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手機廠去造車,已經成為了很多人的現實。
比如華為早就在公開造車,華為已經與合作夥伴推出了極狐阿爾法S、賽力斯SF5、問界M5、問界M7、問界M5EV、阿維塔11等等車型。之前經常吹手機的余承東,都開始了吹車。
另外小米,也在造車,首款汽車要在2024年量產,雷軍稱是押上一生的聲譽造車
另外還有蘋果,雖然Apple Car項目是一波三折,但蘋果也沒有放棄,據稱又要重組Apple Car團隊,繼續造車。
為什麼手機廠要造車,原因在於手機已經無法承載它們的夢想了,隨着智能手機發展到頂點,很難通過智能手機獲得增長了。
所以這些廠商們需要尋找更加廣闊的賽道,智能汽車無疑是這個賽道,規模足夠大,同時正處於從燃油車到電動車的變革之中,智能手機廠商在人機交互、智能化方面有經驗,有積累,所以有野心的手機廠,想到汽車市場去分一杯羹。
而另外一方面,我們發現,有野心的車企,偏偏也要去造手機。
比如特斯拉,在2017年時就傳出要造手機了,不過雖然5年過去了,還沒消息。而最近消息是可能在2024年量產推出。
特斯拉為何要造手機?是為了擴展自己的用戶範圍,讓手機成為特斯拉汽車的延伸,同時也為了發展自己SpaceX的星鏈。
不僅是特斯拉,還有蔚來,也正在造自己的手機,蔚來造手機,與特斯拉是類似的,也是為了讓手機成為蔚來汽車的延伸,蔚來是以車為中心做IoT設備,再通過手機來滿足用戶未被滿足的需求。
除了蔚來外,吉利收購了魅族,目的也是為了自己的車機系統,為了人機交互,讓手機與汽車能夠整合,為用戶提供更多的,更廣的服務和體驗。
目前汽車越來越像電子產品,與手機的屬性越來越相似,所以在不久的將來,汽車與手機整合會越來越深入,想必造車的手機廠商,造手機的車廠,會越來越多,深度合作也會越來越多,雙方的界限會越來越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