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了好幾頓後,國家對這個行業的態度有了改變,還給了馬雲新任務

你可能沒有聽說過社區團購這個詞,但你很可能用過。在App上選擇附近的小店,今天選好要買的東西,明天去上午就能取貨,不用出遠門就能拿到一整天需要買的菜,非常方便。

今天,你聽說過的互聯網大公司,都在打在社區做生意的主意。阿里、京東、拼多多、美團、滴滴……等全部親自下場血拚。

然而,這麼方便的購物模式,在發展初期卻讓國家非常頭疼,連着被打了好幾頓!

原來,社區團購剛剛興起的時候,為了搶佔市場,互聯網巨頭們開啟了瘋狂撒錢補貼模式,

利用低價營銷的策略吸引用戶:通過一分錢買雞蛋,1毛錢買水果等操作,迅速吸引了大批新用戶,但對傳統市場的經營者造成了衝擊和影響。

人民日報直接發文警告,社區團購不要惦記老百姓幾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科技發展星辰大海。新東方校長俞敏洪也公開表示,外賣和社區團購是一種低趣味的行為,市場監管總局還出台了“社區團購九不得新規”,處罰了幾家社區團購企業,一時之間風聲鶴唳。

讓所有人想不到的是,阿里巴巴成為第一個讀懂監管的用意的企業:處罰不是目的,畢竟國家還是提倡技術創新服務民生。

這不禁讓人想到,在被罰182.82億元之後,阿里的回應:誠懇接受,堅決服從!看來,阿里這次是真的被罰疼了,罰怕了!阿里也意識到,國家的處罰不是為了限制企業的發展,其實是在用另一種方式讓企業變得更好。而在阿里的努力下,社區團購這個行業也漸漸進入正確的軌道,被國家認同。

就在最近,人民日報點贊了一位叫單麗娟的單親媽媽。她通過自己的努力經營着社區小店,主動嘗試新的商業模式,接入阿里巴巴盒馬集市後,她的“麗娟便利店”的人氣比以前更旺了,社區居民購物更方便,單麗娟賺得也更多了。

可見,創新一直都是被鼓勵的,除非巨頭們把路給走偏了,國家覺得有必要才會出聲警告,絕對不要想成鐵板一塊。阿里聰明地把社區團購做成了社區商業,提出“服務每家店,只為每個家”的口號,把和小店小攤小販搶生意,變成幫助小店小攤小販賣得更好,小店能賺錢,居民能省錢,這才是國家希望看到的方向。如果還是像以前那樣一擁而上,很可能落得一地雞毛。

對此,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