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拒絕妥協!工信部採取更堅定的立場,後果正在顯現

蘋果曾被稱為全球最有價值的科技企業,其佔據了絕大多數的高端智能手機市場份額,除了在中國市場上有華為和其競爭之外,在其他國際市場很少有企業能夠和蘋果相比。蘋果的市值一度達到3萬億美元,年營收超過千億美元,從之前公布的2022年全球五百強企業榜單來看,蘋果的營收排名全球第二。

蘋果能夠在智能手機市場上取得如此成績,從很大程度上來說離不開其獨特的IOS操作系統以及A系列芯片。尤其是蘋果的IOS操作系統擁有獨特的生態環境和大量的應用廠商參與到其中,這使得蘋果的產品具有很強的用戶黏性。

蘋果拒絕妥協?

最近中國工信部再次提出:在全國範圍之內,任何軟件都需要進行註冊。但是蘋果卻拒絕遵守這個規定,駁回了這個要求。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如果蘋果無法妥善的處理這個問題,那麼其在中國市場上的產品銷售將會受到十分嚴重的影響。

中國工信部規定軟件需要註冊才能夠進入市場,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在於保護用戶的數據和個人隱私。可是蘋果卻認為這項規定會給其帶來許多不必要的利亞,同時還會影響使用者經驗以及開發商的自主性,因此蘋果對於這一次規定表示了拒絕。

如果蘋果無法很好的解決這件事,那麼對於最近本就情況不好的蘋果來說將會面臨更多更加嚴峻的後果。對於蘋果來說,其應用商店本來就是一個很重要的特色之一,如果蘋果的應用商店受到影響,那麼無疑會對消費者的使用體驗造成嚴重的損害。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中國工信部在這方面並不大可能會妥協,蘋果不可能在這個方面搞特殊,因此想要繼續進入中國市場,蘋果必須要遵守中國工信部的相關規定和要求。更何況,中國市場可以沒有蘋果,可是蘋果卻不能沒有中國市場。

根據蘋果公布出的相關數據來看,中國已經成為蘋果最大的市場,蘋果的營收和銷售當中來自於中國市場的比例甚至超過了美國本土市場的比例。在今年第二季度的時候,蘋果除了中國大區之外其他大區的銷售額和出貨量都有所下跌,而中國市場則是唯一一個實現了增長的大區。從這個數據不難看出,如果失去中國市場那麼將會對蘋果造成嚴重的影響。

後果正在顯現?

最近一段時間無論是從外部市場環境變化、競爭對手還是從產品創新來看,蘋果的日子都不太好過。隨着全球經濟環境下行,消費者購買電子產品的慾望正在逐漸下跌,蘋果的銷售也受到了嚴重的影響。在唯一有所增長的中國市場上又面臨著華為強勢回歸帶來的市場環境變化,更何況還有小米、oppo等國內智能手機廠商的迅速崛起。

在產品創新方面,從iPhone15發布會當中三個小時有一個小時在介紹外表和邊框就能夠看出這款產品並沒有什麼創新。毫不意外的是消費者對於這款沒有什麼創新的iPhone產品也並不買賬,在iPhone15發布會結束之後蘋果的市值暴跌500億美元,iPhone15的銷售情況也十分的慘淡。

根據蘋果的財報數據來看,在今年第三季度蘋果的市值下跌超過11.6%。毫無疑問無論是市場、消費者還是資本都對蘋果最近一段時間的發展情況並不看好,在這種情況之下如果蘋果拒絕中國工信部的相關要求,在中國市場上的銷售受到了影響,那麼蘋果在市值方面的下跌幅度還會進一步增大。

很多人認為蘋果供應鏈當中中國供應商的數量高達26%,蘋果有大量的產品在中國大陸生產,因此蘋果並不會在中國市場上被禁售或者是受到限制。可實際上蘋果供應鏈當中中國供應商提供的零部件價值佔比僅為2%,蘋果也正在將產能轉移到印度、越南等地區。

毫無疑問,蘋果想要藉助在中國市場上的產能作為“護身符”是並不現實的,如果不遵守中國相關規定,蘋果必然會被在中國市場上禁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