是一家專註於微藻創新技術開發與生產的生物學企業,可以在分子水平發現和創造微藻基資源,並能以工業化方法實現規模量產,這項技術在國內處於前沿水平。

“從一個Idea到如今落地投產,博創賽讓我們獲得了很多資源。”元育生物運營中心總經理曹淑萍說,比賽過程中專家評委以及第三方機構的寶貴意見,幫助他們順利組建團隊,搭建起自己的平台。

“經過這次平台比賽,我們獲得了許多專家的專業點評,同時也得到了政府的支持,技術有了明顯的改進。”綠鑰生物科技(珠海)有限公司總經理謝茂彬說。

2022年,他帶領團隊參加第一屆粵港澳大灣區博士博士後創新創業大賽,被珠海的人才服務所折服,將項目落地珠海。如今,公司正形成廣州—珠海兩翼發展的格局,致力於突破中國在生物3D打印方面的瓶頸,也降低了生物3D打印機器的成本,提高了我國3D打印在國際上的競爭力。

11月23日,第二屆粵港澳大灣區博士博士後創新創業大賽決賽將在廣州南沙舉行。共有220個高水平項目脫穎而出進入決賽,其中創新賽75個,創業賽75個,揭榜領題賽揭榜方案70個。

享受了大賽紅利,也有博士後團隊開始“返尋味”。趙天光透露,他們的科研團隊另有一個項目已經闖入第二屆博創賽決賽,希望通過比賽交流分享項目成果,促成更多合作。

南方+見習記者 李乾 記者 杜瑋淦

【作者】 李乾;杜瑋淦

廣東人社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