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 15來了,印度卻把蘋果騙慘了!

本文內容來自於網絡,若與實際情況不相符或存在侵權行為,請聯繫刪除。本文僅在今日頭條首發,請勿搬運。


2月15日,爆料人士“ShrimpApplePro”在社交媒體上發布了一則令人期待的消息:蘋果公司即將推出iPhone 15 Pro,不僅會縮小邊框,還將引入一款全新的金色版本。這一消息立刻引發了廣泛的關注和熱烈的討論。

然而,就在這股熱潮席捲而來之際,印度蘋果生產工廠卻成了一大難題。據外媒報道,蘋果公司一直在積極擴大其在印度的生產能力,但這一過程充滿了艱辛和挑戰。這些挑戰不僅直接影響了蘋果的產品質量,還導致蘋果的工程師和設計師頻繁往返印度,花費數周甚至數月的時間來監督生產。


一邊是全球用戶對iPhone 15的期待,一邊是印度工廠的制約,蘋果在印度的製造計劃似乎陷入了困境,因為良品率問題令人擔憂。

印度的iPhone製造早已開啟,但卻面臨著巨大的挑戰。自2017年起,印度就開始生產低端的iPhone手機,而塔塔集團是印度最大的手機外殼製造商之一。據知情人士透露,該工廠的生產線上,每兩個iPhone零件中只有一個達標,能夠送往富士康進行最終組裝。這意味着該工廠的良品率僅為50%,與蘋果對近乎零缺陷的要求相去甚遠。蘋果工程師和設計師為了提高良品率,常常不得不花費數周甚至數月的時間,親自前往工廠進行監督。


兩位曾在蘋果海外業務工作的消息人士表示,該工廠正在積極努力提高生產的熟練程度。然而,除了良品率的問題,還有一個問題是蘋果在印度市場擴張的進程相對較慢。有一位了解印度運營情況的前蘋果工程師指出,蘋果在印度市場面臨著多重挑戰,一方面是缺乏緊迫感,另一方面與物流、通信和基礎設施等問題有關。蘋果想要在印度打造一個全面的製造產業,顯然並不容易。


蘋果的進軍印度市場決心堅定,但面臨的障礙卻不容小覷。蘋果一直希望減少對中國供應鏈的依賴,降低生產成本,並逐漸將業務擴展到越南、印度等地。早在2015年,蘋果就開始關注印度市場,蘋果CEO蒂姆·庫克曾親自訪問印度,並與印度總理莫迪會面,爭取在印度開設蘋果專賣店。

最近一次的蘋果財報電話會議中,多次提到了“印度”這個關鍵詞。庫克明確表示,他對印度市場充滿信心,並計劃在印度開設首家蘋果Apple Store。印度市場研究機構Counterpoint的研究員曾表示,蘋果擴大在印度的生產能力的一個關鍵原因是希望提升在印度市場的份額,因為印度市場潛力巨大。尤其在疫情期間,印度推廣居家辦公政策,推動了蘋果相關產品的銷售。據印度媒體報道,第四季度,蘋果在印度共售出了200萬台iPhone,環比增長了18%。


然而,印度存在強烈的貿易保護主義政策,規定外國公司必須在印度國內採購30%的零部件才能直接向消費者銷售商品。因此,蘋果不得不在印度建立生產工廠,以規避22%的進口關稅。這對蘋果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誘惑。

然而,建立工廠並不是一帆風順的事情。儘管印度人口眾多,市場潛力巨大,但印度的工人教育水平相對較低,本土的基礎設施、物流和通信等方面遠遠落後於中國。這些因素使得蘋果在印度的業務進展緩慢。Venture Outsource公司的總裁馬克·澤特表示,印度的代工工廠一直以來存在惰性問題。他指出,這些工廠常常在與客戶簽訂合同後不再積極主動,回應客戶反饋的速度也較慢。


綜上所述,蘋果想要複製20年前在中國建立的供應鏈體系在印度開展製造業務,面臨著極大的困難。

多年來,

多年來,蘋果與中國的合作已經累積了超過二十年的時間,建立了一個完整的供應鏈體系,其中包括iPhone、iPadMacBook等蘋果產品的生產。在中國,有着數量龐大的富士康工廠,這些工廠可以迅速滿足蘋果產品的生產需求。事實上,鄭州富士康工廠擁有近30萬工人,它通常可以承擔蘋果14系列手機80%的產能,而對於iPhone 14 Pro,鄭州工廠的產能甚至超過85%。


前科技行業分析師布萊恩·布萊爾曾多次參觀蘋果在中國的工廠,他形容富士康工廠之大如同向一個村民描述紐約市的龐大。與中國的供應商相比,印度的生產效率遠不如中國。一些蘋果員工發現,他們下達的任務通常需要數周時間才能完成,而在中國,團隊常常能在計劃之前數周內完成任務,這種速度讓人難以置信。


相對於中國,印度的製造環境存在許多問題。一些前來印度協助的工程師們發現,他們被安排在距離工廠2小時車程的酒店,而且網絡信號糟糕,每天都要浪費長達四個小時的時間在路上。

綜上所述,蘋果想要在印度實現類似中國製造的藍圖,面臨著極大的挑戰。儘管印度市場巨大,但印度的基礎設施、工人技能、物流和通信等方面都需要進一步改善,這使得蘋果在印度的製造計划進展緩慢,複製中國製造的成功模式變得困難重重。


總結而言,雖然蘋果在印度市場充滿信心,並希望擺脫對中國的依賴,但面對印度的各種挑戰,蘋果仍然需要時間來適應印度的市場環境。印度市場潛力巨大,但要實現成功,蘋果需要克服生產問題、提高良品率,並積極應對貿易保護主義政策和基礎設施問題。與中國的深厚合作相比,蘋果在印度的製造計劃還需要更多的時間和努力來取得成功。


以上內容資料均來源於網絡,本文作者無意針對,影射任何現實國家,政體,組織,種族,個人。相關數據,理論考證於網絡資料,以上內容並不代表本文作者贊同文章中的律法,規則,觀點,行為以及對相關資料的真實性負責。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關所產生的任何問題任何概不負責,亦不承擔任何直接與間接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