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單車的違停違放依然突出

日前,北京市交通委公布了今年上半年,北京市互聯網租賃自行車行業的相關情況公示,而我們都知道,互聯網租賃自行車的另外一個人們更加熟悉的名稱就是共享單車。想必弄清楚這一點,大家就覺得這個事兒與自己相關了,因為共享單車早已經成城市出行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因為使用門檻低、出行成本可控,再加上是綠色出行、隨借隨還,所以很受年輕人們的喜愛,也是人們短途出行的必備工具之一。而根據上半年的公示,我們看到,北京市上半年的共享單車累計騎行量達到了四億一千八百萬次,日均騎行量達到了兩百三十一萬多人次,相較於去年同期增長了接近百分之十五。

不過,共享單車儘管給人們的短途出行帶來了很大的便利,可是在很長一段時間中也因為管理的不到位、押金退還難題、人為破壞和不按規定使用等問題廣受詬病。當然,這並非是在北京市如此,在全國各地區,都出現了相同的情況。特別是在共享單車投入初期,大量的共享單車運營單位為了及早佔領市場,而不惜代價地過度投放車輛,造成了供大於求、“車多人少”,由此也出現了管理不到位、服務不到位、違規停放、隨意丟棄以及更加惡劣的人為破壞問題,比如通過新聞鏡頭我們就看到有人將共享單車直接丟進了河裡,有人將共享單車騎到了樓上的家裡,有的人給共享單車上了私鎖,變成了自己的資產等等。針對這些亂象,相關部門及時出手,對投放車輛的總量進行調控,同時約談相關共享單車運營商加強對共享單車的管理和服務,切實解決出現的一系列問題。

其實,直到今天,對於持續性地加強共享單車的使用引導,以及通過技術手段來精準鎖定共享單車,便於共享單車的按要求停放,北京等城市都在持續努力。比如,今年上半年,北京的自行車電動車行業協會,就聯合了當前北京共享單車的三大運營商——美團哈啰滴滴青桔,在北京市內開展了連續性的“文明騎行 有序停放”宣傳動員,同時,也從加強法治建設的角度,對於違規使用共享單車甚至造成惡劣影響的騎行者進行了治理。比如,根據《北京區域互聯網租賃自行車行業規範用戶停放行為聯合限制性公約》的規定,僅僅是今年的五月份,就有三十名騎行車被納入到了“北京區域違規停放聯合限制騎行名單”。換句話說,每天都有騎行車沒有按照規定正確地使用共享單車,比較突出的現象就是沒有按照規定將共享單車停放到指定停車區域,甚至有個別不懷好意的騎行車,將共享單車停放在了馬路中間,在夜晚這樣的視線不好的時間段,尤其容易造成安全隱患。

比如在這三十名被納入到“限制騎行名單”的騎行者中,有十九名騎行者將共享單車違規停放在了環路和高速路的主路,佔比超過了百分之六十三,而這樣的行為是非常危險的,很容易造成交通事故。另外,還有十一名違規騎行車在核心區的十六個禁停區,違停超過三次及以上,佔比也接近百分之三十七。我們都知道,如果一次違停可能是無意為之,或者是實在因為辦事着急,一時半會又找不到便捷的停車點,於是違規停放。但是三次及三次以上的違規停放這就說不過了,這說明違規停放已經成為自然,是個人素質有待提升以及公共意識和責任心缺失的體現!為此,針對此,北京的相關部門持續聯合相關共享單車運營商,並且通過實施更加嚴格的研製措施和標準,來對相關違規行為進行更加嚴格的限制和處罰,從而更好地培育用戶文明騎行、文明停放、文明交通的好習慣。

另外,說起這份《北京區域互聯網租賃自行車行業規範用戶停放行為聯合限制性公約》,其實從今年的二月份正式實施開始,截止到七月底,已經有四百八十二名違規騎行車被納入到了“北京區域違規停放聯合限制騎行名單”,這也說明,如何幫助騎行車正確地將共享單車停放在指定區域內,依然是個重要的挑戰,在這方面犯錯的騎行車依然不在少數。而更加重要的是,放眼全國,各省市地區都在加強對違規使用共享單車的違規行為進行有力的監管和治理,其中特別是針對違規停放的情況,加強了嚴格管控。比如,就在前天也就是十六號,河南省鄭州市就公布了第一批被限制騎行的用戶名單,其中,有三十四十八名用戶“上榜”,而這些用戶將接受五天內無法騎行任何品牌的共享單車的處罰。

事實上,為了更加讓相應的處罰能夠落地有效,當地相關部門也聯合了當地所有的共享單車運營單位比如美團、青桔和哈嘍,從而對於違規使用者進行相應的懲戒。另外,當前,鄭州市的共享單車運營企業也已經共同發起了《關於鄭州市區限制違停用戶騎行聯合倡議》,積極配合當地相關部門,在市區展開違停違放共享單車的聯合限制行動。值得一提的是,這樣的限制活動取得了比較好的成功,經過大力的宣傳引導,目前當地的共享單車按規定在指定換車點換車的意識得到了顯著的提升,比如更具哈啰單車的後台運營數據顯示,當前定點換車率已經超過了百分之九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