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悠絡客沈修平:AI+零售將會“爆炸式增長”!

2020年11月25日22:56:07 科技 1328

專訪悠絡客沈修平:AI+零售將會“爆炸式增長”! - 天天要聞

AI+零售究竟會是怎樣的碰撞?我們先來做個體驗。

顧客進入一家門店,銷售導購能清晰的通過手機前端信息,知道到店顧客是新客還是熟客,顧客在店內消費過哪些產品,消費力如何,顧客逛店路線及感興趣的商品。結賬時,只需人臉識別,就可核實會員身份,顧客快速買單。這是在疫情戴口罩情況下,人臉精準客流準確率都可達90%以上。

另一邊,顧客去餐廳就餐,挑選好可口的飯菜,將菜盤放入結算台,“只需三步最快三秒的AI自助智能結算”,能快速完成支付。

這些都是在第二十二屆中國零售業博覽會上,悠絡客的智慧零售和智慧餐飲帶給我們的實際體驗。

而帶來這些體驗,是悠絡客一路到今天已經跑了11年,一直發展到AI領域的頭部,雖然不易,卻建立了行業壁壘,也為行業的發展樹了標杆。我們專訪了悠絡客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沈修平,發現其背後的核心密碼。今天,我們通過幾個關鍵點來解讀。

專訪悠絡客沈修平:AI+零售將會“爆炸式增長”! - 天天要聞

(悠絡客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沈修平)

1

         引爆點。

      零售業數字化已成為必選題

《數字中國指數報告(2020)》指出,2019年,數字中國總指數增幅繼續保持在73.2%的高位,代表中國數字化水平在持續增長。普華永道最近發布的報告也稱,疫情正在推動中國零售業數字化轉型。

我們認為,數字化在這個節骨眼上迎來了一個“拐點”。但對於這個賽道的玩家來說,要抓准這個節點很難,背後是長期主義的投入。而悠絡客無疑是跑在前頭的。

在沈修平看來,他等來了一個引爆點。“11年的發展我們把它分成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互聯網化。我們紮根計算機視覺領域,把攝像頭上雲。第二個階段:產品化。通過攝像頭幫助客戶做數據採集,做分析,做管理。第三個階段:AI技術突破。商業場景更多需求,需要AI技術去實現它。”

事實上,AI的商業應用到目前仍處在萌芽期,很像2000年左右時期的互聯網,但20年過去,互聯網對今天的商業環境產生了巨變。而AI對零售業的改革也會是歷史性的趨勢。未來這個市場也會出現指數級增長。

現在擺在品牌商/零售商眼前的是,數字化已經是必選題。但要如何選?怎樣才能在拐點期取得先手優勢?這要從傳統行業的“痛點”出發來思考。

2

         全場景滲透。

      解決客戶需求的根本是降本增效

根據相關機構統計, 2019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已經突破40萬億,成為全球第二大消費市場。即使今年受疫情影響下, 1—10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也達到了311901億元。新消費在帶動整個零售業快跑。

我們看到各個板塊中,鞋服、化妝品、家居等等,這些年都保持一個穩定的增速。但我們在接觸的大部分的傳統零售企業中,特別是一些連鎖門店經營企業,他們做數字化轉型往往只是更多工具的各自應用,沒有精準數據打通,更別談數字化決策。

沈修平表示,傳統零售行業的痛點是,原來的收銀數據、CRM等數據分析的維度不夠多,跟消費者之間還沒有完全打通。通過AI技術幫他們解決困難點,比如引流,營銷,管理,人貨場等問題。

但同樣存在一個挑戰,商家的需求其實非常多樣性。如鞋服、餐飲和美妝從品類和場景需求上都很大差別。如何才能做到全場景滲透?

悠絡客根據場景需求將“模塊化產品”做深。我們的產品會有很多的應用模塊,各個模塊它可以適應不同行業的場景需求。我們產品的架構底層是一個視頻雲,把多點的智能攝像頭全部把它連到一個平台裡面。中間層是一個數據採集,輸出各種類型全面的數據。應用層模塊化,未來可能幾百個模塊可以適用於不同的行業,不同的客戶需求。形成一個三層級的產品模式。沈修平表示。

不僅自己需要面對品牌商/零售商家,為了讓AI能更好的融合場景,悠絡客還與深度行業服務的ERP、CRM等細分化的服務企業合作。沈修平介紹,通過paas平台輸出給合作夥伴,我們做生態鏈,讓他們去快速推進市場,他們自己能把我們的產品,技術迅速帶給我們的用戶,讓他們使用起來。目前騰訊、用友、海信等都是悠絡客的合作夥伴。

在我們看來,其做生態鏈的方式,一方面能深度滲透服務不同行業,同時能加快其擴張的步伐。與生態合作夥伴的關係越牢固,其紮根市場的穩固性就越強。

我們從成績上來看,悠絡客業務目前覆蓋鞋服、餐飲、醫藥、汽車、快消、飾品美妝、地產物業、美容美髮等多個行業。累計簽約客戶門店數165.6萬家,同時有2000+家服務網點鋪設全國。

3

3輪驅動。

      數據、算力、算法同步走

“雲經濟學”之父喬·韋曼喬.韋曼認為,新零售是一場技術驅動為主的變革,軟硬件技術對於今天的零售業非常重要(包括倉儲機器人、跟蹤系統、推薦算法、用大數據進行營銷和零售的分析等)。

專訪悠絡客沈修平:AI+零售將會“爆炸式增長”! - 天天要聞

AI對於智慧零售的實質應用會表現在哪些方面?我們來看下整體的流程,從消費者過店(數據統計)-進店(精準導購)-逛店(行為路徑)-熱區(商品推薦)-結算(刷臉支付),全交易流程依靠的是數據、算力、算法,給到前端銷售和後端決策最精準高效的信息依據。

比如通過人臉精準客流精準統計門店過店客流、進店客流、停留時長、進店轉化率、成交率等關鍵信息。

通過AI算法記錄、分析顧客逛店路線及坐標,勾勒出店內的熱點區域和路徑,幫助門店發現貨架區域、商品與顧客的關聯價值,指導門店經營。

同時,悠絡客LBS選址基於騰訊生態日均LBS定位 1100億次,覆蓋10億終端的超級大數據,指導品牌商/零售商進行精準選址。

而效果如何?沈修平舉例道,國內某知名的鞋類品牌,全國有7000家門店,應用視頻雲解決巡店問題,把督導工作放在線上,大量節省巡店成本。應用悠絡客的人臉設備做客流,能有效解決店員導購轉化率的問題。同時還可以通過悠掌柜來解決如拼單現象等收銀舞弊問題,每個月每個門店可以大幅減少損耗。

我們了解到一組數據。圍繞着零售業的人、財、貨、場,悠絡客近幾年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績,包括降低損耗最高達到85%,效率提升最高超過200%,營收提升了22%等。

4

4個價值點。

      數據、算力、算法同步走

在結合我們對新零售領域的洞察來看,悠絡客實際上還在4個價值點上構建品牌商/零售商未來的競爭力,包括數字化門店、貨找人、私域流量、極致效率。

數字化門店。目前動輒上百萬一個門店裝修,都還是傳統裝修。未來的門店,我們叫科技裝修。這塊的投入應該會逐漸增大。沈修平表示,假設一個門店的AI投入10萬,按全國兩千多萬的門店數量計,都有2萬億的市場。而且這也是大的趨勢。

我們特別注意到,很多快速成長型的企業選擇悠絡客,如泡泡瑪特、書亦燒仙草等,門店數都在快速增長,它們也都在做數字化門店的投入。

貨找人。以往的商業模型都是人找貨。其邏輯是消費者有需求了再到實體門店/電商平台購買。未來是貨找人的模式,正是基於AI的數字化能力,能讓貨精準匹配到消費者,並促成轉化。

私域流量。而數字化驅動能給企業挖掘到更多潛在客戶,並有效對老客戶進行管理和激活,提升復購。特別對於當下私域流量的建設,悠絡客實際上還充當了運營者的角色。

極致效率。以往分散的ERP、CRM等系統,通過AI技術,在雲平台上實現從前端到後端,各個組織和業務部門之間的全面數字化打通,不僅在運營流程上效率全面提升,從市場到決策之間的路徑,也更加高效。

而對於未來的戰略發展。沈修平的眼光放在2塊:

一是,不斷做大市場。未來3-5年會加大擴展合作客戶、合作門店到幾百萬級,營收向數十億級進發。二是,我們了解到,悠絡客在2013年披露了KPCB的A輪融資,此後,曾陸續獲得包括騰訊、東方富海、理成資產、中昌數據、招商局創投等國內多家頂級機構投資, 2018年初悠絡客完成C輪融資,同年,悠絡客的C+輪獲得了騰訊投資的再次投資。資本市場的加碼也讓其在這條賽道上跑的更快。

寫在結尾。

「零售商業評論」認為,AI+零售一定會雙螺旋發展。數字化作為血液,融入到“人貨場”的各種應用場景中,其打破了原有的零售邏輯,正在重構商業模型。數字化將帶動零售各業態呈指數級增長。

而悠絡客扮演的是“主攻手”。

科技分類資訊推薦

長安與東風重組新進展:朱華榮稱不會改變長安既定戰略 - 天天要聞

長安與東風重組新進展:朱華榮稱不會改變長安既定戰略

2月9日,長安汽車和東風集團股份(00489.HK)同步發布了控股股東“正在與其他國資央企集團籌劃重組事項”的信息。長安汽車的控股股東是兵裝集團,而東風集團股份的控股股東是東風公司。隨即,長安汽車和東風集團這兩家汽車央企將合併重組,成為業內關注的焦點。
公安部出手了!年齡限制放寬10年、送考下鄉,2025年考駕照不難了 - 天天要聞

公安部出手了!年齡限制放寬10年、送考下鄉,2025年考駕照不難了

電動車加強管理以後,要求機動車類型的車輛需要持證上路,但是老年人考駕照卻受阻,一方面有年齡的限制,另一方面偏遠山區考駕照不方便,所以在2025年公安部出手了,年齡限制放寬10年,同時推出送考下鄉服務,還進一步的降低考駕照的費用,2025年起考摩托車駕照不難了。
從“星靈安全守護體系”到昊鉑HL,看懂廣汽科技日 - 天天要聞

從“星靈安全守護體系”到昊鉑HL,看懂廣汽科技日

發布會以技術切入,並全程圍繞安全展開。廣汽集團董事長、總經理馮興亞率先登場,宣布2025年四季度將正式上市支持L3級智能駕駛的車型,他同時強調面向自動駕駛時代對智能駕駛技術、整車安全架構以及突發風險處理能力的要求更高。如何才能滿足更高的要求?馮興亞提到了“廣汽
關稅大棒下,最受傷的車企出現了 - 天天要聞

關稅大棒下,最受傷的車企出現了

特朗普的關稅大棒剛揮出,尚未嚇退“外敵”,卻先刺痛了自己。近日,擁有瑪莎拉蒂、Jeep等14個品牌的全球第四大車企斯泰蘭蒂斯突然宣布裁撤900名美國工人,關閉加拿大和墨西哥兩家工廠,北美生產線陷入癱瘓。幾乎同一時間,捷豹路虎宣布暫停對美出口一個月,奧迪更是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