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曹思頎
84 天后,雷軍再次出現在小米發布會現場。
上一次是在 2 月底的「雙 ultra 發布會」上。彼時的小米風頭正盛,52.99 萬元起售的小米 su7 ultra,兩小時大訂量便超過了全年目標。小米的市值也達到歷史頂峰,接近 1.5 萬億港元。
三個月後,雷軍和小米依然是科技圈的頂流,但潮水的方向不再一帆風順。過去兩個月里一系列的風波,讓小米遭受了不少質疑。雷軍個人微博也一度暫停更新,他在近期坦承度過了「創辦小米以來最艱難的一段時間」。
過去幾年,雷軍的社媒賬號成為了小米公司對外溝通和宣發的重要渠道,雷軍的個人 ip 也和小米汽車的品牌形象形成了深度綁定。
但作為一家成立 15 年的科技公司,小米顯然不僅僅等於雷軍個人的企業家形象。產品和技術,是小米麵向消費者可以打出的另一張牌,而且也許是現階段回應質疑、樹立硬科技品牌形象時最合適的一張。
去年 10 月,小米 su7 ultra prototype 征服「綠色地獄」紐北賽道,成為最速四門車,展現了小米在電動汽車領域的技術積累,也繼續助力了小米汽車的持續熱銷。
作為今晚的重頭戲,小米歷時 4 年自主研發的全新智能手機 soc 芯片小米玄戒 o1 正式亮相。據雷軍介紹,這款芯片採用第二代 3nm 先進制程,投入超過 135 億元,代表着小米在 15 周歲時,以「後來者、追趕者」的姿態,向硬核科技領域發起全新的探索。而公布了多項配置、即將發布的小米 yu7,則是再次拉高了所有人的期待,現場有媒體同行感嘆道,也許真正的「model y killer」就要來了。
更重要的是,無論是造車還是造芯,都體現了小米在過去 4-5 年裡兩個顯著的變化:
第一,不再滿足於「性價比」的消費品牌標籤,而是堅定地向高端化發起衝擊;第二,從創業前 10 年的「商業模式創新」,逐漸過渡和切換到為產品、技術創新,也就是在更多過去未曾嘗試的領域裡嘗試「從 0 到 1」的無人區創新。
01
造芯,小米必須攀登的高峰
發布會上半場的重頭戲,是小米首款自主研發設計的旗艦 soc 芯片:玄戒 o1。
根據官方介紹,這款芯片在 109m㎡的面積里放入了超過 190 億個晶體管,採用的最新第二代 3nm 工藝製程。
小米玄戒 o1 芯片採用了十核四叢集的 cpu 架構,包含 2 顆 3.9ghz x925 超大核、4 顆性能大核、2 顆能效大核、2 顆能效小。gpu 方面,採用了 16 核 g925。安兔兔跑分超 300 萬,2 顆超大核的多核跑分超越了蘋果的 a18 pro 芯片。

採用 3nm 製程工藝的小米玄戒 o1 芯片 | 圖片來源:小米
大芯片研發周期長、投入大。小米自 2021 年重啟研發後,共投入了 135 億元,目前團隊規模超過 2500 人,雷軍表示這是「在國內排在前三的水平」。2025 年,小米在芯片領域的投入預計就將超過 60 億元。
只有少數廠商才能自研芯片,極少數才能達到先進制程。以蘋果為例,它們自研的 a 系列和 m 系列芯片,對蘋果手機、電腦長期佔據高端市場的份額非常關鍵。
「造芯」風險與機遇共存,小米曾經的澎湃系列芯片也就遭遇挫折。最核心的難處在於,這是一個重投入+強規模效應的賽道。雷軍在發布會上介紹,由於智能手機更新迭代速度快,大芯片業務的「生命周期」往往很短。這就要求需要很大的終端產品出貨量,才能攤薄研發成本。「1-2 年內,賣到上千萬台,才可以生存。」
並且,除設計外,芯片在製造、封測等環節往往還需要全產業鏈的共同配合。而這些環節在如今的全球多變的地緣環境下,也面臨著多重不確定性的考驗。
雷軍表示,玄戒「大芯片」項目在 2021 年初立項,幾乎和小米汽車同時立項。在啟動研發支出,就定下了 3 個關鍵目標:要做高端芯片,要採用最先進的工藝製程、要擁有第一梯隊的性能表現。
首批搭載玄戒芯片的,有 3 款終端產品,分別是:小米 15s pro、小米平板 7 ultra 以及小米 watch4 esim。
其中,小米 15s pro 除搭載玄戒 o1 芯片外,相機採用光影獵人 900+imx858 潛望+jn1 超廣徠卡三攝,小米第四代影像處理器,支持全焦段 4k 夜景視頻。此外,還升級了 uwb 超寬帶技術,支持軌道交通無感過閘機,以及 uwb 車手互聯。小米 15s pro 起售價為 5499 元(16gb+512gb),享受國補後 4999 元起步。
小米平板 7 ultra 在玄戒 o1 芯片的加持上,提升了在 4k 視頻剪輯、raw 格式修圖、重度遊戲等專業場景下的表現,並且帶來了更出色的畫質表現。14 英寸的小米平板 7 ultra 起售價為 5699 元(12gb+256gb),享受國補後起售價 5199 元。
小米 watch 4 esim 帶來了一些新的驚喜。因為它搭載的玄戒 t1 芯片,首次搭載了小米自主研發的 4g 通信基帶,支持 4g esim 獨立通信。通信基帶是芯片研發里一個複雜的領域,iphone 常年被吐槽「信號差」就和蘋果搞不定通信基帶有關。
據介紹,小米在通信基帶上投入了 600+人的研發團隊,做了大量複雜的實驗室驗證以及海量的現網適配。率先在手錶芯片里驗證這一技術。
芯片對於任何一家科技公司而言,幾乎都代表着技術無人區。雷軍表示,小米已經做好了長期投入的準備,10 年至少投入 500 億元,因為「想成為一家偉大的硬科技公司,芯片是繞不開的硬仗,也是必須攀登的高峰」。
02
小米 yu7:96 度超大電池起步,量大管飽!
發布會的下半場,雷軍帶來了即將上市的小米首款純電 suv 車型 yu7 的更多信息。
小米 yu7 車身尺寸分別:長 4999mm、寬 1996mm、高 1600mm、軸距 3000mm,屬於中大型 suv。yu7 的中文讀音為「御 7」,寓意「陸地戰車,御風而行」。新車在設計上延續了小米 su7 的風格,繼續強調優雅造型與高性能。同時,作為一款 suv 車型,也會對大空間及科技、豪華體驗進行補強。
本次,小米帶來了寶石綠、鈦金屬色和熔岩橙 3 種全新配色,加上此前發布的寒武岩灰,小米 yu7 目前已經公布了 4 種外觀配色。雷軍表示,「還有 5 個配色」等着大家。
內飾方面,最大的亮點在於小米天際屏全景顯示 hypervision。它的顯示效果類似於 hud(抬頭顯示技術),但又不完全相同。最核心的區別就是可以在前風擋最底部形成一個貫穿的 1.1 米超寬、超視網膜級高清顯示,是智能電動汽車在「彩電」(顯示)領域的一種全新產品形態。

小米 hypervision | 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通過這塊超寬的「屏幕」,小米 yu7 可以支持更智能的交互體驗。例如,主駕正前方顯示時速等關鍵信息,起到傳統實體時速表的功能;正中間顯示導航地圖等信息;副駕正前面則顯示和音樂播放等相關的娛樂功能。值得一提的是,在轉向時,主駕前方還可以調用車身兩側的補盲攝像頭信息,顯示後方畫面。
同時,小米 yu7 帶來了前排雙零重力座椅的配置,為主駕在停車時帶來更好的休息體驗。後排座椅支持最高 35°的電動調節。
作為一款純電車型,小米 yu7 這次在續航上為用戶帶來了不小的驚喜。最大的亮點在於:全系搭載 800v sic 平台,全系搭載「超大電池」(96.3 度起步),全系超高續航。
具體來看,小米 yu7 三個版本的電池信息分別是:
小米 yu7(標準版):搭載 96.3kwh 磷酸鐵鋰電池,續航里程 835km,全中大型純電 suv 續航第一
小米 yu7 pro:搭載 96.3kwh 磷酸鐵鋰電池,續航里程 770km
小米 yu7 max:搭載 101.7kwh 三元鋰電池,續航里程 760km。同時,max 版本支持 5.2c 充電倍率,10%-80% 充電最快只需 12 分鐘,15 分鐘最多補能 620km。
輔助駕駛方面,小米 yu7 搭載英偉達全新 thor 芯片,同時搭載了激光雷達、4d 毫米波雷達等一系列感知硬件,並且以上智能化硬件配置全系標配。

小米 yu7 一系列「量大管飽」的標配 | 圖片來源:小米
小米 yu7 共分為標準版、pro 和 max 三個不同的版本,三個版本在電池容量、輔助駕駛硬件上差別不大,其他如 cdc 連續阻尼可變減震器、小米天際屏全景顯示等舒適、智能化配置也都標準。三者更核心的區別體現在和「駕駛」有關的層面。具體來說,標準版為單電機後驅、pro 版為雙電機四驅、max 版本則為雙電機高性能四驅(擁有更高的零百加速)。
唯一遺憾的是,今晚雷軍並沒有公布具體價格,甚至連普通車企習慣的「預售價」也沒有公布,把懸念留到了上市的最後一刻。從整個發布會流程上可以看出,yu7 仍然將特斯拉 model y 作為了重要的競爭對手。目前,特斯拉 model y 在國內的官方起售價為 26.35 萬元。2024 年,model y 在國內市場銷量超過 48 萬輛,是所有能源形式里的銷量第一。
其實,無論是造車還是造芯,都要經歷長期的投入並穿越漫長的周期。用雷軍的說話,15 歲的小米正在重新以「後來者」和「追趕者」的姿態,向硬核科技領域發起全新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