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風口丨工信部回應擴大eSIM技術應用範圍可能性,行業發展拐點出現,eSIM滲透率有望持續增加

南方財經全媒體 資訊通研究員彭卓 綜合報道

近日,有網友在工業和信息化部官網留言詢問稱,最近eSIM卡的使用引起了更大的討論,請問我國是否有eSIM手機卡的推廣計劃?

對此,工信部9月15日回復稱,“我部高度重視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堅持在確保用戶合法權益和信息安全的基礎上,積極推動新技術新設備的應用和推廣。目前,我部正組織相關單位,研究推進eSIM技術在平板電腦、便攜式計算機及智能手機設備上的應用,待條件成熟後擴大eSIM技術應用範圍。”

圖片來源:工信部網站

同花順產業鏈中心信息顯示,eSIM節點歸屬於無線網絡節點下的的細分領域。A股相關上市公司包括了紫光國微天喻信息以及恆寶股份。相關概念包括了申萬通信設備指數(801102.SL),近5個月漲幅近28%,振幅高達42%。

圖片來源:同花順iFinD

圖片來源:同花順iFinD

僅支持eSIM的iPhone14系列將成為行業發展拐點

方正證券表示蘋果公司近日宣布推出iPhone14系列,其中在美國市場所售的該系列機型將僅支持eSIM技術,不再搭載物理SIM卡槽。Counterpoint分析師表示,蘋果推出僅支持eSIM的iPhone將是eSIM技術採用的轉折點

  • 從設備設計的角度來看,更薄、更小和對功率更敏感的設備外形等因素,也在推動eSIM解決方案的發展。

  • 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eSIM在如何無縫和安全地訪問服務方面提供了更大的靈活性。同時,它還可以節省現在用戶在門店配置手機或激活流程相關的時間和成本。

移動網絡運營商已經逐漸採用eSIM技術。隨着支持eSIM的設備生態系統進入主流,推動消費者的相關意識不斷提高,許多移動網絡運營商已經將eSIM技術集成到其網絡中。

華西證券認為eSIM隨着蘋果14進入供應鏈,行業有望超預期發展。如果蘋果在海外地區可以成功推廣eSIM手機,安卓廠商估計會選擇跟進。

eSIM設備出貨量2030年前將達140億台規模

川財證券指出,根據Counterpoint發布的報告顯示,2021年,智能手機、智能手錶、平板電腦、物聯網模塊和聯網汽車等眾多類別的支持eSIM的硬件設備出貨量超過3.5億台。未來五年,基於硬件的eSIM(eUICC)仍將是主導的eSIM技術,並將佔出貨量的一半以上,eSIM設備出貨量2030年前將達140億台規模。

圖片來源:Counterpoint

政策持續推進eSIM技術應用及拓展

首創證券指出,早在2020年,工信部發布批文同意中國聯通開展物聯網等領域eSIM技術應用服務。同年,工信部向中國移動和中國電信發布了類似批文。截至2020年10月,三大運營商均被允許開展物聯網等領域eSIM技術應用服務。下發批文主要是為適應互聯網行業應用加快從消費型向生產型轉變的需要。

工信部2021年底發布的《“十四五”信息通信行業發展規劃》提到,推動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邊緣計算嵌入式SIM卡(eSIM)、先進計算和量子計算等新興技術應用,深化新技術新業務在垂直行業和領域的拓展。

本次,工信部答覆,正組織相關單位,研究推進eSIM技術在平板電腦、便攜式計算機及智能手機設備上的應用,待條件成熟後擴大eSIM技術應用範圍。

投資建議

太平洋證券認為未來五年eSIM在消費電子中的滲透率有望持續增加,並且會廣泛應用於智慧城市、智能家居、工業互聯網、車聯網、智慧醫療等垂直領域,對推動蜂窩物聯網的規模化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

華泰證券認為,eSIM的發展與智能終端的小型化、功能穩定性等要求密切相關,同時也是運營商拓展新業務的重要抓手。eSIM將拓展其在消費物聯網及工業物聯網領域的業務發展

中國銀河證券認為,在5G萬物互聯時代,各類終端紛紛湧現,如工業場景的物聯網終端和消費電子中的智能手錶、運動手環等。這些終端均對設備體積、抗震要求、功耗和存儲要求較高,eSIM卡恰好與其無縫對接,可充分滿足要求。

機構推薦個股

  • 紫光國微(002049.SZ):公司的安全芯片產品早在2018年已通過中國聯通eSIM管理平台測試。

  • 天喻信息(300205.SZ):公司在投資者互動平台稱,公司向電信運營商、物聯網行業等客戶提供eSIM產品及相關服務。

(報告來源:太平洋證券、華泰證券、中國銀河證券、首創證券、川財證券、華西證券、方正證券;本文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刊載內容來自持牌證券機構,不代表平台觀點,請投資人獨立判斷和決策。)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