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各大車企交出了2025年6月份交付量的成績單,新的排名也隨之出爐。在這裡劃一下重點:零跑汽車6月交付48,006台,創歷史新高;小鵬汽車6月共交付新車34,611台,同比增長224%,連續8個月交付量超3萬台;小米汽車6月交付量超過25000台。2025年6月,理想汽車交付新車36,279輛,第二季度共交付111,074輛;蔚來2025年6月交付車輛24,925輛,同比增長17.5%。
此外,還有一家品牌值得注意,一汽奔騰6月銷量18269輛,同比增長28%。2025年1-6月奔騰整車銷售87517輛,半年度銷量創歷史新高,同比增長43%,增速達到行業平均增速近3倍。
與此同時,嵐圖汽車6月銷量10053輛,同比增長83%,阿維塔6月銷量10,153輛,同比增長117%。和5月銷量相比,變化不大,市場表現穩定。
從以上品牌來看,大家在6月份的情況基本保持增長的形勢。下半年隨着更多車型上市,競爭格局或進一步重塑。
小鵬和小米勢頭正足
小米汽車在6月的交付量超25000台,相比較4月份和5月份均為28000輛的成績,是有所下降的。現在看來,小米汽車6月份交付情況下滑,主要受yu7發布的影響。6月底,小米汽車發布了最新車型yu7。開售18小時,小米yu7鎖單量已突破240000台。同時表示正在全力以赴抓緊生產新車。
也就是說現在,小米汽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yu7提升產能方面。從用戶層面來看,在中國市場,大家明顯更喜歡suv車型。2025年1月數據顯示,suv在乘用車總銷量中的佔比約為49.7%,接近半數份額,成為乘用車市場的主力車型。我們看純電品牌特斯拉在中國市場,model 3和model y的銷量就差得特別多。後者明顯高於前者,2025年前5個月,model y累計銷量12.78萬輛,model 3累計銷量7.55萬輛。諸如理想、鴻蒙智行、嵐圖、騰勢、阿維塔等品牌,其主力車型還是偏向suv。
因此,消費者對於小米yu7的觀望心態難免會影響su7的六月銷量,不過這也是“肉爛在鍋里”的結果,小米品牌沒有損失。
小鵬汽車6月共交付新車34611台,同比增長224%。2025年1-6月,小鵬汽車累計交付新車197189台,超過2024年全年交付量。
目前,小鵬汽車的產品已經覆蓋15萬-40萬元市場。mona m03(售價區間11.98~13.98萬a級轎車)、p7+(18.68~21.88萬)、x9(高端mpv),產品矩陣實現差異化,滿足多元需求。
其中,小鵬x9第二季度交付7,451台,環比增長112%,連續兩個月蟬聯細分市場銷冠;小鵬p7+累計交付超62,000台,連續7個月位居15萬-20萬元級銷冠;小鵬g6 6月交付8,700台,主打ai智駕和超充技術。
據了解,小鵬mona m03自2024年9月開啟交付以來,已連續10個月實現單月交付量超1萬台。2025年5月,mona m03 max版上市即交付,訂單佔比穩定在80%以上。max版搭載雙orin-x芯片(算力508tops)和圖靈ai智駕系統。
另外,理想和零跑這兩位增程選手,表現同樣不弱。尤其是零跑,通過“半價理想”的定位,價格僅為理想的一半,但配置相近(如800v快充、激光雷達、後排加熱/通風等),滿足家庭用戶對空間和智能化的需求,迅速搶佔了市場份額。
各家品牌都各自的絕招
從這幾個月的發展態勢來看,中國新能源車市已經出現了分化的形勢。理想、小鵬、鴻蒙智行、零跑、小米各有各的絕活,在2025年的競爭中取得了領先優勢。
首先要說的就是小米汽車。小米汽車憑藉其在技術、產品、營銷及生態整合上的創新,已成為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黑馬”。2024年,首款車型su7實現爆髮式增長,成為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現象級品牌。2024年全年交付13.69萬輛,超額完成年初10萬輛目標,刷新新勢力品牌首款車型年銷紀錄。如今,yu7更是驚人,開售18小時,鎖單量已突破24萬台。再加上雷軍超強的營銷能力,使得小米汽車名聲大噪。硬生生把蔚小理比成了老新勢力。
小米汽車的成功源於技術普惠+生態賦能+流量裂變的三重協同,其模式重新定義了智能電動汽車的競爭維度。
和小米汽車一樣,華為也有着技術普惠的優勢。鴻蒙智行將huawei ads 3.0高階智駕系統應用於多款合作車型(如問界m7、智界s7),支持高速、城區、泊車全場景自動駕駛,功能對標50萬級豪華車,但合作車型售價下探至25萬-40萬區間。比如賽力斯、奇瑞等車企藉助華為技術,快速推出高性價比智能車型,如智界s7起售價24.98萬元,問界m7起售價24.98萬。
此外,鴻蒙智行通過“界”字系家族(問界、智界、享界、尊界),覆蓋20萬至150萬元價格帶。
鴻蒙智行和小米汽車還有一個相同點,那就是余承東。雷軍固然是營銷奇才,但余承東也極具影響力。一句遙遙領先,把華為的品牌知名度從it圈帶到了汽車圈,極致營銷手段打破行業認知邊界,
說到理想汽車,李想前幾年也和余承東一樣,以敢想敢說聞名,在微博上懟天懟地懟空氣,掀起過不少風波,被稱為“微博之王”。也可以說,這是當年的理想汽車除了壓對增程這條技術路線外,李想這種具有攻擊性和爭議性的風格也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現在,理想汽車已經過了0到1的創業階段,李想本人的活躍度迅速下降,一改昔日的“嘴炮”作風,而變得更加務實。比如降低了今年的銷量目標,調整了公司的組織架構。
零跑的成功,大家只看到了“半價理想”的功勞。其實更本質的原因是,零跑汽車因為起點低,沒有所謂的偶像包袱,能夠迅速調整策略。比如儘管被人稱為半價理想(這在其他品牌身上不可想象——都是創業公司,我憑什麼學你啊),但是零跑卻保持了相當的戰略定力,最後收穫了銷量,還成為第二家實現盈利的新勢力品牌。
總結來說,頭部的這幾家品牌哪個都不白給,都有自己能安身立命的絕招。未來,競爭還得進一步白熱化,它們之間的鬥爭將會更加精彩。
百姓評車
2025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已進入深度調整期,行業呈現出"技術迭代加速、市場分層固化"的鮮明特徵。值得注意的是,當前頭部陣營尚未形成絕對優勢。這種"強而不霸"的格局,為技術突破或模式創新的後來者保留了機會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