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牛玉嬌
邁入數字化時代,數據、網絡、計算無處不在,人工智能和大模型加速迭代,持續帶動算力需求增長,業內稱“算力的盡頭是電力”,可見算電協同成為算力產業綠色低碳發展的重要選擇。
在第26屆中國·青海綠色發展投資貿易洽談會上,“綠色算力”“算電協同”成為重要內容,擁有“水豐、光富、風好、地廣”的青海,正迎來“高光時刻”——成為萬眾矚目的“數字新藍海”。
“高冷”資源激活“算力”引擎
走進青洽會海南藏族自治州展館,“綠色算電協同發展‘零碳’產業集聚地”的主題語格外顯眼。除此之外,還有一排亮眼的標語:“能源極足 電價極低 綠電極優 氣候極好 能耗極少 回報極高”。
“六個極”寥寥數語,道盡海南州富足的清潔能源優勢,也展示了海南州朝着算電協同發展的熱情與決心。
談到算電協同,正在展會忙碌的海南州工業商務和信息化局招商專班主任彭毛東主激情滿懷、信心十足:“加快推進‘綠電’變‘綠算’、電纜變光纜、‘瓦特’變‘比特’,以綠色算力繪就新質未來,是全州上下的普遍共識。”
海南州水豐、光富、水好、儲能優、地熱足,清潔能源裝機規模突破3000萬千瓦,是全省的清潔能源生產輸出核心區。如今,海南州將綠色算力產業作為全州四大產業之一,正以綠電和綠算協同發展為藍圖,着力打造清潔能源的“光伏藍海”、數字經濟的“算力洪流”新圖景。
得天獨厚的資源稟賦,使得青海成為發展綠色算力的堅實底座與天然試驗場。
青海水電資源居全國第五,太陽能年總輻射量居全國第二,是我國的第四大風場,全省可用於新能源開發的荒漠化土地約10萬平方公里……連續6年開展綠電活動,不斷刷新並保持着全清潔能源供電世界紀錄,為全國能源轉型發展提供了寶貴的實踐經驗。
為全力推進算電協同先行先試,積極融入全國一體化算力網,青海在全國率先出台5項綠色算力地方標準,一批互聯網頭部企業落戶青海,全球首個全清潔能源微電網算力中心啟動,國內首個全國產芯片萬卡綠算集群項目點亮啟動,全國首個清潔能源和綠色算力調度中心建成投運,算力承載能力加速形成。
“高冷”青海正以一場綠色“蝶變”,迎來新質生產力的“高光”時刻。
融合驅動搭建“綠色大動脈”
在青洽會綠色算力展區,綠電溯源監測平台以精準的數據、圖像,展示了全省算力中心、工業企業等綠電溯源情況,這是全國首個清潔能源和綠色算力調度中心的工作內容之一。
“為助力綠色算力發展,我們實現算力中心綠電溯源監測,您現在看到的大屏中,呈現的就是算力中心溯源情況,可以看到,目前5家算力中心綠電比例達95.43%、95.74%、97.22%、88.6%、94.6%……”
國網青海省電力公司控股子公司,青海綠能數據有限公司主管陳佳鑫告訴記者,算電協同監測調度平台全面接入三大運營商和青海大學等5家算力中心算力資源數據,青海電信、青海聯通、青海移動綠電佔比均達90%以上,實時監測算力功耗運行情況,初步實現電算融合智能調度。
也就是說,算力中心用電消納了多少千瓦風電、光伏、水電,是否實現清潔能源和綠色算力有效融合,都在大屏中一目了然。
綠電支撐算力、算力消納綠電,調度中心的建立探索了清潔能源消納和綠色算電融合發展新路徑,實現綠電算力協同調度,支撐青海綠色算力產業高質量發展。
如何將綠色電力轉換成綠色算力,算電協同、融合驅動?我們可以在青海廣袤的沙漠中找到答案。
“白天用光伏給算力中心供電,並為園區自建的儲能設備充電,由算力中心智算設施消納電能,儲能系統確保夜間用電,儲能不足時由生物質柴油發電機供電……”
這是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爾木市,由中國移動、國家電投等企業共同投資建設的中國柴達木綠色微電網算力中心示範項目的運行模式,該項目是全球首個利用荒漠化土地和光伏能源進行“自發、自儲、自用、自保”的100%綠電穩定供給的微電網算力中心。
而前不久,中國移動研發的首張高原綠色算力網也正式投運,這張世界海拔最高的綠色算力網絡成功探索出“清潔能源+綠色算網”的協同發展模式,數據傳輸穩定性和能效比均達行業領先水平……
一個個“算電協同”項目,一組組“瓦特變比特”綠算數據,在青海的綠水青山間搭建起“綠色信息大動脈”。如今,青海綠色電力規模攀升,清潔能源裝機佔全省裝機總量的94.6%,綠色算力聚勢賦能,全省算力規模較2024年初增長30多倍,綠色算力動能不斷釋放、不斷提升。
藉助“天然良港” 打造“青海樣本”
阿里巴巴、百度、京東、金山雲、360、科大訊飛、寒武紀等頭部企業已與我省簽訂戰略合作協議……
阿里雲智算基地、百度標註中心、金山智算中心、京東智算私有雲等項目相繼落地……
漫步青洽會綠色算力展區,展示牆上一個個知名的商標、一個個重中之重的項目,都在訴說著青海打造“綠色算電協同發展示範區”的征程。
在青洽會上海展館,帝蠻神(上海)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牛國華帶着公司研發的人形機器人、大模型訓練場等產品參展。
牛國華說:“公司的發展規劃和產品都與青海的發展高度契合,青海的綠色算力優勢、清潔能源優勢都是良好的機遇,通過參展可以拓展企業發展思路、尋求合作機會。”
6月26日,一則項目簽約消息在朋友圈刷屏——“重慶億眾聯合市鄰集團,將在海東市循化撒拉族自治縣打造全國首個高原‘算力+農業’循環項目”。
通過部署集裝箱式液冷數據中心,利用專利技術實現90%以上芯片廢熱回收,將算力餘熱產生的溫水輸送到智能溫室大棚……這一“算力+農業”的破壁結合,是算力向農業領域功能的延展。
可見,青海正崛起為中國綠色算力產業的“天然良港”,吸引着一批批投資興業者開創新天地。
隨着全國首個“綠色算電協同發展示範區”的創建,青海綠色算力產業體量持續增大,產業生態日益優化。
目前,青海的算力規模從最初的400P爆髮式躍升至1.5萬P;全省已建在建標準機架約19萬架,已建成機架使用率超90%,服務器上線率接近100%,初步形成“通算+智算+超算”綜合算力供給體系;一批算電相關重點項目在青海落地,阿里、金山等互聯網企業在青海深度布局。
中國聯通·阿里雲全國產芯片萬卡綠色算力集群如期保障今年春晚全球直播,春晚舞台上,宇樹機器人帶來的東北秧歌驚艷亮相,這些機器人背後的智能訓練均在青海的算力中心完成……
百度智能雲海東標註基地、百度智能雲海南標註基地及西寧藍算科技標註基地,解決近500人就業,海東市聯合阿里集團打造呼叫中心,解決就業200餘人……
全球首個藏文搜索引擎“雲藏”自上線運行以來,用戶覆蓋全球76個國家和地區,日平均訪問量在200萬次左右,總點擊量突破56億次,成為典型案例……
新業態、新舉措、新成效、新樣本。放眼未來,青海算力電力融合共生,不斷推動“綠電”向算力高效轉化,將成為立足西部、服務全國的綠色算力產業基地,為算電協同發展作出青海貢獻。

聲明:以上內容除註明來源稿件外,均為青海日報原創稿件,未經書面許可嚴禁轉載!