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楊卉 每經編輯:文多
每日經濟新聞聯合hcr慧辰,特別策劃“#消費有態度#——每經消費數據洞見項目”。經過嚴格數據評估,2023年1月(第三期)智能手機消費趨勢數據報告、消費態度指數和消費者品牌傾向榜單,已新鮮出爐。
本期調研通過“xmfactory體驗工廠”平台採集和收集數據。我們向中國內地市場的智能手機消費者發放問卷超3387份,累計回收成功樣本1730份,其中七成受訪者為男性,約三分之二的受訪者稅後收入超過8000元,過半居住於京津冀地區。
“雙十一”過後,智能手機市場在2022年底回歸理性和冷淡。從整體數據來看,本期消費態度指數為59.2,比上期的64.5回落了8.2%,相對冷淡的消費態度延續到了新的一年。
需要說明的是,本期調研對象中男性比例高於女性,而本期調研數據顯示,男性的消費態度指數為61.2,女性則略低,為53.7。
消費態度指數,由每日經濟新聞依託專業數據智能生產和行業洞察能力,聯合基於數據分析的數字化產品與服務提供商hcr慧辰,通過科學問卷調研和客觀數據分析模型構建。本指數定期動態更新,反映消費者主觀消費態度與趨勢變化。
消費態度指數由購買計劃、購買意願及購買時間三項消費者調研數據綜合折算得出。其中,購買計劃數據,是通過調研用戶半年內的購買意願得出——我們對有購買計劃的受訪者賦10分,還在觀望的賦3分,目前沒有計劃的賦0分,依據每項佔比進行加權得出;購買意願數據,是依據用戶對半年內的購買意願進行打分得到的加權平均數;購買時間數據是依據用戶購買時間規劃,對預計半年內購買的賦3分,3個月內購買的賦5分,1個月內購買的賦10分,依據每項佔比進行加權計算得出。為便於理解與對比,三項得分相加後,對總分進行了百分制換算。
本期調研數據顯示,受訪消費者中,明確在2023年有計劃購買智能手機的用戶僅佔18.6%;目前尚無購買計劃的消費者佔39.4%;還在觀望的消費者佔比最高,達42%。
對於有購買意願的消費者來說,預期下單周期並不長。其中,28.7%的消費者計劃在1個月內下單;50%的消費者計劃在3個月內購入新機;21.3%的消費者計劃在半年左右入手新機。
在影響購買手機的關鍵因素方面,本期調研中,性能、存儲空間、耐用性、外觀是用戶最關注的前五大因素。相較於上期調研,價格、續航這兩個因素的重要程度掉出前五,外觀的關注度則有所提升。
67.6%的受訪消費者預算充足,傾向於購買4000元及以上的機型,千元機的消費群不足受訪者的10%。
在受訪消費者的預算範圍內,有21.8%的消費者傾向於選購華為,vivo的品牌傾向度在本期超過iphone,俘獲了17.3%的受訪消費者。
部分消費者習慣於搭配購買,智能手機之外,平板電腦和藍牙耳機是消費者購買意願較高的兩款智能產品,佔比分別為44.3%和42.6%。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受疫情影響,能測出血氧及監測心率的智能手環、智能手錶熱度一度暴漲。但這些功能只適用於部分人群的短期需求,從當期消費數據來看,有計劃購買這兩款產品的消費者佔比分別為39.2%和38.5%,低於平板電腦及藍牙耳機。
不過,儘管近年來手機更新需求持續下挫,但此次調研結果仍釋放出不少積極信號。在接受調研的消費者中,2022年下單購買了智能手機的佔比61.5%。其中,有明確購物計劃,並已經下單了某款機型的消費者佔比37.6%。
值得注意的是,對23.9%的受訪消費者來說,儘管沒有明確的購物計劃,還是會在看到合適的產品時被“擊中”,從而下單。這意味着,對手機廠商來說,在需求不振的情況下,一年更新一款差別不大機型的固有模式顯然已不可取,打磨貼近消費心理的產品才是保住銷量的王道。
(每經記者王晶、可楊對本文亦有貢獻)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