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雷軍攻入腹地後,6000億美的掌門人方洪波罕見表態

2025年05月20日00:30:22 科技 6638

被雷軍攻入腹地後,6000億美的掌門人方洪波罕見表態 - 天天要聞

雷達財經出品 文|江北 編|深海

5月19日,美的集團董事長兼總裁方洪波首次對媒體回應與小米的競爭,稱戰術上重視小米,戰略上不害怕小米。他還表示,美的既要往上走、做高附加值產品,也要往下走、拼成本,不能坐視小米蠶食市場。

雷達財經注意到,2024年,美的集團實現營業總收入4090.84億元,同比增長9.5%;實現歸屬於母公司的凈利潤385.38億元,同比增長14.3%;實現扣非凈利潤357.41億元,同比增長14.29%。

作為一家市值近6000億、營收超4000億元的國內製造業巨頭,去年,在國內市場上,美的集團在其基本盤——多個家電品類中佔據優勢地位,尤其在空調等9大類產品在國內線上與線下市場份額均位列行業第一。而在國際市場上,美的營收來到1690.34億元,創下歷史新高同時,占收入比重來到41.52%。

然而,即便是這樣一份精彩的業績表現,美的集團管理層卻“不敢放鬆”。美的在財報開頭的《致股東一封信》中不僅其多次提到“變局”、“挑戰”,並提到“上一個周期的寵兒,如果跟不上變化,就會在下一個周期消亡”的語句。而這句話,在今年年初的美的2025經營管理年會上,美的董事長兼總裁方洪波曾同樣提到過。

美的管理層在警惕什麼?新周期下,美的又遇到什麼哪些挑戰。分析人士認為,這些挑戰分為國內和國外兩方面考量:

在國內,隨着地產下行周期到來,國內家電市場也將從增量時代過渡到存量時代。儘管當下儘管“國補”政策依舊延續,但在未來,“被透支”的需求總歸會反應到業績上。

就短期而言,小米的來勢洶洶,也已經讓美的在空調市場上感受到壓力。與之同時,美的曾寄予厚望的新能源業務遲遲未能打開局面、機器人業務市場需求的萎縮,也都成為美的發展路上的阻礙。

國際上的不穩定因素並未消退,美的集團海外業務或將面臨較大衝擊。

去年家電行業“統治力”依舊,但下半年市佔率開始下滑

家電業作為美的集團的收入和業績基本盤,由於“國補”因素的干擾,2024年,國內家電市場經歷了一輪“先降後升”的過程。

據奧維雲網數據,2024年上半年,中國白電市場零售量為7774萬台,同比下滑3.6%,零售額為2319億元,同比大幅下滑7%。

而隨着“國補”政策發力,到了2024年下半年,家電市場一舉扭轉下滑趨勢。2024 年全年,國內家電(不含 3c)零售市場規模達到9071 億元,同比增長 6.4%。

然而,美的集團來自家電行業的收入增速卻與之截然相反,反而是“先升後降”。

財報顯示,2024年上半年,美的集團的智能家居報告期收入分別為1476 億元,同比增長11%。然而,整個2024年全年,美的的智能家居收入為2695.32億元,同比增長僅9.41%。

收入增速下滑的背後,反映的是美的下半年產品市佔率的走低。

在線下市場,以美的集團的零售額排名前四的產品——家用空調、洗衣機、乾洗機、冰箱市場為例(收入依次遞減)。

財報顯示,2024年上半年,四者的市場份額分別為37.7%、29.6%、31.3%和17.4%。2024年全年,線下市場中,美的集團在家用空調、洗衣機、乾衣機、冰箱領域市佔率分別為35.9%、27.8%、30.5%、17.1%。

對比發現,在線下市場,美的2024年全年市佔率較上半年下滑了1.8%、1.8%、0.8%和0.3%。

相比線下,美的線上市場情況情況稍好。

2024年上半年,家用空調、洗衣機、乾洗機、冰箱市場的線上市場份額依次為33.2%、38.3%、38.7%、22.5%。2024年全年,這些產品的線上份額分別是33.2%、38.5%、46.2%和21.7%。

在線上市場,美的2024年全年市佔率較之上半年分別下滑了0%、-0.2%、-7.5%和0.8%。

財報顯示,2024年,包含tob 業務在內,線下市場佔美的銷售收入的78.97%,線上市場佔美的銷售收入為21.03%。這意味着,當占收入近8成的線下市場收入下滑時,線上市場的輕微上漲,並不能阻止美的整體市佔率的下滑。

小米系兇猛,“殺入”美的空調腹地

作為美的集團的大本營和基本盤,除了地產下行這個確定性因素,以及“國補”何時退坡這個不確定因素,美的所要考慮到的挑戰還有小米的異軍突起。

儘管2024年,家電行業在主要家電門類中,美的9項市佔率排名線上線下雙第一。但隨着小米的快速崛起,美的預計也很快與小米“兵戎相見”。

公開資料顯示,小米2013年進入家電行業,初期以智能電視、空氣凈化器等小家電為主。2018年推出空調、洗衣機等大家電產品,與美的空調、冰箱、洗衣機等傳統大家電業務形成直接競爭。

有報道指出,2021年開始,小米集團大家電的收入節節攀升,增長率超過40%。2023年,小米空調出貨量超過440萬台,同比增長49%,一舉超越奧克斯,緊緊逼近海爾。2024年,小米空調更是憑藉超過50%的增速,以11.77%的線上市佔率,躋身空調行業銷量前三。

小米在空調領域的強勢崛起,除了衝擊到奧克斯這樣的二線品牌外,對於一線品牌來說,格力、海爾由於聚焦高端,所受衝擊相對較小,而美的前兩年大力扶持的子品牌華凌空調則受到衝擊較大。

華凌聚焦年輕群體與家庭用戶,強調“性能不輸高端,價格更親民”,“性價比打法”與小米空調處於同一生態位。從定價來說,據《財經天下周刊》報道,華凌的1.5匹空調價格集中在1699~2799元。小米空調的1.5匹空調價格集中在1699~2399元。

雷達財經發現,今年年初至4月初,小米空調在市場上市佔率繼續增長,而華凌和美的品牌則都在下跌。

根據奧維雲網統計去年年末到截止到今年4月6日的空調數據顯示,美的品牌的市佔率為25.7%,同比下降3.23%;華凌空調市佔率為6.7%,同比下降1.38%。對比發現,小米空調市佔率則大幅提升了4.86%。

值得一提的是,線上前六大品牌中,只有美的系的美的和華凌兩個品牌的市佔率在下滑。格力和海爾市佔率分別上升了1.38%和2.96%。

被雷軍攻入腹地後,6000億美的掌門人方洪波罕見表態 - 天天要聞

值得一提的是,在線下市場,儘管,小米目前銷量很低,尚無法對美的產生威脅。但在格力、海爾、海信等企業的競爭下,美的市佔率下滑同樣厲害。

被雷軍攻入腹地後,6000億美的掌門人方洪波罕見表態 - 天天要聞

同樣將時間段選在從以去年年末到截止到今年4月6日,數據顯示,在平均價格同比上升3.81%的情形下, 格力市佔率同比上升3.19%。美的平均價格同樣有所上升,但市佔率下滑了5.61%。前六名中,海爾、海信、卡薩帝(海爾)市佔率分別上升了1.61%、0.19%、0.39%。

根據2024年中報,2024年上半年, 暖通空調在美的的收入體系中佔比46.7%。根據美的的官方信息,他們的暖通空調業務板塊包括家用空調、中央空調、供暖及通風系統。可以預計,家用空調的市佔率下滑,將給暖通空調板塊收入帶來不小衝擊。

美的隱憂:新能源業務增利難,機器人板塊增長難

在2024年年報中,美的按照產品品類將公司兩大板塊,分別是智能家居業務(to c)以及商業及工業解決方案業務(to b)。to c業務主要涉及包含了家用電器和各類空調等,to b業務主要分為:新能源與工業技術(以下簡稱:“新能源”)、智能建築科技(簡稱:“樓宇科技”)和機器人與自動化(簡稱:“機器人”)。

根據財報,2024年,新能源業務、樓宇科技、機器人收入依次分別為336.1億元、284.7億元、287.0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0.58%、9.86%和-7.58%。

乍一看,新能源業務收入增速很快,但若細究發現,該業務可能並未給美的貢獻太多利潤。

公開資料顯示,美的集團的新能源業務主要依託兩大上市公司開展,分別是合康新能和科陸電子,其中,合康新能於美的於2020年3月以一紙協議收購,科陸電子在2023年6月被美的控股。

東財choice數據顯示,2024年,合康新能營業總收入為47.76億元,同比增長220.31%;實現歸母凈利潤0.1億元,同比增長104.68%。由此計算,合康新能的凈利潤率只有0.2%。

為什麼凈利率如此之低,這還要從合康新能的業務模式說起。

如果拆解收入構成後發現,公司收入構成共有三塊,分別是變頻器業務、光伏epc業務和戶用儲能業務。

其中,變頻器業務2024年貢獻收入6.45億元。光伏epc和戶儲營收分別為37.78億元、1.37億元。

可以看出,光伏epc業務是合康新能的收入來源大頭,其占公司收入比重為79.1%。但該業務類似於光伏行業的建築承包商,是公認的技術門檻不高、毛利率低的“辛苦活”。財報數據同樣印證了毛利率低:其營業收入減去營業成本所得的毛利潤為3.47億元,毛利率僅為9.17%。如果再刨去期間費用以及其他開支,利潤幾乎不剩下多少。

而公司戶儲業務收入為1.37億元,佔比只有2.8%,距離業績起量還差很遠。

美的集團新能源板塊的另一家公司科陸電子,其2024年實現營業總收入44.31億元,同比增長5.5%;凈虧損4.64億元,同比增長12.24%。雷達財經注意到,自2021年以來,這已經是科陸電子連續第四年凈虧損。

作為老牌儲能企業,科陸電子重點押注的儲能業務,雖然銷售量同比增長37%,達到1386 mwh,但由於鋰電儲能行業價格戰加劇,收入和業績增長受限。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該公司的電網側儲能業務還被南網拉黑。

2024年11月6日晚,科陸電子發布公告,公司在南方電網2024年計量產品招標中中標的2.56億元項目因市場禁入措施預計無法執行。南方電網對公司採取市場禁入18個月,禁入自2024年7月29日起,市場禁入範圍不包括子公司,期間公司不得參與南方電網系統內招標活動。

美的機器人板塊主體是庫卡集團‌。美的集團於2017年收購了工業機器人巨頭——德國庫卡集團約94.55%的股權,並在2022年完成了對庫卡100%股權的收購,實現了對庫卡的私有化。

成功私有化後,美的集團開始對庫卡進行全面整合,並進一步推進其在中國的本土化運作。可以說,庫卡集團寄託着美的在機器人領域做大做強的期望。

然而,儘管概念火熱,由於下游需求放緩,機器人業務的增長前景目前並不被看好。

根據ggii的調研報告,2024年國內的工業機器人產量預計達到55.6萬台,同比增長14.2%,而市場銷量則下降到30.2萬台,同比下降4.5%。反映了下游需求萎縮。

這樣的大背景下,美的同樣也難以獨善其身。財報顯示,2024年,美的機器人業務的營收為287.01億元,同比下滑達7.58%。

目前,工業機器人主要增量市場來自包括光伏和新能源車在內的新能源產業。然而,受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增速放緩、光伏及鋰電行業產能調整等因素影響,工業機器人市場需求短期承壓,未來幾年,美的在這一領域的布局和投入也面臨著巨大的不確定性。

此外,近年來國際貿易摩擦頻發,或將對美的造成衝擊。

科技分類資訊推薦

城市24小時 | 舉全省之力,浙江又一個萬億產業來了? - 天天要聞

城市24小時 | 舉全省之力,浙江又一個萬億產業來了?

每經記者:劉艷美 每經編輯:楊歡圖片來源:攝圖網_501309731近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官網發布《關於支持人工智能創新發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若干措施》),提出到2027年,初步形成可持續發展、領跑發展格局,培育若干具有全球競爭力和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