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錢8年,關店保命?“跑偏”的盒馬,被消費者狠狠上了一課


作為國內首家以“新零售”方式為噱頭的商超,創辦於2015年的盒馬,在短短几年內就實現了全部盈利,同時也迎來了發展的全盛期。

尤其在北上廣深等城市,盒馬曾經一度成為人們購買生鮮食品的主要渠道。

然而,在2024年的今天,盒馬卻已經完全“跑偏”了,自從今年三月中旬,侯毅宣布卸任盒馬CEO並退休的消息傳出之後,網絡上眾說紛紜,都說盒馬現在是“活不長”了。

那麼,這個曾經被視為阿里巴巴集團新零售“樣本”的盒馬集團,為何會落到如今這一境地呢?

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盒馬崛起的原因

作為盒馬這一品牌的創始人,侯毅背後,少不了心酸和淚水。

事實上,侯毅並非是“新兵”,在來到阿里巴巴之前,他曾經是在劉強東手底下的京東工作了很長一段時間,自從京東離職之後,才被阿里挖過來。

這位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出生的電商老兵,一直想在生鮮行業發展。在他看來,當時市面上的生鮮產品普遍存在品種不全、配送不及時等問題,導致消費者手裡拿着錢卻沒有辦法在第一時間內買到心儀的產品。

雖說侯毅早就想將這一想法付諸實施,奈何在京東的時候,他沒有得到劉強東的支持。

直到來到阿里巴巴之後,他的這一想法才趁着“盒馬”的旗號變成了現實。

對於全國第一家盒馬的開業,其實侯毅的心裡是充滿忐忑的,這一家企業不僅背負着馬雲“新零售”的夢想,而且背後還有着不小的資金壓力,為了能夠盤活這個IP,侯毅可謂是下了不少功夫。

盒馬創建伊始,侯毅就定下了“規矩”——主攻線下訂單,並且要做到30分鐘冷鏈配送,只有這樣,才能賺更多的錢,才能將“生鮮”的牌子打響。

果不其然,位於上海的第一家盒馬低調開業後立即吸引了許多消費者的注意,其app購買和配送模式也讓不少人覺得新奇,想要嘗試一下這個盒馬到底有多麼的“與眾不同”。

2018年,武漢盒馬開業的時候,侯毅了解到了一種名叫“藕帶”的地方特產,這種生鮮食品的生命期只有72小時,理論上,想要吃到新鮮的藕帶,只能在周邊地區。

但為了讓上海人民也能嘗鮮,侯毅決定白天派人採買藕帶,晚上空運回上海,第二天一早就擺在攤位上銷售,保證了藕帶的黃金賞味期。

同時,盒馬主攻的是“吃”和“體驗感”,進口的生鮮都是波士頓龍蝦、韓國生蚝、日本牡蠣等等在國內較為少見的種類,但,這場生鮮狂歡的背後也存在着一個巨大的隱患,那就是,成本

給消費者上了一課

事實上,在盒馬宣布“換帥”之前,盒馬就已經被消費者“唱衰”了。

今年2月,盒馬宣布北京、南京和長沙三城的門店無門檻起送費調整為99元,不滿99元則要收取6元的配送費

要知道,此前最貴的起送費也不過49,盒馬這樣上調,無疑是在將自己的前程“斷送”,將自己的客戶“敗光”。

顧客之所以會選擇盒馬,還不是為了“嘗鮮”嗎?買一些生鮮和早餐類的東西,湊個49的起送就已經不容易了,如今更是達到了99,否則就要6元配送費,這不就等於變相漲價嗎?

有人說,雖然盒馬此前已經做到了全面盈利,完成了“階段性的勝利”,但是其背後的資金壓力並沒有就此清零。

尤其是當盒馬開到小城市之後,這種資金後繼無力、顧客消費無力的感覺就慢慢湧現上來了。

畢竟,不是每一個城市的人都愛吃生鮮,也不是每一個城市的人都有能力消費的起高端生鮮。

如今,用戶們想要購買生鮮產品,仍舊有很多種選擇。盒馬或許是其中配送最快、種類最全的,但卻不一定是性價比最高的。

比如,如果顧客想要吃個冰淇凌、煮個湯圓,難道還要去湊個一百塊的起送費不成?下樓溜達一圈兒,小超市裡也能買到這些東西。

不得不說,侯毅是有謀略,有遠見的,但是也有些過於“激進”。他曾經設想過,要將盒馬開的遍布全國各地,但是很顯然,這一想法已經無法實現了。

盒馬的確是有自己的獨特競爭力的,這一點我們無需否認。但畢竟是一個商品,是一個靠消費者維持生命的企業,無論何時,盒馬都不應該放棄初心,忘記本心。

盒馬的滑鐵盧也給了我們一個教訓:顧客是上帝,這句話並非空穴來風。

參考資料:

《多次陷“賣身”傳聞的盒馬將去向何處》——上游新聞,2024年3月18日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