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家明星企業轟然倒下!百度在湖北的總代理商——武漢世紀百捷,正式宣告破產。
一紙公告,終結了這家年營收接近20億元、曾服務整個華中市場、員工數超過1000人的百度核心代理商的輝煌歷史。
從“百度營銷的中流砥柱”,到走上破產清算的路,這轉變實在太快,快得讓人猝不及防。
一則破產公告,震碎一地“代理夢”
7月初,武漢世紀百捷在其官方微信公眾號發布公告稱:公司將在未來半年內完成破產清算程序。
消息一出,不少廣告圈從業者第一時間發出驚呼:“百捷?那可不是普通公司啊!”
沒錯,作為百度在華中地區的區域總代理,百捷的體量和地位曾是無數地方代理商羨慕的標杆。
這家公司成立於2003年,正值中國互聯網廣告井噴的前夜。彼時的百度如日中天,各大區域代理一票難求。百捷搶下湖北區域後,靠着早期流量紅利、百度品牌背書、強力銷售團隊,迅速在中部市場站穩腳跟,一度成為百度系統內最賺錢的地區代理之一。
根據官網介紹,百捷服務範圍覆蓋整個華中,業務輻射全國。公司年產值逼近20億,團隊人數一度突破千人,號稱“百度營銷第一梯隊”。
誰能想到,這樣一家公司,說破就破了?
百度代理商的黃金時代,真的結束了
回頭看,百捷的倒下並不是一個孤例,而是一個信號——“百度代理模式”正在逐步退出歷史舞台。
在移動互聯網興起、私域流量爆發、平台型廣告產品變化巨大之後,傳統“區域總代+地推+客戶經理”的模式,已經越來越難吃到蛋糕了。
說白了,廣告主現在更願意直投平台,品牌方也更偏向自己組建投放團隊,用DMP、CDP等數據工具做精準營銷,“找代理”的剛需,在快速下滑。
另一方面,百度自身也在調整。
近年來,百度持續推進“直營化改革”,核心關鍵詞:減少代理、提升直控。尤其是2022年以來,不少地區的代理名額不再續約,更多業務轉由百度自營銷售團隊對接。
代理商被架空了,客戶被平台“搶走了”,利潤也就越來越薄了。
而對像百捷這樣的老牌總代來說,最大的挑戰就是——轉型太難了。
你想啊,從“包攬華中大盤”的區域巨頭,忽然要砍掉傳統線索業務、縮減團隊結構、重新適應短視頻和私域邏輯,哪有那麼容易?
它們本身就“太重”了,太依賴原有的百度體系,換軌道成本高,掉頭又慢。
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是真的完蛋
雖然百捷多年營收數字亮眼,但這類代理公司的商業模式,很多時候靠的是高周轉+高投入+預付款制,現金流一斷,就非常危險。
比如:
- 客戶先欠款跑了,平台那邊要先墊付;
- 廣告投放量驟減,銷售提成跟不上,人員激增變負擔;
- 百度政策一變,要重新保證金、進貨價漲了,利潤就沒了。
據內部消息人士透露,百捷近年來經營成本劇增,加上整體行業利潤率大幅下滑,現金鏈早已捉襟見肘。
事實上,早在2023年底,就有部分業內人士爆料百捷開始“控制發薪”、裁員收縮、部分客戶投放不續費……只是直到今天,這個“冰山”才徹底露出水面。
很多代理商表面光鮮,背後可能早已是負債經營、透支燒錢。
不是百捷太差,是整個生態變了
如果說這幾年哪些行業是“被平台打敗的”,那百度代理體系絕對在列。
過去靠“客戶資源+本地化服務+平台對接”能活得風生水起,現在只剩價格戰。
你不是最低CPC?客戶不要你。
你不給返點、不墊預算?客戶跳槽。
你不給返現或優惠?直接去找百度官方渠道開賬戶了。
原來的業務壁壘,被平台和數據打穿。
而且百度自己也在變:AI、自動化、智能投放……代理商根本插不上手,客戶直接自助開戶、自助託管。
這就很殘酷——代理越來越不被需要了。
一家破產,千家焦慮
百捷的破產,給整個“區域代理圈”提了個醒:
靠吃平台流量紅利的時代真的過去了。
再大的代理商,只要綁定的是平台,就沒有絕對安全感。平台一句“取消合作”,你可能就涼了。
接下來,那些還活着的代理商要怎麼選?
- 一種是繼續深耕本地服務、探索數字化轉型,做諮詢、代運營、內容、私域、短視頻等方向;
- 一種是躺平收縮,變小公司,“苟”到下一個風口;
- 還有一種是主動轉型,脫離平台依賴,自建品牌、自做產品,走出代投代銷的老路子。
但無論哪種,都很難。百捷都倒了,還有誰不焦慮?
百度湖北總代破產的消息,不只是一個公司倒下,更像是一聲警鐘:
那一代靠“平台吃飯”的廣告公司,要麼轉型,要麼清算。
從百捷身上,我們看到了中國代理模式的真實宿命——靠平台崛起,最後也可能被平台吞沒。
你覺得,這波只是個案,還是開端?
未來代理商還有出路嗎?百度會不會徹底“直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