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還沒到,各家已經拉開了架勢,一個字“卷”。
三個主流旗艦,現在統統賣到5499元,而且還是在國家補貼的加持下完成的價格下探。
關鍵是,這三款手機幾乎代表了三種完全不同的使用哲學:iOS陣營的穩,華為的硬剛國產生態,小米的極致堆料。
這一下,真讓人難選了。
這波價格下調,不是清庫存,也不是套路補貼,而是廠商們為了拿到那張“國補門票”主動壓價的結果。因為國家有明確要求,享受15%的購機補貼,手機售價不能超過6000元。
於是,旗艦廠商們都鉚足了勁往5999以內擠,最後乾脆統一干到5499元,這讓消費者一下子站到了食物鏈頂端。
先說iPhone 16 Pro,它是蘋果第一次讓高端機型參與國補,128GB版本從原價7999元一路降到5499元,降幅高達2500元。
雖然存儲確實有點小,但對很多輕度用戶來說夠用了,而且第三方擴容服務現在已經非常成熟,自己加錢上個512GB,也比買Pro Max划算太多。這波是妥妥的“低門檻入局Pro”。
華為Mate70 Pro這次推出的是優享版,核心換成了主頻略低的麒麟9020A,其他配置幾乎不打折,依然是那套影像旗艦、星河一體設計、雙向衛星通訊的組合拳。
原價6199元,先降200,再疊國補500,最終到手價5499元,主打一個“刀法精準”。雖然性能上略微收了收,但對於看重影像和國產生態融合的用戶來說,吸引力依舊不小。
小米15 Ultra是這裡面降價最快的,發布才3個月就放出500元優惠,再加國補,殺到5499元。上代小米14 Ultra可是挺了大半年不動價的。
所以你能感覺到,小米明顯感受到了壓力。這代15 Ultra堆料依舊狠,徠卡全焦段四攝、龍晶玻璃、驍龍8 Gen3,參數沒縮水,全力搶佔這波補貼紅利。
站在數碼博主的角度,我更關心的是,這三個品牌現在其實代表了三種用戶偏好。
蘋果是買來閉眼用,系統穩定、生態成熟,對影像、配置沒那麼敏感的人群,甚至家裡有其他蘋果設備的用戶,一步到位非常合適。
華為是情懷+實力的雙重加持。
Mate70 Pro優享版雖然性能輕微縮水,但對看重國產系統體驗、鴻蒙生態、以及日常拍照要求高的人來說,它依舊很香,特別是中年用戶群體更容易被打動。
小米15 Ultra給的是純純性價比,參數頂、系統快、影像強,適合對配置敏感、想要極致體驗的用戶,尤其是年輕人。
但也得考慮一個問題,小米的系統生態積累確實還沒到蘋果和華為的高度,這個短板要心裡有數。
你問我怎麼選?
其實問題不在於參數,而在於你是哪類用戶。如果你已經被iOS綁得死死的,換安卓可能不現實。
你要是注重拍照、續航和國產體驗,華為肯定是優選。如果你預算有限,又想一步到位擁有頂配硬件,小米確實是最香的選擇。
現在這三台旗艦打成平手,價格上沒輸贏,拼的就是誰能拿捏住你的需求點。
別看都賣5499元,其實背後的用戶畫像、系統體驗、廠商戰略完全不一樣。
這才是今年手機市場,真正好看的地方。
你會怎麼選?評論區說說你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